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2 作者:朱敏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大]
[中]
[小]
摘要: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究竟谁应该成为政策的首选目标?如果经济增长是第一位的,那么环境保护难度就会非常大;如果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理论上讲,可能的解决之道有两条:一是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即迅速提升高附加值、节约能源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降低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二是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是减少排放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期,重化工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因此,建立有效机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就成为“华山一条道”。
一、我国工业领域通过技术进步推进节能减排的潜力非常大
我国工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70%,工业污染排放也占绝大部分。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因工艺技术落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究竟谁应该成为政策的首选目标?如果经济增长是第一位的,那么环境保护难度就会非常大;如果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理论上讲,可能的解决之道有两条:一是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即迅速提升高附加值、节约能源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降低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二是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是减少排放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期,重化工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因此,建立有效机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就成为“华山一条道”。
一、我国工业领域通过技术进步推进节能减排的潜力非常大
我国工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70%,工业污染排放也占绝大部分。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因工艺技术落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相近国家的2至3倍;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倍以上;现有各类电动机总功率约4.2亿千瓦,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多消耗电能约1500亿千瓦时。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引进、开发、推广运用先进技术,节能的潜力很大。有关研究表明,为了实现2010年我国单位能耗减少20%的发展目标,节能技术的贡献度必须达到55%以上。据测算,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3.5%。如我国现有中小锅炉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每年消耗煤炭4亿吨左右,通过技术改造和完善管理等措施,仅燃煤锅炉一项的节煤潜力就有7000万吨。如果把我国现有的普通白炽灯全部更换成节能灯,全国一年可节电600多亿度。因此,政府应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设备开发,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
二、开发的原则应以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无论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还是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以及技术开发的特性来看,企业都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国情来说,原先我国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技术落后、劳动力成本上升都要求转变增长模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来看,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居于产业链的末端,只能赚取加工费;从技术开发的特性来看,任何技术开发,如果不经过企业运作,是无法形成规模产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可能完成从投入转变成新的知识和技术、再从知识转变为更大的物质财富这一价值循环。事实上,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较好的区域,比如深圳、青岛等地,都是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形成支撑了本区域内的整个技术创新活动。
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有其特殊性,即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对企业而言存在以下风险:一是投资的经济效益低。节能减排对社会的“溢出”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但对企业而言,在目前能源使用成本低、排污不收费的现实条件下,投入巨资开发节能减排技术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加之设备运行成本的影响,经济效益较低。这就不难理解一方面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耗费巨额资金用于各类污染治理工程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干脆闲置不用。二是失败的风险大。技术开发风险很高、失败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可能有多次失败。因此,企业投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很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企业不能不考虑的。三是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从供给角度,国家对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风险分担机制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从需求角度,消费政策在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目前消费者对市场上的节能产品是“看的多,买的少”,企业对安装节能设备的态度也不积极,原因在于节能产品要比不节能产品价格高。在国外,消费者为此多付出的部分政府会出钱补给消费者,我国却没有这样的政策,且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到位。鉴于此,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中,在明确企业主体地位的同时,政府应建立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开发的体制机制,有效引导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
三、政府应着力构建三大支持系统
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过程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建立在政府的主导作用基础上。换句话说,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先行!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完善市场体系与激励机制,弥补市场缺陷与不足,营造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土壤和环境,引导好、保护好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切忌本末倒置、越俎代庖。
(一)创造市场空间,推进节能减排产业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只有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有形之手”的功能,通过明确的产业政策导向,为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创造必要的市场空间。一是制定必要的能耗标准、排放标准和准入标准,为企业节能减排“加压力”。对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排放标准、重点耗能产品及新建建筑能效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恢复、破坏修复责任制度,依法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二是强化“节能型”消费政策的引导,为企业节能减排“添动力”。国家应通过制定实施“节能型”消费政策,大力倡导节能消费、绿色消费。扩大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范围,加强节能产品认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严格实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省柴节煤灶。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研究制定《节能产品目录》,对生产和使用目录产品实施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三是发挥价格、税收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用能成本。应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对排污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水价政策实施力度,增加实行差别电价、水价的产品。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调高税率,尽快开征燃油税,并逐步完善资源税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用能成本,促进市场主体自觉节能。
(二)构建激励机制,实行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从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各个因素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最主要因素,这需要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入手。
政府采购制度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一直是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其中以国家安全、保护国内产业、保护环境等为正当理由,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并对国内产品采取优先购买的政策,已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我国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推广迫切需要政府采购市场的大力扶持,对国产创新产品进行大规模政府采购,从本质上讲是打破市场自然竞争的周期和规律,用经济手段对落后技术、落后产品、落后企业进行强制性和快速淘汰,让高科技产品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根本上建立起创新带动型发展模式。因此,要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并根据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幅度的价格折扣。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经认定后可由政府进行首购。
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积极性的另一个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企业可以通过仿冒产品进入市场,大量仿冒产品的存在不仅导致了市场过度竞争,而且还使真正的技术创新者利益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目前,我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有2000多家,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在制造技术领域,我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1/30,韩国的1/40。我国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是需要制定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体系,保障创新者的利益。二是要把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评价体系重要的基础性要求,融入科技评价体系,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激励机制。三是要把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发展所必须的国家战略来推行,主动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包括重视研究开发,重视知识产权积累、转化和保护。
(三)重点扶持竞争前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政府对技术开发的支持应该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节能减排技术开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和工艺技术开发。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开发具有风险大、应用面广、共用性强的特点,企业往往没有实力进行这样的研究开发,即使有企业愿意开发,也很容易造成技术、市场垄断,很明显,从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的性质出发,基础性研究和共用性强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应当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第三个阶段是与某一特定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以盈利为目的的产品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应当以企业为主,政府主要依靠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专利保护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对政府确定重点支持的领域和环节,政府应该通过低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扶持力度,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韩国规定对于直接关系国家利益的项目,全部由政府资助,并由公立研究机构承担;对于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由企业提供部分资金,合作进行研究;私营企业研究机构承担或参与核心技术开发、基础技术开发、产业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开发的国家研究开发项目任务的,政府给予研究开发经费50%的补贴,对于个人或小企业从事新技术商业化的,政府提供总经费80%-90%的资助。
责任编辑 李颖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