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的灌溉农业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世行二期项目)建设,总投资规模12.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5000万美元,约4.2亿元人民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2亿元,农民自筹资金4.2亿元,项目涉及4个市的20个县。至2002年项目完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水稻、棉花、油料作物单产分别增长12.5%、13%、9.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新领域,我们在世行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不仅较好地完成了项目,还为安徽省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思路、深化农业综合开发改革、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积累了经验。
充分的项目准备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前提
世行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前期准备充分、细致、周期较长,一般要经过项目启动、项目准备、项目评估和项目谈判等阶段,程序很多、工作复杂。一轮的项目准备,在项目基点调查、可行性研究、社会影响、环境评价、土肥监测、大坝安全等方面,采集了大量的资源信息数据,建立了“农户收入核算模型”、“项目区农业经济模型”以及“土壤肥力监测模型”等。特别是项目评估,程序严谨、方法科学、手段先进,为下一步实施与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实施。世行项目为规范国内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了示范,我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对系统、完善的国内项目专家评审机制。
完善的项目管理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世行二期项目坚持项目法律控制制度、备忘录控制制度、项目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合同管理、招标采购、提款报账、工程监理等办法,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衔接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保证了项目目标的实现。
坚持合同管理。世行二期项目以合同管理为主线,要求每一项建设都有一个合同,整个项目建设内容由若干合同组成,包括工程、物资、设备、培训、考察及专家咨询等,每个合同都有编号,通过合同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合同管理清晰明了,直接反映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去向。世行的检查也是以合同为主要依据,对每一项工程从合同查起,包括建设单位资质、概预算、决算、报账、支付、审计等。通过抽取某一编号合同,一查到底,以此来检验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优劣,从而保证了项目按照计划施工,资金跟着项目走,维护了项目计划的严肃性。我们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也有合同,但覆盖不全面,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也不具主导地位,没有纳入日常管理范围。相形之下,世行项目的合同管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开辟了项目管理的新领域。
坚持招标采购。世行二期项目要求所有货物和土建工程都要实行招标采购。在内容上,有货物和土建之分;在方式上,有公开招标、询价、自营3种,且每一类别、每一形式都有严格的限额规定和严密的步骤及具体的评标准则。在分级管理上,大型物资的国际竞争性招标采购由国家农发办负责,一般设备的国内竞争性招标采购由省级农发办负责,土建工程打捆国内竞争性招标由县级农发办负责,询价及自营工程由乡镇负责。在标准上,采用世行统一的“最低评标价原则”评标。整个招标采购工作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分级管理、评标标准等方面都非常明确,因而保证了材料设备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约了建设资金,提高了工程建设标准,确保了项目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我省采用世行的招标采购模式,并制定了全省的农业综合开发招标采购办法,规范了各地的招标采购工作,统一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与物资采购行为。
坚持报账提款。世行二期项目将报账提款作为资金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提款要符合世行的选项标准及支付条件,符合项目计划要求,从机制上解决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有效地控制了项目计划,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我省利用实施世行二期项目的契机,充分学习、掌握报账提款的一整套做法,积累经验,与国内项目县级报账制融会贯通,为改善、提高资金管理打下了基础,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水平。
坚持工程监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世行二期项目在建设中全面引入工程监理制,我省大胆尝试了专业监理在项目中的应用。对于国内竞争性招标的土建工程施工,实行专业监理,同监理单位签订项目监理协议书,聘请合格的监理人员组成监理组,实行总监负责制,监理人员按施工作业程序及时跟班到位,对关键工序和部位采取“傍站式监理”、“平行检查”、“抽查”、“发布指示和指令”等多种形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做到监理前有监理规划,监理中有监理记录,监理测试,完工后有监理报告,对进度、费用和质量控制情况详细说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审核后存档。项目工程监理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目前工程监理已开始在国内项目中应用。
坚持监督检查。世行二期项目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成功实施。一是抓好进度监测。根据项目评估报告,从县、地(市)、省到国家项目办每半年都要提交项目进度报告,以跟踪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抓好定期检查。项目准备阶段制定详细的项目检查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半年由世行方面就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每次检查都是按照法律文件进行核对,把相关问题记录在案,以备忘录的方式及时反馈给项目单位和有关各方。备忘录中提出的问题作为下次检查对照的内容,以使问题得到及时整改。三是抓好年度审计。根据世行要求,省审计厅每年都要对项目资金及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向国家农发办提交审计报告。四是抓好采购审查。对项目所有的物资、工程以及咨询服务或进行事前审查,或采取事后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一律不予报账。
新型的经济自主灌排区模式是工程建后管护的有效方式
项目建设中,引入经济自主灌排区(英文简称SIDD)模式并进行试点。这种新模式,是在水利界限明确、相对独立的灌排区,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经济实体和农民协会组织,把项目区内已建工程的管护、维修、更新交给农民自己;同时,把水作为商品,实行用水买水制。其好处是使得灌排区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对政府的依赖,实现经济自立。5年中我省建立了1个供水公司、5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成为项目区工程建后管护的亮点。SIDD拓宽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思路,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和项目区用水、管水机制乃至整个水利体制的改革探索了新路。
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目与资金有机结合的良好途径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求“严格的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统一”、“资金跟着项目走,按项目定资金”,世行二期项目通过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探索了项目与财务有机结合的新途径。这套系统中汇集了大量的基础数据、项目资料和财务报账等信息,使工程建设与支付报表的数据相互衔接,项目和财务实际情况完全一致,既为全面、细致地监测世行二期项目区的各项指标提供了有效手段,又与财务报账直接挂钩,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探索了新路子。
加强培训是提升项目效用的基础手段
项目实施期间,一方面在项目区大力举办农、林、水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察,使之学习掌握项目评估、招标采购、提款报账、监测评价、计划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围绕项目建设目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科技开发的新模式。这些措施对优良品种引进和更新换代、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普及、高新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较好地扩展了项目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