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作者:马衍伟 周蕙 吴小海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部税政司、中国税务杂志社)
[大]
[中]
[小]
摘要:
增税是美国烟草消费政策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
自1942年12月1日开征烟草消费税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对烟草实行增税政策,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矫正烟草消费的外部负效应,通过对烟草制品不断增税的经济手段迫使烟草消费者补偿对环境和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赚取外汇收入,从国外的瘾君子那里赚取一笔可观的财富。即便在里根政府执行供应学派所倡导的减税政策时期,对烟草消费实行增税政策的格调也没有多大变化。
美国2000年平均每盒卷烟纳税0.76美元,比1999年的0.65美元提高了0.11美元,增长了16.9%。2002年1月哥伦比亚特区和美联邦领地波多黎各均提高了卷烟税率,拉开了新一轮增税序幕。新泽西州从2003年7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起,烟草税提高55%,成为烟草税率最高的州,也使每盒卷烟的平均纳税额升至2.05美元。截至2003年7月,提税的州达到了30个。与以前相比,本次增税的主要目的更加体现了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维护。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最新研究报告表明,烟草工业尽管可以给一国经济带来有形的税收好处,但对其经济造成的有形和无形伤害却超出了税收带来的好处。在美国,每销售一包香烟,联邦政府可得到8...
增税是美国烟草消费政策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
自1942年12月1日开征烟草消费税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对烟草实行增税政策,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矫正烟草消费的外部负效应,通过对烟草制品不断增税的经济手段迫使烟草消费者补偿对环境和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赚取外汇收入,从国外的瘾君子那里赚取一笔可观的财富。即便在里根政府执行供应学派所倡导的减税政策时期,对烟草消费实行增税政策的格调也没有多大变化。
美国2000年平均每盒卷烟纳税0.76美元,比1999年的0.65美元提高了0.11美元,增长了16.9%。2002年1月哥伦比亚特区和美联邦领地波多黎各均提高了卷烟税率,拉开了新一轮增税序幕。新泽西州从2003年7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起,烟草税提高55%,成为烟草税率最高的州,也使每盒卷烟的平均纳税额升至2.05美元。截至2003年7月,提税的州达到了30个。与以前相比,本次增税的主要目的更加体现了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维护。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最新研究报告表明,烟草工业尽管可以给一国经济带来有形的税收好处,但对其经济造成的有形和无形伤害却超出了税收带来的好处。在美国,每销售一包香烟,联邦政府可得到80美分的税收,但却要为此付出7.18美元的代价,其中3.73美元用来支付烟民医疗费用的上升,另外的3.45美元是烟民因吸烟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等方面的损失。
为减少吸烟对人们身心的损害,增加公共卫生费用投资,2004年2月,美国4名前卫生局长提出了一项减少吸烟的计划,其中包括每包香烟增加2美元的消费税,其中50%的收益——合140亿美元—一用于这项计划的各个方面。尽管当时联邦政府拒绝了卫生与公共事业部国际事务委员会有关增加联邦卷烟税率的议案,原因在于它违背了布什政府反对增加商品税率的最基本原则。但是,各州和地方政府依然在布什政府减税政策的夹缝中采取了增加烟草消费税的政策措施。2004年4月14日,阿拉巴马众议院通过了增税措施提案:该州的烟税从每包16.5美分增加到33美分。雪茄的烟税将提高到4美分,而每盎司嚼烟的烟税为1.5美分。这项措施将使每天吸一包烟的烟民每年大约交纳60美元的税款,每年为阿拉巴马州筹集到大约5800万美元的收入,专门用于该州的公共卫生支出。无独有偶,2004年6月24日,密歇根州长签署了一项法案,从7月1日开始将每包烟的烟税提高75%,达到每包2美元,成为烟草税率第二高的州。
烟草消费税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分别课征的分税制
美国财政对烟草消费税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分税、分权、分机构的彻底的分税制。从分税的角度看,中央消费税占38%,州消费税占54%,地方消费税占8%;从分权和分机构的角度看,中央消费税由美国联邦烟酒火器局负责征收,全部归联邦政府;州消费税由各州征税机构征收,归州政府;地方消费税归地方政府。
