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王志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其技术研发投入既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促进企业用足用好技术研发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笔者对山东省部分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投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企业技术研发费投入情况
本次共调查企业1828户,约占全省地方工业企业财务信息统计总户数的38%。2005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776亿元,占全部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近2/3;实现利润424亿元,占全部企业利润总额的3/4以上;全年技术研发费投入121.4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79%。从调查情况看,技术研发投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额增速迅猛,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变化不大。调查显示,“十五”期间,山东省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2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1.4亿元,年均递增42.9%。其中,直接计入企业成本费用的技术研发费由2001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2.4亿元,年均递增40.4%。但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约占1.8%,其中计入成本费用的技术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0.8%。可见,尽管5年来全省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投入逐年提高,但与发达...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其技术研发投入既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促进企业用足用好技术研发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笔者对山东省部分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投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企业技术研发费投入情况
本次共调查企业1828户,约占全省地方工业企业财务信息统计总户数的38%。2005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776亿元,占全部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近2/3;实现利润424亿元,占全部企业利润总额的3/4以上;全年技术研发费投入121.4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79%。从调查情况看,技术研发投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额增速迅猛,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变化不大。调查显示,“十五”期间,山东省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2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1.4亿元,年均递增42.9%。其中,直接计入企业成本费用的技术研发费由2001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2.4亿元,年均递增40.4%。但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约占1.8%,其中计入成本费用的技术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0.8%。可见,尽管5年来全省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投入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省份相比,与省政府对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目标要求相比,投入明显不足。
(二)大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明显高于中小企业,不同规模企业投入水平差距较大。分企业规模看,“十五”期间,占总户数比重不到10%的大型企业,共投入技术研发费206.5亿元,占被调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的58.6%,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05%;占总户数38%的中型企业,共投入技术研发费114.2亿元,占被调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的32.4%,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1%;而占总户数50%以上的小型企业,其技术研发投入仅占被调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的9%,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18%。无论从投入绝对额还是相对额看,大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都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
(三)市属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投入高于县属以下企业,不同地区企业投入水平差距较大。分企业隶属关系看,“十五”期间,纳入本次调查范围的44户省属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总额87.23亿元,占全部企业的24.78%;224户市属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总额70.9亿元,占全部企业的20.14%;1560户县属以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总额194亿元,仅占全部企业的55.11%。从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看,省属企业达到2.38%,市属企业为2.13%,县属以下企业仅为1.46%。可以看出,市属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数额较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高,而县属以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较低。同时,在各市之间,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也有较大差异,如“十五”期间济南市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31%,而枣庄市仅为0.22%。
(四)电子、医药工业技术研发投入比重较高,不同行业企业投入水平差距较大。分行业看,电子、医药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3.67%、3.27%;电力工业企业比重最低,仅为0.4%。在传统制造业企业中,化工、机械、轻工行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高,分别为2.05%、1.89%、1.73%;冶金、纺织行业分别为1.16%、1.11%,明显低于其他制造行业。此外,煤炭企业近几年不断加大煤化工、煤代油等延伸产业和安全生产技术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78%。分企业结构情况看,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的企业有271户,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4.8%。其中,比重超过5%的企业有132户,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2%。如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5年来共投入技术研发经费3.18亿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10.7%;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投入3.99亿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97%。被调查企业中,兖矿集团、济南钢铁、新汶矿业集团、晨鸣集团、海化集团、华泰集团6户企业,“十五”期间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
二、影响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水平的主要原因
据资料显示,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达5%左右。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重点企业要达到3%、一般企业要达到1%以上。但从调查来看,尽管近几年来全省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仍存在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规范,创新意识不强。一方面,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任务尚未完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不够健全,加之进行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许多企业宁愿通过来料来样加工或贴牌生产的方式获取订单,而不愿加大投入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更为普遍,致使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成为纯粹的加工型企业。1828户被调查企业中,“十五”期间没有技术研发投入的企业达1016户,占被调查企业的55.6%。
(二)企业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保障不足。调查发现,资金筹集困难引发的资金短缺,是影响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产业结构看,除资源型企业外,纺织、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仍是支撑全省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和产品较少,企业利润率不高,可投入技术研发的自有资金相对不足。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根本谈不上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寻求长远发展。
(三)现行激励引导政策不尽完善,扶持力度不够。我国已采取了诸如税收减免、技术开发费据实列支并加计扣除等财税政策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但在企业亏损或者微利的情况下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优惠政策附加条件多,报批手续复杂,落实情况不理想。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只允许企业抵扣原材料进项税金,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重复征税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影响了企业购买科研设备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另外,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中对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还不够健全,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公、不同园区以及区内与区外企业税负不公等问题,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三、促进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要提升全省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置于重要的战略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是在各项政策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法律环境,改革创新体制,强化政策引导。二是在产、学、研合作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使产学研成果能更好地体现市场需求,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企业自身要充分认识自主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二)深化改革,强化考核,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加大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有关财政财务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通过印发政策文件选编、拓展财政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功能、开展重点企业经营者理财知识培训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尽快将技术开发费据实列支、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到位。三是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将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每年企业获得的授权专利数,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维护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三)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一是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和财政财务制度,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如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对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资金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二是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有效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继续支持大企业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优势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财政科技投入要更多地向企业倾斜,积极支持区域性、专业性技术中心建设,促进企业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应用性技术、行业共性技术、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四是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资金规模,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支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搞好服务,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四)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融资机制,消除制约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瓶颈。一是充分发挥股市的融资和再融资功能,加快推进具有产品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大的工业企业上市步伐。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平台。二是研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框架及规章制度,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国际风险资本参与,推动创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渠道。三是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担保支持。
责任编辑 石化龙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