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是本次人代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成为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西部大开发决策的实施将对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本刊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西部地区财政系统3位人大代表——重庆市财政局长陈万里、云南省财政厅长赵钰、四川省财政厅长周维莲,请他们谈了各自的见解。
重庆市陈万里代表认为:财政是政府重要职能部门,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和作用,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部门在西部大开发实施中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找准位置,加快发展。重庆市财政部门提出要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总书记对财政工作的重要批示为指导,结合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调整理财思路和财政改革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重庆财政的振兴。重庆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开发潜力,处于承东启西的结合部,在基础条件方面的优势表现在:从建国以来在西部就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门类齐全,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都有一定实力;另外有25所大专院校,100多所科研院所,教育科技人才在西部有一定的基础;重庆成为直辖市后,有广阔的市场;资源也比较丰富。当然,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例大,而且大部分为冶金、化工、军工等重型企业,资本大,效益低,见效慢,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现有的800多亿固定资产老化严重,迫切需要改造;退休和下岗职工多,社会保障任务重。在当前的形势下,要认真研究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东部地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新的增长极,西部地区的发展将又是一个增长极,重庆处于长江上游,可以作为东西部连接的纽带,促使全国经济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西部开发建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齐头并进,要防止重复建设,注重发挥各自在产品和产业的优势。重庆要在稳定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要有新的思路。过去东部地区发展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西部大开发不能照搬东部发展的思路,要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首先要运用财政政策,包括财政资金的投入、财政贴息、预算安排、国债、税收等一系列经济杠杆来推进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化工、新材料开发、环境保护、汽车摩托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其次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之发挥新的效益。在农业方面支持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保证农业的发展。第三抓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尽快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把企业推向市场;另一方面为保持社会稳定,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必须拓宽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第四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重庆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社区服务。第五区县经济的重点要根据区域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第六帮助企业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认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核算不健全的问题,通过严格执行《会计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帮助企业提高效益。
第三、用好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在西部大开发实施中,中央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财政部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用好国债资金。国债资金大量向西部倾斜,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有重要作用。重庆市的主要目标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及全市的公路网以及铁路、机场、电网、通讯、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改造公共汽车,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能源。对于国债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全程监控。二是用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中央决定要实行退耕还林并给予粮食补助,需要财政部门认真把资金管好落实好,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三是用好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改造传统产业。四是发展科技教育,实施“人才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扩大对外开放。对于西部开发有利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都要支持引进。
云南省代表赵钰认为:财政部门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拥护者和参与者,应认真做好两件事:
一是积极筹集资金,组织财政收入,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首先,把财政收入卓有成效地组织好,创造条件使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在适度发展的水平。为此要努力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云南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识了云南的省情,制定了符合云南实际的经济方针,烟草、蔗糖、茶叶、橡胶、有色金属等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给云南的财政工作带来了质的变化,改变了长期靠中央补助的局面,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1999年在云南省财政总收入454亿中,特色产业收入就占80%。现在云南省要在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继续发展扩大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在发展原有的烟草、蔗糖、橡胶、水电、有色金属等产业之外,还要发展花卉、旅游等“绿色产业”,云南为了把独特的旅游产业办好,提出了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利用2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风俗招徕四方游客,优美的自然景观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绿色产业”的发展将为云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财政收入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中央的支持。把涉及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做深做细,特别是把能源水电建设搞好,实现“西电东送”,云南的水利资源丰富,长江、澜沧江、怒江通过云南的地段都是建设电站的最佳位置,可以实现投资少,效益高。如在澜沧江上游建设的小湾电站,420万千瓦需要200亿元的投入,是单位千瓦投入最少的。第三,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精神吸引省外国外的资金,加快云南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二是严格财政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管理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项怀诚部长的报告用很大篇幅把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企业管理、会计管理、税收征管管理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在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下功夫,这是财政部门份内的、别人不可替代的工作,需要全力做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中央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兴产业的开发,财政部门要以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心和责任感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川省代表周维莲说,财政部门在西部大开发中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要用新思路发展和开发西部,由于西部开发的环境、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与东部发展时有较大差别,需要采取“不走老路、少走弯路、开拓新路”的办法,要立足自身发展。
二是制定规划。当前要开好头,起好步,利用有利时机,把已准备成熟的项目先上马,然后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的目标作长远规划。
三是准备项目。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步伐,要争取中央的支持和外资的投入,必须先把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不搞重复建设和没有效益的项目,如岷江上的紫坪堡水库既可以发电又对于川西平原的灌溉农业、改变水质都有很好作用。由于是事先准备好的项目,所以,可以很快上马。
四是政策研究。西部地区由于地域辽阔、基础设施条件差,加上财力薄弱、资金短缺等不利条件,如果想加快经济发展,引进东部地区和外商的企业和投资,需要更宽松的政策环境。从地方财政来讲主要是立足自身,挖掘潜力,在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利用现有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分散的资金管好用好见效益,减少浪费,把雪球越滚越大。
五是吸引人才。四川省原来的“三线”企业和研究所拥有大量人才,要认真研究政策,拿出一部分资金,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为西部大开发发挥作用;同时要创造环境,使人才能充分发挥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