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全面深入地推进新时期的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自身、围绕大局,发挥职能,扎实做好财政工作,主动当家理财,为构建和谐安徽作出积极贡献。
在解放思想中主动理财
安徽素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弘扬“大包干”精神,通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安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一轮大发展。一是要不断拓宽理财思路。坚持“突出五个围绕,做好五篇文章”的理财观,即围绕崛起做支持发展文章,围绕管理做规范理财文章,围绕民生做惠民惠农文章,围绕和谐做工作协调文章,围绕效能做作风建设文章。同时统筹考虑城乡均衡发展,既要考虑历史债务的消化问题,也要重视目前面临的突出矛盾,更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财政工作的主动性、适应性和协调性。二是要着力提高理财能力。讲究生财之道、聚财之方,做到用财有效;不断做大财政“蛋糕”、切实分好、用好财政“蛋糕”,做到依法理财、雪中送炭、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服务至上,积极为部门、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积极创新理财方式。在整合财力中盘活财力、放大财力。2007年,安徽集中财政资金6700万元,引导带动14个试点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7.2亿元,2008年要继续加大整合专项资金力度。同时,合理分配财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跟踪问效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探索惠民政策落实机制,巩固扩大“一卡通”、“一线实”等惠民资金管理经验,选择5个地市试点“惠民直达工程”,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推广工作。真正实现上下一个渠道,一个漏斗,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保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提高惠民政策管理绩效。
在转变观念中促进发展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要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一是要超前谋划。2008年上半年,省财政出台了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等8个政策文件,紧密结合了全省中心工作。今后,应继续加大财政调研力度,系统研究影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注重调研成果向财政政策的转化,指导全省的财政工作。二是要主动实践。积极贯彻落实工业强省战略,调节经济发展结构,引导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三是要“输血”与“造血”政策并用。2007年,省财政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28亿元,比2006年增加20亿元;下达专项转移支付215亿元,比2006年增加69.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2008年省财政继续坚持将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市县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输血”。同时针对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着力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增强其“造血”功能。
在优化结构中突出重点
2008年上半年,安徽省财政运行良好,财政收支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但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今年以来安徽连续出现雨雪冰冻、手足口病疫情等灾害影响,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各级财政部门应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一是要加大对社会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大幅度地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二是要加大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力度,优先调度资金,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四川汶川地震以来,省财政部门迅速反应,紧急安排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支出近6000万元;调拨2.8亿元资金为灾区建设活动板房,支援了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三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县级津补贴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基层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
在践行宗旨中关注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200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深入实施12项民生工程。全年累计投入78.4亿元,全省4000多万群众从中享受实惠,人均受益近200元。今年安徽民生工程在去年12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项,实施18项民生工程,预计需投入财政资金160多亿元,惠及全省5000多万群众。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障民生工程配套资金的全面到位。同时,要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逐步拓展范围、增加投入、提高标准、完善措施;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巩固现有基础和平台,结合财力状况和工作实际,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相对接,特别是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衔接,建立民生资金预算的自然增长机制,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化、规范化。截至2008年6月底,省财政已拨付中央和省级资金62.1亿元,拨付进度为49.2%,其中省级资金拨付进度为83.1%。全省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等发放或补助到人的资金已按时发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类项目建设均保持有序推进。
在勤俭节约中保障运转
各级财政部门要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狠抓财政增收节支工作。2008年,安徽省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把资源更多地用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上,用在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上,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一方面要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综合分析各种增减收因素,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严格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财政精细化管理,想方设法节约经费。建立健全会议审批制度,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规模;严格实行“三员分离、三单合一、严格标准、定点接待、规范管理、单独列支、定期公布、实名登记”制度,简化公务接待;加强出国团组管理,压缩出国团组规模,控制出国人数;切实加强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置公务用车。同时,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切实减少预算追加,大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强化资金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效益化。加大对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讲排场、比阔气等各种铺张浪费行为。各级财政部门要带头勤俭节约、增收节支,保障政府的正常运转,维持改革发展的稳定局面。
(作者为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责任编辑 周多多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