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涉国计、下及民生,相对于其他经济政策来讲,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也更为持久,因而受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正确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筹集财政收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充足的税收,政府将无法运转,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了。
税收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筹集财政收入,为国防、外交、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制度建设和改革入手,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规范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全国税收总收入从1993年的4000多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4000多亿元,年...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涉国计、下及民生,相对于其他经济政策来讲,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也更为持久,因而受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正确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筹集财政收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充足的税收,政府将无法运转,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了。
税收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筹集财政收入,为国防、外交、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制度建设和改革入手,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规范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全国税收总收入从1993年的4000多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4000多亿元,年均增长16.7%;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12.5%提高到2004年的18.7%。
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不断壮大着国家的财政实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强大资金支持。大规模的持续增长的财政投入,使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更加巩固、国防实力日益增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有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做后盾,国家不但取消了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而且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面对这个开天辟地头一回的历史性巨变,亿万农民无不欢呼雀跃。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始终把筹集财政收入作为税收政策的首要任务。就目前而言,就是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不断拓宽税基,严格控制税收减免,及时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提高税收的足额征收率,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壮大国家的财政实力。
二、公平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的活力,来自于不断的创造和创新,创造和创新则要求政府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税收负担的公平,是保证企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方面。税制改革一直是我国税收政策工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以公平的利益分配导向,鼓励广大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税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全面工商税制改革,基本公平了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了企业自我创新的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通过新一轮税制改革,逐步取消因内、外资和不同区域而设置的各种不同的税收政策,保证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市场主体,在全国大市场内税收负担大致相同。
三、对经济发展实施必要的宏观调控
我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宏观调控。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在特定时期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制定差别的税收政策,鼓励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加快发展,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经济活动,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许多这样的税收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还能够对投资和进出口等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促进实现经济的总量平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企业所得税投资抵免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来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利用关税、进口环节税和出口退税等调节进出口,利用营业税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税收调控必须坚持税收的中性原则,不能对市场活动产生扭曲作用,不能滥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确需税收政策长期发挥导向作用的重点领域,如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支持环境保护和鼓励资源节约利用等,要通过完善税制,使之体现在新的税制体系之中;对于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当宏观调控目标实现后,必须及时“归位”,不能把特定时期内的税收政策固定化、长期化。另外,还要严把政策关口,坚决遏止困难性、照顾性税收减免重新抬头的趋势。
四、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收入和财富占有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收入过分悬殊,必然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和谐也就失去了基础。税收政策能够参与个人收入和财产的分配,即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对个人收入及财富进行调节,以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我国开征的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将要开征的物业税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另外,国家制定的支持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区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体现了对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体的照顾,也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一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加大个人所得税对过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监控,努力加强税收征管;二是完善消费税,将只有少数高收入者才能消费的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三是尽快开征物业税,调节社会成员财产占有的差距;四是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待条件成熟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五、贯彻民主法制,实行依法治税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的社会,民主法制,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税是民主法制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讲,一是要进一步加快税收立法,不断提高税收活动的法制化程度,减少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税收政策上的自由裁量权。在税收立法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二是要强化税收执法,改进税收征管手段,严厉打击走私、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三是要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作者为财政部税政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