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资千亿提振信心
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以及扩大内需的要求,今后两年,北京市将加大投资力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初步测算,市、区两级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0000亿元。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力确保2009年新开工地铁15号线等4条线路,续建4号线等9条线路,到2010年累计投资900亿元,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加快外部联络线和城市路网、公交枢纽建设,重点推进京台高速北京段等高速公路建设,提前建成全市规划高速公路网。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华能等四大城市热电中心、陕京三线等输气项目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推动建设民生改善项目,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和两限商品房建设,2009年建设总规模力争达到850万平方米;通过实施老城区危改等工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进一批重大公共卫生、文化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实施11个新城森林公园和绿色走廊等生态项目建设,加快新城基础设施、城乡接合部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本刊记者)
山西:采取七项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为进一步理顺分配秩序,扩大内需,山西省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职能,先后出台了七项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全省的居民收入水平。一是下拨资金3.58亿元兑现了驻省会城市太原以外的省级条管市县行政单位的津贴补贴政策,提高了这些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二是适当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2008年9月1日起,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月补助水平达到125元左右,保障标准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全省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条件,逐步扩大保障范围,以达到全国平均保障水平。四是适当提高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标准。从2008年9月1日起,省级财政对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的补助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五是适当提高了优抚事业单位集中供养人员生活费标准。从2008年9月1日起,提高了荣军医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光荣院集中供养人员生活费标准。六是适当提高了福利院事业单位供养人员生活费标准。将全省社会福利院供养的老人、婴幼儿、精神病院供养的精神病人的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对分散寄养在家庭中的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在新的供养标准每人每月6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家庭寄养服务费每人每月200元。七是从2008年9月1日起,对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40%原工资救济标准进行调整。 (薛朝阳)
内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严峻考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农牧业基础建设方面,重点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加快安全饮水、农村公路等建设。在生态建设方面,在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建设的同时,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和牧区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建设煤运通道、出区通道、口岸通道、东西通道、快速客运通道、长输管道以及支线机场等。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城镇供水管网工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等设施建设。 (本刊通讯员)
辽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为继续保持辽宁省财政收入良好的增长势头,支持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辽宁省财政部门大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扩大内需,增大投入拉动社会投资。一是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二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规模,扩大补贴范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逐步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三是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通过用好科技资金和贴息资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四是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饮水、通路、通电等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本刊记者)
江苏:增加投资支持企业发展
今年年底前江苏省增加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拉动内需、增加外贸出口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等问题。一是安排5亿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型环保四大新兴产业以及冶金、轻纺、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支持的企业主要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在行业中有较大影响、销售收入及利税达到一定限额要求的骨干企业。二是安排5亿元鼓励企业扩大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补贴出口企业退税差额;鼓励企业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鼓励类资源产品进口,对全省国家鼓励类先进技术和装备、资源性产品及原材料进口给予一定比例贴息;鼓励开拓新兴市场,对全省企业农产品、软件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及全省企业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对出口企业实行保费补贴。三是安排10亿元建立健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成立省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政策性风险补偿和增资补贴机制。通过省市县配套共同筹措20亿元资金,直接引导和带动100亿元以上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本刊记者)
广东: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外贸发展
为有效应对外贸出口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促进外贸持续健康发展,广东省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安排3.1亿元,从三个方面缓解外向型中小企业成本压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支持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安排0.5亿元设立开拓新兴市场专项资金,在美国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开拓东南亚、拉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对2008年下半年一般贸易出口到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企业,给予出口退税征退差补偿。二是支持自主品牌商品、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自主出口品牌创新和发展。其中,安排0.5亿元用于支持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一般贸易中药产品出口、软件技术和技术带成套设备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安排0.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出口品牌创新培育,主要资助出口品牌培育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着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三是支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一般贸易出口,缓解外向型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安排1.6亿元设立七大类商品出口退税资助专项资金,对2008年下半年建筑、陶瓷及部分钢铁制品、纺织服装、塑料、玩具、箱包、鞋类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一般贸易出口给予出口退税征退差资助。 (本刊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