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6 作者:河北省财政厅企业二处
[大]
[中]
[小]
摘要:
多年来,粮食企业是我省亏损企业大户,年亏损额高达一亿多元,成为省财政的一大包袱。在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看到了粮食企业损失浪费问题的严重性和增收节支的巨大潜力。近几年,我们与粮食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在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增收节支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1984年起实现了连续三年扭亏为盈。据有关部门统计,1986年我省粮食企业补贴前盈利额居全国第一位。
一、实行政策性亏损定额补贴,严格控制平价粮油亏损。为了解决粮食部门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以及粮食财务“死指标”与粮食经营的“活任务”之间的矛盾,尽快实现粮食企业扭亏为盈,我省从1981年起对粮食企业实行了政策性亏损定额补贴,盈利行业利润留成,补贴前总额减亏分成的办法。经测算,省财政对省粮食局核定销售万斤粮油补贴为160元。补贴的范围,主要是粮食、食用油脂统购价与统销价之间的差价和必须开支的合理费用。其中包括购销同价粮油亏赔的费用,为国家储备粮油、粮油装具和代生产队储备粮食所开支的费用,供应军用粮油和专项用粮所开支的费用,以及合理的周转粮、兑换粮所发生的费用.对粮食盈利行业,如粮油工业、粮食运输、议价粮油、食品及饲料企业先后实...
多年来,粮食企业是我省亏损企业大户,年亏损额高达一亿多元,成为省财政的一大包袱。在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看到了粮食企业损失浪费问题的严重性和增收节支的巨大潜力。近几年,我们与粮食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在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增收节支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1984年起实现了连续三年扭亏为盈。据有关部门统计,1986年我省粮食企业补贴前盈利额居全国第一位。
一、实行政策性亏损定额补贴,严格控制平价粮油亏损。为了解决粮食部门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以及粮食财务“死指标”与粮食经营的“活任务”之间的矛盾,尽快实现粮食企业扭亏为盈,我省从1981年起对粮食企业实行了政策性亏损定额补贴,盈利行业利润留成,补贴前总额减亏分成的办法。经测算,省财政对省粮食局核定销售万斤粮油补贴为160元。补贴的范围,主要是粮食、食用油脂统购价与统销价之间的差价和必须开支的合理费用。其中包括购销同价粮油亏赔的费用,为国家储备粮油、粮油装具和代生产队储备粮食所开支的费用,供应军用粮油和专项用粮所开支的费用,以及合理的周转粮、兑换粮所发生的费用.对粮食盈利行业,如粮油工业、粮食运输、议价粮油、食品及饲料企业先后实行了单项利润留成办法。在粮食商业实行政策性亏损定额补贴的同时,实行减亏分成的办法。省粮食局作为统一计提单位。1981年至1983年执行的是计划减亏分成法。1984年至1985年执行的是基数分成法。按补贴前口径计算,企业比计划或基数减亏部分(包括盈利行业利润在内)提成40%的分成资金。对净减亏部分,再增提40%的分成资金(即减亏总额扣除盈利行业比上年增盈部分的留利额)。如企业提前实现扭亏为盈,其净盈利部分再加提30%的分成资金。
我省实行这些办法后,对调动企业积极性,控制平价粮油亏损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1983年补贴前亏损为4828万元。1984年和1985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补贴前利润分别为2769万元和4705万元。在经营量逐年扩大、增支因素增多、费用增大的情况下,财政亏损净退库基本稳定在七、八千万元。
二、完善粮食商业亏损定额补贴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随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粮食征购改为合同定购,由原统购价、超购价改为比例价,工业用粮改为议价供应,农村返销粮改为比例价等等。原粮食亏损定额补贴办法许多方面与新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与省粮食局在原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研究、测算,并本着有利于宏观控制,微观搞活,有利于基层核算,有利于粮食企业利改税等精神,制定了粮食商业企业亏损定额补贴,补后综合利润留成的办法。主要作法是:对粮食商业经营平价粮油给予销存定额补贴。综合留利包括粮食商业的议价、平价、食品和附营业务。补贴额根据1984年平价粮油实际经营亏损,包括商业营业外净收支为基数,以当年销存量为除数,再通过让利的办法,使平价经营变为盈利行业。经测算,每销存万斤粮油补贴额为195元,其中包括让利55元。综合利润留成是以1984年粮食商业实得好处为基数,以测算补贴后的利润,包括议价、食品和附营业务利润为被除数,求出留利比例为38%。执行综合留利后,原执行的单项利润留成、企业基金、综合奖和超劳补贴等全部废止。省粮食局根据财政定额补贴办法,对地、市粮食局又制定了具体的补贴办法。补贴项目包括:销存费用补贴、调拨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为落实定额补贴办法,省粮食局还制定了扭亏增盈责任制。要求企业保证增盈10~15%,减亏20~30%。并将具体指标分到各地市,年终对完成任务的企业增提留成15%,完不成任务的相应扣减企业留利。对企业负责人和企业一般人员也分别给予奖罚。
