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31 作者:陕西省宝鸡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在财政部、陕西省财政厅设计的内控基本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宝鸡市财政局于2016年10月在全省各市率先编制完成《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初步形成了以“1+8+15”(1项基本规范、8项全局性专项业务控制管理制度、15项科室单位内部控制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内控制度体系,涉及全局系统72项业务,共梳理出76张流程图、125个风险点和36张业务表单。完成内控制度体系搭建后,坚持目标考核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考核、常态化监督的内控执行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构建嵌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体化内控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突出内控主线,进行实质整合。为强化内控建设的导向性、重要性,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共性目标任务一级指标下,单独设置了内控建设二级指标,将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行政、机关运转、内控建设等方面性质相近、内容趋同的考核指标,按照“能合则合、能简则简;全覆盖,不漏项;可考核、可量化”的原则,统一整合为内控建设指标,并相应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共性目标任务的分值权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整合后内控考...
在财政部、陕西省财政厅设计的内控基本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宝鸡市财政局于2016年10月在全省各市率先编制完成《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初步形成了以“1+8+15”(1项基本规范、8项全局性专项业务控制管理制度、15项科室单位内部控制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内控制度体系,涉及全局系统72项业务,共梳理出76张流程图、125个风险点和36张业务表单。完成内控制度体系搭建后,坚持目标考核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考核、常态化监督的内控执行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构建嵌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体化内控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突出内控主线,进行实质整合。为强化内控建设的导向性、重要性,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共性目标任务一级指标下,单独设置了内控建设二级指标,将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行政、机关运转、内控建设等方面性质相近、内容趋同的考核指标,按照“能合则合、能简则简;全覆盖,不漏项;可考核、可量化”的原则,统一整合为内控建设指标,并相应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共性目标任务的分值权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整合后内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分别为:控制环境(包括内控工作组织、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完善、内控制度执行、议事决策机制建立、文化建设6个二级指标);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分级、风险应对策略2个二级指标);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控制、归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控制、流程控制6个二级指标),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收集与传递、风险事件报告2个二级指标),内部监督(包括内控日常检查、问题整改、责任追究2个二级指标)。内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实现了有机融合,又保持了相对独立性。
二是突出个性差异,做到“量身定做”。内控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除内控环境作为适用全局各科处室的共性指标外,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4项指标均作为个性指标。为充分体现各科处室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的差异化,增强内控考核评价的指向性、针对性,对这4项个性指标在具体考核内容、分值权重上依据各科处室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量身定做”,除5个部门预算管理科室执行一套个性指标体系外,其余21个科处室实行“一单位一指标”,并重点考核各项内控办法特别是业务流程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如,对部门预算管理科室的内控个性指标设置,重点突出其贯彻落实中省重大政策、推进重要财税改革、批复部门预决算、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的时效性、合规性、绩效性;对监督检查处的内控个性指标设置,重点突出其开展监督检查、行政处理处罚的合法合规性;对国库支付局的内控个性指标设置,重点突出其直接支付、工资统发、银行对账、会计管理等业务办理的合规性、时效性;对驻局监察室的内控个性指标设置,则重点突出其依法执纪办案、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日常监督。内控考核评价专门设置了内部监督指标,重点对各科处室开展内控日常检查及改进完善管理情况,内审、财政专项检查、预算评审、审计、巡察等内外部监督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内控风险事件报告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将年度考核与日常监督有机结合,防止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做法,增强考核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
四是整合考核管理机构,实现考核办牵头抓总与职能科处室各负其责相结合。内控考核评价由局考核办统一管理,将内控办作为局考核办成员单位。考核工作由局考核办组织内控办、机关党委办、人事科、办公室、法规科、驻局监察室、预算科、国库科8个成员单位,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统一实施、综合评价,考核评价结果报局考核委员会统一审定。通过整合考核管理结构,增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全面性、权威性,有效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现象,切实解决基层各科处室年终疲于应付考核的问题,促进大家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
构建嵌入预算管理的内控执行日常监督机制
一是开展内控执行网上实时监控。为实现内控的即时性和动态化,2015年制定了《内控执行情况网上实时监控规则》,将局各科处室在财政收支、行政审批等日常业务管理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内控管理制度的37种情况全面纳入监控范围,并重点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分配情况监控。由局监督检查依托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预算执行系统,按照序时进度建立《中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分配情况统计台账》,对各预算管理职能科室中省专项资金指标文件接收、资金分配拨付等情况进行网上跟踪监督,健全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揭示。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按照其违规情节区分为绿、黄、红三个预警等级,绿色为一般性问题,及时记录后向相关科室提示督促整改;黄色为较重问题,书面督促相关科室整改,并向分管局领导提交监控情况报告;红色为重大问题,出具专题分析报告,向相关科室下达整改意见书,并向局主要领导提交监控情况报告。这一办法实行两年多来,共发现预算指标未按规定时限要求分解下达、资金分配程序与相关办法不完全相符等问题67个,在各科室引起了很大反响和震动。在此基础上,2016年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对局相关部门预算管理科室、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实行考核通报、挂钩收回和督查问责“三项机制”,有效提高了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保证了预算早下达、资金早拨付、项目早见效、群众早受益。市财政支出进度考核连续两年在省内名列前茅。
二是加强内控执行专项监督检查。打铁先要自身硬。局党组在支持局监督检查处依法开展外部监督检查的同时,着力强化其在内控内审、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监督职能,刀刃向内抓内部监督。安排局监督检查处牵头,局办公室、驻局监察室参与,对具有预算管理职能的科室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对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开展内部财务审计,实现局系统业务监督和财务监督的全覆盖。通过内部监督检查及内部财务审计,仅近两年就揭示问题和风险隐患33个,并提出了13条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的具体建议,拓宽了内控问题线索,充实了内控建设措施。针对内部监督检查反馈的专项资金使用“小、散”、支出结构固化等问题,2015年报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方案》,下大气力对长期以来分口安排、条块分割、投向分散的产业类、涉农类专项资金进行清理整合,全面实行了项目库和专项资金目录制度,集中支持工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发展等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也有效防止了“关系钱、人情钱”的诱因。
三是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内控信息化。在近些年基本建立起覆盖财政所有业务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内控管理要求,按照“业务一体化、流程标准化、监控智能化”的思路,把各专项内控办法及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加强风险揭示和自动控制,加快完善预算管理相关信息系统。结合调整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范围,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把零余额账户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全部纳入动态监控范围,充分利用预算指标、项目库、银行账户、用款计划、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数据信息,加大对违规行为的预警、通报和查处力度。完成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升级并与预算执行系统实现对接,同时嵌入了17条政府采购业务操作控制规则,将采购品目与采购组织形式一一对应,进口产品采购、采购方式变更审批与所需资料逐项挂钩,采购限额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固化系统之中,依靠规则控制实现了相关业务网上自动备案,达到了以预算指标控制采购计划、以采购计划控制资金支付的目的,实现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的有机衔接,有效防控业务风险。
责任编辑 刘永恒
图片新闻
财政部国防司召开财政部门支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财政军民融合工作,经财政部领导批准,财政部国防司于近日在京组织召开了财政部门支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财政部门、部分中央预算部门及军地特邀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计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财政部党组的决策部署,认真研究财政部门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发挥财政部门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会上,财政部国防司司长由明春同志作了题为《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推动财政军民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与会代表重点围绕切实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资金保障,健全完善配套政策”等开展研讨,建言献策。
会议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和重大使命,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
中央军民融合办战略规划局、发展改革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国防科工局财务司、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军民融合局有关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会议。
(财政部国防司供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