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宣恩是个“老、少、边、山、穷”县,辖6乡3镇279个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34万,先后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贫困县、“八七”扶贫攻坚县和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是湖北省集中帮扶的12个特困县之一。近几年来,宣恩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宣恩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9元。
农村税费改革结束农业税时代。2002年春天,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席卷宣恩大地,当年,取消乡统筹等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全县农民总体负担1333万元,比1999年净减1232万元,减幅48.3%,人均负担43.1元,较1999年减少40.28元,减幅为48.31%。2003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特产税、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民实际负担1325万元。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到4%,农民负担总额757万元,比2003年减少568万元,减幅42.87%。2005年,湖北省免征农业税,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农民种地缴纳农业税的时代结束。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涉农收费,先后取消县直16个部门涉农收费项目54个,降低收费项目标准21个,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250万元,督办清退违规收费资金208.1万元,处理责任人员21名。计划生育、结婚登记、农村电视、学校收费、农民建房、畜牧收费、生猪屠宰、农民就医等部门收费行为全面规范。农村税费改革激发了农民极大的生产热情。
惠农直接补贴播洒阳光雨露。2004年,开始向农民兑现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共341万元,户平41元,人均10.7元,开启了农业补贴新时代。4年来,通过“一折通”共向农民兑现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现金补贴、退耕还林管护费、能繁母猪补贴、油菜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11217.4万元、户平1332元、人平352元。随着惠农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实行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贷款贴息、小额信贷扶贫贴息、农村能源建设、移民后期扶持等,补贴资金不断增多,2007年各种惠农资金达4746万元,户平563.66元,人平148.96元,分别较2004年增加4405万元、522.66元、138.26元。2008年,已向农民兑现水稻良种补贴、综合直补、粮食直补。2007年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贴4320万元,户平513.05元,人平135.59元,其中,三次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582万元。对各项补贴项目资金公开公平公正操作,“一折通”发放到户,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爱民惠民的阳光雨露。
农村义务教育迎来免费时代。2006年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40%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08年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08年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覆盖面扩大。农村中小学走读生上学不交一分钱,寄宿生只花住宿费和伙食费。
实行农村低保彰显民生情怀。2007年,开始实行农村低保制度,对因病、因残、年老体弱、缺少劳动能力以及生存环境较差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家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2006年国家公布的绝对贫困线693元。2008年,农村低保覆盖面扩大,人均补助水平提高,现有低保提高月补助标准10元,新增对象按每月30元补助。至2008年,全县4584户、1.2万人享受农村低保。与此同时,推进“福星工程”建设,2007年,集中供养五保户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1500元,分散供养五保户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200元,集中供养五保户达到1033人,集中供养比例达90%以上。农村低保制度与农村特困户定救、其他临时救济、农村孤儿救助、收养人员生活费补贴、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农村房屋保险、实施福星工程、消灭农村茅草屋、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农村计划生育奖励补助等惠民政策统筹推行,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病有所医。2007年,宣恩县正式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财政补助标准每人40元,农民参合26万人,参合率达到83.8%,当年各级财政投入1016万元,累计补偿医药费用750.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许多困难家庭走出病魔的阴影,如家住李家河乡青龙村的李秋红,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庭困难一直没钱看病,参加合作医疗后,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医治,治疗期间共花医药费35447元,按合作医疗政策报销了15000元,县里又按“大病补偿”政策为她报销2000元,补偿比例达到了48%,她逢人就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救了我的命。”2008年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其中县配套8元,农民就医问题进一步解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艾滋病防治、城乡大病医疗补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有效结合,保障了农民生命健康权。
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面貌。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深化国有农场改革,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落实“两金”免征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涉林收费项目,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依法保护农民承包权,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组织文艺下乡、实施农村放映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率,农村文化不断繁荣。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设立农家书屋、实施雨露计划、开通农技“110”服务热线等,农民素质逐步提高。累计启动实施98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扶贫搬迁1382户,大多数贫困户基本掌握了1—2项增加收入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全县启动的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1个村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引智示范基地”,1个村被纳入湖北省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加大投入繁荣农村经济。近几年,宣恩县累计投入23.9亿元,着眼推进“通畅、通达”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主体的“四大工程”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690.2公里,通畅工程通村率达到59%,全县不通公路的村减少到21个;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47294口,沼气池覆盖率达到51.1%,配套“三改”18918户;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旱作节水农业等工程建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到2007年,全县已基本建成“烟、茶、畜、果、药、菜”六大主导产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4万亩,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家,各类合作组织44个。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广大农民群众普遍享受到中央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我们相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会越来越多,“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农村经济社会一定能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方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