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重庆市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把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作为财政部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开拓思路,创新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清理核实和化解“普九”债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到2006年11月底,已全部偿还经核实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基本上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普九”债务问题,为探索化解政策性、公益性债务提供了一些经验。
清理核实 锁定债务规模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突出的直辖市,辖40个区县(自治县),969个乡镇,9986个村。由于历史原因,各县区(乡镇、学校)在农村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过程中产生了相当数额的债务,而且时间长、名目繁多、债权关系复杂。这不仅使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包袱,而且有损政府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乃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解决“普九”债务问题势在必行。
为了摸清债务底数,2003年9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普九”欠债清理核实工作会议,对“普九”债务清理核实工作进行...
近年来,重庆市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把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作为财政部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开拓思路,创新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清理核实和化解“普九”债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到2006年11月底,已全部偿还经核实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基本上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普九”债务问题,为探索化解政策性、公益性债务提供了一些经验。
清理核实 锁定债务规模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突出的直辖市,辖40个区县(自治县),969个乡镇,9986个村。由于历史原因,各县区(乡镇、学校)在农村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过程中产生了相当数额的债务,而且时间长、名目繁多、债权关系复杂。这不仅使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包袱,而且有损政府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乃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解决“普九”债务问题势在必行。
为了摸清债务底数,2003年9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普九”欠债清理核实工作会议,对“普九”债务清理核实工作进行了统一布置。市财政局、教委、监察局、审计局四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并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区县成立了以区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普九”债务清理核实小组,具体负责“普九”债务清理核实工作。一是开展试点,统一口径。在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摸底工作前,首先选择开县作为试点县,组成工作组,深入了解债务的规模、来源、用途等,据此周密设计相关债务表格,明确统计口径,印发填报说明,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对重要指标和表间勾稽关系作出详细解释,防止出现口径不统一、表格不适用而重报、漏报的现象,为清理摸底工作打好基础。二是自查申报,全市推开。各区县按照市财政、教育等部门的要求和填报口径开展自查清理,申报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情况。三是委托中介,逐笔核实。在各区县上报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基础上,市财政局委托1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区县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逐笔进行审计核实。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审计程序,采取集中审阅相关资料与就地核实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面达100%,保证清理核实工作的客观公正。对每一个欠债项目都要求学校提供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拨款凭证、银行贷款合同、向单位个人借款名单和借款收据、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手续等材料,保证基础材料的真实可靠。四是分片巡查,同步指导。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核实的同时,由相关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巡查组,分赴乡镇、学校进行实地检查和指导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和事务所审计中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统一口径,明确处理办法,并及时反馈给会计师事务所参照执行。五是审计结果与区县政府见面,建立市和区县项目库。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清理核实情况先与学校交流,由学校认可签字后再与各区县交换意见,区县政府要以书面形式认可债务审核意见,对有分歧的由市级有关部门研究答复。市财政审核后下发债务认定通知书。同时,与区县一起建立统一的债务数据项目库,全市纳入市级补助范围的债务补助范围金额19.64亿元,共11204个项目全部锁定,并要求以此为界,不得出现新的债务。六是汇总统计,研究方案。全市债务清理审核完成后,市财政指定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区县的所有债务进行集中汇总、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筹资方案、市级和区县分担比例、区县清偿项目和市级补助资金清偿项目等相关问题。
通过长达两个多月艰苦细致的清理核实工作,摸清了“普九”债务家底。区县自查上报的“普九”债务总额为26.3亿元,经会计师事务所逐笔审计,核减为20.1亿元,市里最后认可纳入市和区县安排偿还的“普九”债务金额为16.1亿元,共9659笔。按资金来源分类,核实后的债务结构为:国内银行贷款占14.6%;世界银行贷款占0.9%;向“三金三乱”机构(即金融“三乱”: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农村“三金”:农村合作基金、乡镇企业投资公司、供销社股金服务部)借款占9.2%;欠工程队工程款占36.6%;向其他单位借款占7.9%;向其他单位职工借款占5.6%;向学生家长借款占4.7%;向教职工借款占15.6%;其他占3.5%;贷款借款利息,占1.4%。核实后的债务按欠债用途分,校舍修建占81.4%;设备购置占9.5%;土地征用费占7.8%;世行贷款培训及管理费占0.1%;其他占1.2%。
合理分担 创新偿还机制
为充分调动各区县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严格规范资金的管理,确保偿债资金流向清晰,及时到位,重庆市大胆创新,建立了“普九”债务偿还新机制。一是确定市与区县分担偿债责任。根据各区县财力状况,化解“普九”债务实行市与区县按比例分担。市与18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县按5:5、市与主城九区按2:8、与其余区县按4:6的比例分担。二是坚持“销号制”和“直接支付”原则。坚持销号制原则,就是坚持一个“普九”债务项目先由区县金额清偿,市级审核确认后,市级补助再对另外的“普九”债务项目进行金额清偿。同时,坚持直接支付原则,采取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到债权人账户的办法,以分清责任,确保还完一笔,销一笔债务,直到债务全部销完为止。但市与区县各自偿还“普九”债务的总额仍按规定的比例分担。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市财政局会同市教委先后印发了《重庆市“普九”欠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偿还“普九”欠债资金的补充通知》等专项文件,对偿债资金来源、审核销号程序和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针对反映出来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办法和制度。
由于财力有限,“普九”债务需要逐步分年化解,因此市政府最初决定优先解决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再解决其余扶贫工作重点县,然后是远郊区县,最后是近郊区县。但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财政困难,偿债进度缓慢,其他一些区县因此也不能及时得到市级补助。2003年到2004年两年,各区县仅偿还“普九”债务4000多万元,导致市级财政当年安排的资金大部分不能拨付。2005年,财政部出台“三奖一补”政策,对化解“普九”债务起到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三奖一补”资金全部拨给区县,并要求资金的80%用于化解“普九”债务。区县政府的偿债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纷纷采取目标考核、承诺日期、主动筹资等形式加大偿债力度,偿债工作全面提速。2006年11月底,全市41个区县已全面完成16.1亿元的“普九”偿债任务,债务项目库内9659个项目已全部销号。
跟踪监督 探索债务控制新机制
一是加强审计监督。由于“普九”偿债工作量多、面广,时间紧迫,市里决定在“普九”偿债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即由市审计部门对“普九”教育债务的认定情况和偿还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审查锁定的“普九”债务是否真实可靠,审查区县资金和市级偿债资金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落实到债权人头上等。之后,由市教委牵头,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市级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对已经清偿的“普九”债务进行抽查,并与债权人当面核实,抽查面达25%。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提高了偿债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债务控制新机制。2005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严禁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和开展达标升级活动,严禁乡镇政府未经批准进行举债建设或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严格财政管理和预算约束,实行新债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新债没有偿清的乡镇领导不得提拔和异地任职;在化解旧债的同时,把控制发生新债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决禁止“借新债、还旧债”,严格控制学校建设规模和档次,学校新增债务必须经区县政府审批并明确还债资金来源,杜绝盲目举债、高息举债行为,努力防止发生农村义务教育新增债务。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监控举债行为。
责任编辑 方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