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5月,江苏省丹阳市财政部门选取部分镇(区)进行了乡镇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2008年起,在所有镇(区)全面推行。
丹阳市镇(区)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过试点、全面推进以及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实施:在试点阶段,确定两个试点镇,从2007年4月下旬开始试点,通过一段时间运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全面推进阶段,总结两镇成功试点经验,全面推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镇(区)财政所业务人员利用一周时间集中进行业务初始化工作,完成了2008年全年指标、一月份分月用款计划的微机录入;完成账务初始化工作,并将一月所有原始凭证按财政集中收付核算要求进行账务处理,生成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在逐步完善阶段,市财政局完善了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办法、岗位职责等有关制度;镇(区)财政所按照市局有关规定对各自问题统一调整;用友软件公司及时解决镇(区)财政所遇到的软件应用问题;市人民银行协同市财政局加强对代理银行业务管理和督促工作,完善代理银行各种业务规范和流程。
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丹阳市镇(区)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部门预算是做好集中收付的前提。实施集中...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5月,江苏省丹阳市财政部门选取部分镇(区)进行了乡镇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2008年起,在所有镇(区)全面推行。
丹阳市镇(区)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过试点、全面推进以及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实施:在试点阶段,确定两个试点镇,从2007年4月下旬开始试点,通过一段时间运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全面推进阶段,总结两镇成功试点经验,全面推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镇(区)财政所业务人员利用一周时间集中进行业务初始化工作,完成了2008年全年指标、一月份分月用款计划的微机录入;完成账务初始化工作,并将一月所有原始凭证按财政集中收付核算要求进行账务处理,生成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在逐步完善阶段,市财政局完善了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办法、岗位职责等有关制度;镇(区)财政所按照市局有关规定对各自问题统一调整;用友软件公司及时解决镇(区)财政所遇到的软件应用问题;市人民银行协同市财政局加强对代理银行业务管理和督促工作,完善代理银行各种业务规范和流程。
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丹阳市镇(区)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部门预算是做好集中收付的前提。实施集中收付后,客观上要求部门预算编制细化,否则将影响预算的执行。镇(区)财政所年初根据部门预算编制各预算单位用款指标;各预算单位根据指标编制分月用款计划;财政所依照“指标确定资金用途、额度控制资金结存”的要求,从单纯的“资金流”控制转变为“指标流”、“额度流”双控制,实现了工资性支出讲标准、公用经费安排讲定额、项目资金分配讲可能,促进了镇(区)各部门经费平衡、待遇平等、人员稳定。二是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随着单一账户体系的初步建立,原来分散在各部门账户上的资金统一集中到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的账户上,大大提高了政府调控能力,便于调度更多的资金用于乡镇建设。同时,按指标和计划控制部门支出后,有效控制了部门新增债务。据测算,先期试点的云阳镇每年增加可调控资金600多万元,而先期试点的珥陵镇每年可节省资金近100万元。三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革后,实现“三个直达”:通过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直达收款人;通过与代理银行结算、清算,实现了镇(区)非税收入直达财政专户,单位通过转账方式的支出(包括政府采购支出)直达供应商或服务商;所有工资性支出直达个人工资账户,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镇(区)各项支出更加公开、透明,对财政性资金由事后监督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建立了财政支出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