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四川省通江县财政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各项财政经济政策,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千方百计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支持经济发晨.壮大财政实力。依托三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资源优势,促进“三大经济”(绿色经济、民营经济、旅游经济)发展。大力支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即以通江银耳为重点的食用菌、以“火天岗”、“巴山沁园春”为重点的茶叶、以百万亩银花为重点的中药材等农产品基地;以诺水河国家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景点(王坪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为重点的旅游业。
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管理质量。一是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取消对乡镇的收入任务考核,支出由县级预算,全面实施“乡财县管乡用”,二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坚持以人为本,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和社会保障经费,分类制定公务费标准,严格实行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内外财力,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手段,实现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预算分离:三是大力推进县级行政事...

近年来,四川省通江县财政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各项财政经济政策,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千方百计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支持经济发晨.壮大财政实力。依托三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资源优势,促进“三大经济”(绿色经济、民营经济、旅游经济)发展。大力支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即以通江银耳为重点的食用菌、以“火天岗”、“巴山沁园春”为重点的茶叶、以百万亩银花为重点的中药材等农产品基地;以诺水河国家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景点(王坪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为重点的旅游业。
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管理质量。一是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取消对乡镇的收入任务考核,支出由县级预算,全面实施“乡财县管乡用”,二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坚持以人为本,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和社会保障经费,分类制定公务费标准,严格实行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内外财力,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手段,实现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预算分离:三是大力推进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改革。按照“收入统管,支出统付.会计统配,资金统筹”的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四是扎实推进政府采购改革,严格采购预算,规范采购程序,扩大政府采购面,加强跟踪问效;五是根据“三条保障线”的要求,结合全县实际,不断探索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筹集体系、支付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健全工资管理发放机制,干部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兑现。坚持“综合预算保财力,工资专户保资金,银行直发保兑现”的工资发放三项制度,人员经费全部实行国库直接支付。
全面清理乡村财务,全力控制、偿付乡镇债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分别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8月相继开展了乡村财务清理,通过近一年的艰苦工作,全县共核减、消化乡村债务2.5亿元,化解率达27.1%,全县出现无债务村75个,无债务社399个,清理、控制和消化乡镇债务的基本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教育管理改革、乡镇卫生体制管理改革等综合配套措施,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基层运转正常。
强化财政监督,规范经济秩序,努力构建效益财政。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严格审查,全程监控:二是拓宽监督范围,监督对象延伸到财政资金覆盖的各行业、领域;三是重点加强了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行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政策性较强的国债资金、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等进行专项检查,增强了监督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