为与定额补贴办法相配套,我们又协助粮食部门先后制定了《粮油库存管理办法》、《票证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制度》、《基层统一凭证手续》、《粮食系统饲料、运输、议价粮油、食品经营的核算与管理办法》,以及各类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些制度与办法对加强企业管理,堵塞漏洞,增收节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执行亏损定额补贴、补后综合利润留成的办法,我们感到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进一步解决了粮食财务“死指标”与粮食经营“活任务”之间的矛盾,克服了过去多种分配形式的弊端。实行综合留利解决了经营议价、食品费用乱摊入平价粮油成本,从中多获留利的问题,有利于财政宏观控制。二是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我省粮食系统广大职工为了不突破定额,广泛地开展了增产节约活动。职工以店为家、以库为家、以站为家,人人自觉地节约一度电、一粒粮、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玉田县粮库1986年通过开展增产节约活动实现了“三个提高”,“四个降低”。即:利润提高,“四无”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经营费比上年降低8.1%。百斤粮油保管费比上年降低84%。非商品资金占用比上年降低7.7%。粮油损耗率比上年降低56%,1986年补贴前实现利润5607万元,比上年4705万元增收902万元,增长19.2%,财政净退库按可比口径计算,1986年为6686万元,比上年减少1198万元,降低了15.2%;三是将政策性亏损因素包括在定额之中,不仅摘掉了企业政策性亏损的帽子,使企业增加了活力,而且解决了企业依赖于国家,职工依赖于企业,企业与职工都吃“政策性亏损补贴”大锅饭的问题.在企业内部也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如经营承包责任制、目标利润责任制、粮店主任责任制、提成工资制、浮动工资制等。
三、狠抓盈利行业增盈,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平价粮油实行亏损定额补贴后,狠抓盈利行业的增盈是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省通过放宽政策等多种方法,狠抓了议价、食品、工业、饲料、运输等盈利行业的增盈工作。全省还确定了力争实现食品、饲料“两个突破”(食品利润突破4000万元、大关饲料利润突破2000万元大关)和粮食工业、运输、议价粮油三个行业利润稳定增长的奋斗目标。对食品经营,我们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十分注重社会效益。明确提出大力增强自营能力,普及大众化食品,为群众一日三餐服务。为使食品经营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三年来共投资近6000万元增加设备,新建扩建厂、坊。到1986年底,全省已有食品加工厂、坊763个,饭店972个,自营摊点5084个,年经营量达5亿斤,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食品行业。全省食品经营利润自1983年从附营业务分离出来后,1986年全行业利润已实现4200多万元。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帮助饲料企业向具有现代化加工能力的综合开发型企业发展。仅1986年就投资775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合成饲料的比重达75.4%,提高了粮食转化效能和经济效能。我们还通过抓好销售、质量、原料和科研四个环节,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全省饲料企业利润由1980年的96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2089万元,实现了突破2000万元大关。
在粮油议价经营上,我省承德地区粮食局狠抓议价经营体制改造,全区7个县的议价公司都改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使企业有了活力,有了自我改造能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扩大了购销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6年全区议价粮油经营量达7亿斤,实现利润1009万元。全区共8个县,议价利润超100万元的县有5个。1986年全省粮油议价经营利润达9794万元,比1981年增加7411万元。
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扎扎实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我省粮食基层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善,“跑、冒、滴、漏”损失浪费及非生产性建设数量过大,非商品资金占用过多,企业管理费用增加过猛等问题。在干部职工中也存在着讲排场、摆阔气、赶时髦、超标准等不良风气。1986年我们与主管部门配合在企业开展了“三清”活动,即:清资金、清器材、清设备。全省共清出短缺麻袋47.7万条,面袋47.7万条;油桶5450只,有问题资金1755.5万元,被骗资金103.9万元,待结悬帐996.6万元(现已收回852万元)。在企业“三清”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指示精神,我省粮食部门集中力量狠抓了增收节支工作,并制定了相应措施。省粮食局对各粮食企业明确提出:一要在职工中进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传统教育.在教育中重点破除“艰苦奋斗过时论”“家大业大浪费有理论”“增收到顶论”和“节约小气论”,提高广大职工勤俭办企业的自觉性。二要制定先进可靠的奋斗目标。各级粮食企业要以进攻的态势,向“双增、双节”要效益、要速度、要潜力。产品流通费要比上年降低3—5%;粮油工业和饲料企业成本降低4441—2%;各级粮食局和各企业的管理费要压缩10—15%;非产品资金占用降低5%。并将上述指标纳入企业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基层单位。三要抓后进单位和薄弱环节。全省粮食企业利润在5万元以下的县24个,3万元以下的县8个,基层亏损企业32个。要求各地市粮食局1987年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利润在5万元以下的县增加盈利,消灭经营性亏损。四要加强基层企业管理,认真执行国家粮油方针政策,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堵塞产品、资金、财产等损失浪费的漏洞。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