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普遍建立了乡镇一级财政,同时根据一级财政建立一级金库的原则,多数地区相应设置了乡镇一级金库。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现仍有部分乡镇财政尚未建立金库。是否设置金库,在乡镇财政会计核算方法上,尤其是在年终会计核算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设置金库的乡镇财政会计与县(市)以上财政会计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未设金库的乡镇财政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呢?就此,笔者结合近几年从事乡镇财政会计教学的实验与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对于未设金库的乡镇,不论其采取何种财政管理体制,县(市)级财政对其只能采取“收入及时上缴,支出定期下拨”的管理办法。这种管理办法,决定了乡镇财政会计在其核算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日常会计核算方面:
1.乡镇财政负责组织的一切预算收入,包括上级固定收入与分成收入,本级固定收入与分成收入等,都要通过“上解支出”帐户直接上解县(市)支金库。即收到预算收入时,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收:预算收入—各明细帐户
付:上解支出
因此,“预算收入”帐户收方余额与“上解支出”帐户付方余额是相等的。
2.乡镇财政所需的各项预算经费,由县(市)财政部门以调度款形式定期拨付,乡镇财政对这部分款项通过“与上级往来”帐户核算,即收到调度款时,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收:与上级往来
收:核算存款
3.由上述两点不难看出,“预算支出”帐户与“与上级往来”帐户存在以下关系:
“预算支出”帐户付方余额≤“与上级往来”帐户收方余额。
否则说明,县(市)级财政部门没有及时拨付调度款,从而造成乡镇财政部门挪用了预算外资金或乡镇自筹资金,或是借入了其他部门的资金,以维持正常预算支出。
二、在年终会计核算方面:
乡镇财政会计在办理年终转帐与结帐前,应根据县(市)级财政部门下达的“财政决算编审通知”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的办法,进行年终体制结算,并据以办理有关调帐业务。这部分调帐业务主要包括:将预算差额补助款、专项补助款的“与上级往来”帐户调出,转入“上级补助收入”帐户;将本级预算分成收入、固定收入、超收(增收)分成收入的“上解支出”帐户转出,冲减“与上级往来”帐户等。():严格说来,这部分调帐业务应属于年终转帐范围,为叙述方便,故此分开。)
下面举一实例,着重说明乡镇财政会计的年终调帐、转帐的会计核算方法。
假定是对某乡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的财政体制。是核定某乡全年预算收入指标为60万元,预算支出指标为24万元,其总额分成比例是:留乡40%,解县60%;收入超收部分分成比例是:乡分成60%,县分成40%。
年终该乡财政会计的帐面资料如下:“预算收入”帐户收方余额65万元,“与上级往来”帐户收方余额为36万元(其中:县下达该乡专款指标为6万元),“预算结余”帐户年初收方余额为1万元;“预算支出”帐户付方余额为29万元,“上解支出”帐户付方余额为65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得:():为节省篇幅,年终体制结算过程从略。)
乡预算分成收入为24万元(60万元×40%=24万元)
收入超收数为5万元(65万元-60万元=5万元)
乡超收分成收入为3万元(5万元×60%=3万元)
据此,乡财政会计应做如下调帐业务:
①将本级预算分成收入数和超收分成收入数,分别冲减“与上级往来”帐户、“上解支出”帐户。
收:上解支出 27万元
付:与上级往来 27万元
办理完毕该项调帐业务后,“上解支出”帐户付方余额为38万元,即为该乡全年应上解县数。
②将县下达专款从“与上级往来”帐户转入“上级补助收入”帐户。
收:上级补助收入 6万元
付:与上级往来 6万元
办理完毕上述两笔调帐业务后,“与上级往来”帐户收方余额为3万元(36万元-27万元—6万元),即为该乡欠县数。
然后,乡镇财政会计应做如下年终转帐业务:将“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帐户的收方余额,及“预算支出”、“上解支出”帐户的付方余额,分别转入“预算结余”帐户的收方、付方冲销。
③收:预算结余 65万元
付:预算收入 65万元
④收:预算结余 6万元
付:上级补助收入 6万元
⑤付:预算结余 29万元
收:预算支出 29万元
⑥付:预算结余 38万元
收:上解支出 38万元
办理完毕上述转帐业务后,“预算结余”帐户年末收方余额为6万元(65万元+6万元+1万元一29万元-38万元=6万元),即表示该乡历年滚存结余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①②两笔年终调帐业务是以“空帐”形式进行的,但这样做有利于发挥预算会计帐簿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并非可有可无。如果不办理年终调帐业务,“与上级往来”帐户的年末余额就难以说明县、乡财政的年终资金结算情况,也无法办理“上解支出”与“预算结余”两帐户的年终转帐冲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