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下在农村只要一提起提留,农民就头疼,可萧县皇藏区的农民却不这样,他们说:俺们收入连年翻番,提留比过去下降,这多亏区里‘老财政’
“老财政”名叫董建福,现年56岁,是萧县皇藏区财政所所长。他在财政系统干了20多年,1988年曾被评为安徽省财税系统先进个人。
前两年这个区的农民经常为提留的事跟干部闹翻脸,一趟又一趟跑到区里来告状。老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我是搞财政的,有的干部硬卡农民的脖子,我有责任为农民把好这道关。接着他领所里同志顶风冒雨跑遍了所属的村村组组,在田头听取农民反映,登门征求农民意见。情况摸清后,老董连夜在灯下列表分类统计:全区在农民身上搞提留的项目达15种之多,全年人均提留27.40元。根据这些情况,他草拟了一份‘关于提留款的征收规定》,得到区领导的支持,提请各乡人大审批。规定提出,今后各项提留款都需由乡财政年初拿出预算,乡人大审批后方可实行,任何人不得任意增加征收款项和提高征收标准,年底由乡财政做出决算,所征的款项与标准都张榜公布。这样一来,农民的提留款由15项减少...

眼下在农村只要一提起提留,农民就头疼,可萧县皇藏区的农民却不这样,他们说:俺们收入连年翻番,提留比过去下降,这多亏区里‘老财政’
“老财政”名叫董建福,现年56岁,是萧县皇藏区财政所所长。他在财政系统干了20多年,1988年曾被评为安徽省财税系统先进个人。
前两年这个区的农民经常为提留的事跟干部闹翻脸,一趟又一趟跑到区里来告状。老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我是搞财政的,有的干部硬卡农民的脖子,我有责任为农民把好这道关。接着他领所里同志顶风冒雨跑遍了所属的村村组组,在田头听取农民反映,登门征求农民意见。情况摸清后,老董连夜在灯下列表分类统计:全区在农民身上搞提留的项目达15种之多,全年人均提留27.40元。根据这些情况,他草拟了一份‘关于提留款的征收规定》,得到区领导的支持,提请各乡人大审批。规定提出,今后各项提留款都需由乡财政年初拿出预算,乡人大审批后方可实行,任何人不得任意增加征收款项和提高征收标准,年底由乡财政做出决算,所征的款项与标准都张榜公布。这样一来,农民的提留款由15项减少到8项,人均提留款负担由27.40元减少到9.82元,全区农民一年就减少了70多万元的提留款负担。群众拍手称好。
人们常说:“多为个人多条路,得罪个人多堵墙。”老董说:“只有本身净,才能干财政、那还怕断啥路,垒啥墙!”一次他的一位老表到所里找他,请他帮忙在所里借点钱做生意,并说:“咱兄弟不外,只要我的生意做发了,也不会忘记你。”老董对他说:“咱虽是亲戚,但你借钱也得先经乡财政所调查核实后,才能签订合同。’老表摸出烟笑着说:“俺哥,你是‘大财神爷’,哪里不能抠一点。”“不行!”老董一本正经地说:“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我坚决不干!”
顶走了表弟,又来了区里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对他说:“老董、听说别的单位都发了些钱,咱们可用管理费,每人先发一百元。”老董一听就当面顶道:“管理费不能动用,那是国家的收入,咱一分也不能截留。”
对违犯财经纪律的事他寸步不让,一顶到底,然而对扶持工农业生产,他又满腔热情、一帮到底。当他知道孤山水泥厂因缺乏资金,投产后半成品堆放在露天地里时,就主动送去了14000元,解决了半成品的贮存问题,救活了水泥厂,该厂当年就盈利97800元,去年7月,石窑户村的150户农民的500多亩庄稼眼看就要旱死、农民在干涸的坑中找到了一个泉眼,苦于没有资金购买抽水工具,老董又立即给他们贷款3000元,购买了水泵和水管等灌溉工具,当年获得了一个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