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严于龙 赵锦辉 沈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统计局)
[大]
[中]
[小]
摘要:
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对稳步提升农民工收入,进而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比上年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6.2%。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175元,首次突破千元,比上年增长17.6%,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额占全年农民纯收入总增量的55.5%。在工资性收入中,务工收入人均713元,比上年增长21.5%。2005年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0.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对农民工收入加以分析研究,我们从2005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调查资料中筛选出河南、广东、辽宁等10个省480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分析。分别选择了农民工的年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同时引入了最低工资、就业时间(一年中外出打工月数)、来源地的人均GDP以及性别、签订合同情况、保险状况等变量,并引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见附表:多元线形回归结果)。从回归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对稳步提升农民工收入,进而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比上年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6.2%。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175元,首次突破千元,比上年增长17.6%,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额占全年农民纯收入总增量的55.5%。在工资性收入中,务工收入人均713元,比上年增长21.5%。2005年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0.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对农民工收入加以分析研究,我们从2005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调查资料中筛选出河南、广东、辽宁等10个省480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分析。分别选择了农民工的年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同时引入了最低工资、就业时间(一年中外出打工月数)、来源地的人均GDP以及性别、签订合同情况、保险状况等变量,并引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见附表:多元线形回归结果)。从回归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虽然最低工资制度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重要因素,但作用大打折扣。最低工资制度对保障农民工收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没有贯彻执行好最低工资制度,使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收入保障作用打了折扣,影响了农民工收入的提高。由回归方程可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元,相当于农民工月工资提高0.23元,年收入仅提高2.71元。所以,名义上各地区最低工资有所差别,但实际上对各地区农民工的收入所起作用有限。
(二)文化程度对农民工收入影响不大,但培训影响较为显著。当前农民工基本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与文化程度无关,甚至由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由于对从事的工作文化程度含量低而不满,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就业,使其收入不升反降。表明目前情况下,文化程度不会给农民工收入带来实质性影响,而培训情况却截然不同,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影响农民工收入中高于性别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比没有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平均年工资要高1026元。这一方面是由于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使其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同时增加了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也正说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就业,而不需要较高的文化程度。
(三)就业时间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重要因素。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就业时间长短与农民工年收入之间呈强正相关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就业时间每增加1个月,农民工平均年收入将会增加729元。
(四)性别对农民工收入影响显著。当不同性别的两个农民工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就业时间等条件相同时,男性年工资收入要比女性平均高891.44元。
另外,农民工来源地人均GDP、签订合同情况、参加保险情况等因素与农民工收入之间只存在弱相关关系,对农民工收入影响不显著。从年龄因素方面分析,收入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但是当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收入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当前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各种因素。由此可以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重在抓执行落实,对违规企业严惩不贷。近年来,各地竞相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对提高农民工收入,保障农民工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劳动部公布的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月最低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最低为340元(甘肃),最高为690元(江苏),而在调查的480个农民工样本中,月收入低于340元标准的就有32人,占6.7%。480个调查样本农民工务工所在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为584元,实际月工资低于此数的有144人,占30%。最低工资制度在一些地区大打折扣,保障农民工收入、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被严重削弱。因此,当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最低工资标准高不高的问题,而是最低工资制度得不到执行、落实难的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就业政策,提高农民工就业保障水平,降低企业用工的随意性。最低工资制度固然好,但远没有提高就业水平来的实惠。农民工就业主要靠亲友介绍、政府组织及中介组织介绍的分别只占1.7%、5.2%,就业很难得到保障。在调查样本中,一年当中就业时间在半年及以下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9.2%,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工作仅8.1个月,表明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延长农民工就业时间的潜力、空间巨大。
(三)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增加财政投入,大规模系统的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接受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影响非常明显,但目前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较低,接受调查的480个农民工样本中,接受过培训的仅150人,占31.3%,且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主要是自发参加培训(占56.7%),接受政府部门培训的仅占全部接受培训的12%,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作为服务型政府,应不以赢利为目的,肩负起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历史重任,或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委托中介组织参与,切实帮助农民工培训必需的技能,提高农民工就业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其收入水平。
(四)加强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虽然目前文化程度对农民工收入影响不显著,但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大部分就业于以体力为主的部门,这类部门对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低,工作同质性较强,职业流动不是垂直的,而是平行的,这种工作的变动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很有限。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业部门,由于具有较高的管理、组织形式和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方式比较先进,相应要求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与之相配,但是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满足不了现代部门的要求,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五)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逐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与雇主不签订劳动合同,往往是造成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农民工与雇主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使利益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明确地列在合同中,发生任何纠纷,可以依据合同进行仲裁,以免处于弱势的农民工进退无据。当前农民工参加劳动保险比例较小,仅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1%,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关部门应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纳入全社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中,逐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
责任编辑 李颖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