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很好。在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比较平稳、扎实。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经济生活中还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对国民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总结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长期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并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这是一项重要的决策,是今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平衡财政收支。这是因为:第一,财政的稳固可靠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政策的好坏也足以影响经济。没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固平衡的财政。同时,财政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监督的职能,财政收支平衡是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搞改革,搞建设,兴办各种事业,都要受到国家财力的制约。因此,财政上寻求一个合理的收支结构和收支数量界限,对于形成合理的生产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是有利的。只有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使经济发展保持良性循环。
坚持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要实现稳定协调发展,不仅需要人力、物力的平衡,也需要财力的平衡,包括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企业资金的各自平衡和综合平衡。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财政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财力支柱,各种平衡最终都要由财政平衡来保证,所以财政平衡自然也就成了综合平衡的中心。
第二,财政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除了通过货币报酬形式分配给生产部门劳动者的部分和企业留利外,其他绝大部分都要经过国家财政来分配,最后形成与社会物资供应相对应的社会需求。也就是说,财政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和影响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商品供不应求的状况还会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有计划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合理地安排和控制财政支出,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否则,要么财政上出现赤字,要么信用投放过多,或者这两种情况都存在,这样势必造成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导致社会购买力膨胀,需求过大,破坏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影响生产的稳定发展。所以说,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财政收支平衡是实现“七五”计划的保证。根据“七五”计划的要求,今年要为“七五”计划后三年和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准备后劲。从财政方面看,首先必须保证能源、交通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支出;其次,必须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说到底,就是要拿出相应的财力,保改革、保重点、保后劲、保经济良性循环。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不断深入,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办,但要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是一个客观法则,没有收入保证的支出,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有害的。当前,支出过于膨胀,对完成“七五”计划的任务很不利。要为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在国家财力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满足经济建设的资金需要,必须压缩空气,把已经膨胀的支出压下来,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在实际工作中,财政收支运动不外乎出现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出现赤字;三是收支相等。就一个财政年度来说,一般预算执行的结果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收支数额上绝对相等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少见的。财政收支情况是政治、经济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个别年度,为了生产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增加支出,出现一点赤字并不可怕。但是赤字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要多发票子,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我们要通过增收节支,努力缩小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要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一靠增加收入,二靠压缩支出。在当前全国积极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积极做好工作。
首先,要努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扩大财源,增加收入。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财政的困难,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是根本办不到的。目前,发展生产,必须解决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提高经济效益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抓效益人人有责,不仅企业要抓,各行各业都要抓。在生产领域,要抓提高产品质量,抓降低消耗,抓产品的适销对路。在流通领域,要抓疏通流通渠道,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商品积压,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开支。在基本建设领域,要抓控制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在非生产领域,要抓精打细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其次,要继续严格控制和节约支出,把过高的支出压下来。去年财政出现赤字,主要是财政支出盘子过大,支出增长过猛。要缩小财政赤字,实现收支平衡,关键是压支出。我们应当看到,压支出不只是为了今年的平衡,也是为以后经济稳定发展打基础,把过大的支出盘子逐渐调整过来,使财政支出建立在与生产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的基础上,使一切开支落到国家财力可能负担的基点上。对预算外资金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基建投资和日益膨胀的非生产性开支。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基建规模越搞越大。同时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也相当严重。这种状况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