对于卷烟,中央(联邦)政府在出厂环节按产量征收中央消费税,每盒(20支)0.34美元。对于每千支重量不超过3磅的小雪茄每千支征收1.594美元的消费税;对于每千支重量超过3磅的小雪茄按零售价的18.063%征收,但每千支征收不超过42.5美元消费税;对于板烟每磅征收95.67美分;对于嚼烟每磅征收17美分;对于鼻烟每磅征收51美分。烟草制品的生产商每半月自行一次纳税申报,税款交纳的最后期限为纳税申报后的14天以内。
各州对包括卷烟的几乎所有的零售货物征收货物交易税,纳税人是消费者,由零售商代征。1998年美国卷烟生产企业生产卷烟6350亿支,实现混合消费税130亿美元。州政府对烟草制品批发商征收消费税,采用印花税方式征收,批发商和分销商向卷烟销售所在地的州征税机关购买印花税票并支付印花税,印花税票在批发商和分销商批发卷烟时贴在卷烟盒皮下方。因各州有立法权,印花税税率各州也不同,一般产地税率低,纯销地税率高,平均为0.33美元/包。各州消费税的税率相差很大,一般来说,产烟州的税率相对较低,而非产烟州的税率则相对偏高,最高税率是最低税率的44.4倍。
州以下的个别地方政府也征消费税,但不十分普遍,有8个州,约450个城市,经州政府批准开征地方印花税,税率自定,每包0.01——0.3美元不等。一般产烟地区的卷烟消费税较少,甚至免征,非产烟地区的卷烟消费税税率较高。
美国烟草消费税政策实施作用与评析
从实施情况来看,美国烟草税收政策设计还是非常成功的,对于降低吸烟率和增加财政收入的确有效,已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控烟的手段。据对美国烟草需求价格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烟草价格上涨10%将导致烟草需求量下降4%左右,北卡罗来纳州独立的智囊机构三角国际研究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对于1990年至2001年期间每包卷烟税至少增加10美分的一些州来说,它们都得到了税收好处,同时还减少了吸烟开支以及与保健有关的开支。据一家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说,在1997年12月伊利诺伊州增税时把卷烟税由14美分增加到58美分,结果导致该州卷烟消费量减少8.9%,州税收反而增加19%,达到7740万美元。同时,美国烟草税收总收入占当年GNP的比重不足2%,而人口中只有25%吸烟,提高烟税比提高普通税或所得税所冒的政治风险要小一些。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烟草税收政策尤其是长期增税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烟草消费增税政策常常改变区域之间烟草贸易格局。由于烟民对烟税提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各州和地方之间烟草税税率的差异以及各地增税时间不同,当一个地区烟草增税后,往往会导致本地的烟民改变其消费的区域倾向,从消费当地卷烟转向消费相邻地区烟草税较低的卷烟,最终使当地的烟草贸易额下降,而相邻地区的贸易额上升。2003年年初的时候,西弗吉尼亚的立法机关通过了卷烟提税38美分的议案并于当年5月1日生效,每箱卷烟纳税额从1.70美元增加到5.50美元。而与西弗吉尼亚相邻的肯塔基州的烟税维持不变,提税案生效后不足一个月,很多西弗吉尼亚人便前往肯塔基购买烟草产品。烟草提税在使西弗吉尼亚烟草贸易受冲击的同时,却使肯塔基州的卷烟消费量大幅增长。
网上在线烟草零售业火爆使美国政府损失大量税收。从1999年至2003年的5年里,美国的烟税上涨了5倍,一些烟民开始减少购烟数量,但更多的人转向在线购烟,寻求买到打折的香烟。瑞士Yesmoke网站一箱包括邮资在内的Marlboros香烟的售价仅为14.95美元,而在美国平均售价为37美元,在纽约售价还要高些,加上税一箱烟的标价会高达75美元。一些烟民认为互联网为所有人带来了实惠,而且他们并不想购买州政府规定的高税收产品。福里斯特研究公司预计2005年互联网上香烟的销售额将达到50亿美元,会比2003年的预售额翻两番。这也意味着州政府会损失14亿美元的税收。
烟草消费增税政策给美国的烟草经营者带来了不利影响。2003年3月6日,美国一家名为小资产生存委员会宣称,美国纽约市对烟草增税的幅度太高,对烟草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据称,纽约市已把烟草消费的税率由以前每盒8美分提高到了每盒1.5美元。此次提高烟税会给纽约市约90%的资本较少的经营者带来沉重打击,同时也会给纽约市的财政带来不利影响,并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的烟民表明不会因提高烟税而放弃吸烟,他们会寻求新的途径来购买较便宜的卷烟制品,以逃避纽约市高额的税率。
烟草消费税提高了但真正用于公民健康方面的资金还是偏少。对各州在2001财政年度中控烟活动的开支情况进行评估可看出,根据烟草和解协议获得的资金,人均为28.35美元,但这些资金中,用于控烟活动的大约只有6%,人均3.49美元。由于只有很小一部分烟草和解资金被用于控烟活动,烟草和解协议似乎没有机会减少因吸烟而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烟草消费增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卷烟的走私。提高烟税后,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烟草走私,因为高额的烟税为香烟走私带来了暴利。同时香烟税增高还导致假烟泛滥,甚至促进了黑市和半黑市交易。分析家警告说,如果走私和假烟产品不受到控制,增税可能起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减少政府的税收。据估计,在增加烟税的一些州,走私和逃税的数量相当于全国卷烟销量的10%。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