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由质量和品种制约为主,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制约为主,转变成主要受市场需求制约为主,农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优势农产品,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形势下县级财政支农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管理创新,狠抓优势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优质农产品提档升级,资金投入是关键。财政部门应从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入手,增加支农资金投入,优化资金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以股份制合作、专项补助、资金配套和贷款贴息等有效形式,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和农民增加对优势农产品生产的投入,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外资等投入优势农产品生产,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使农业的增长由追加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水平的状况向提高投资功效,低消耗、多产出、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服务创新,找准优势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发展速度较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一是农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直接上市为主,产业链短,加工增值能力薄弱,多样化、小包装、精包装、深加工等系列农产品还没有完全形成,增值率低,农民从农产品生产中获取的仅仅是产品自身价值,农产品在加工和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高额增值,却因没有农民的直接参与而无法回流到农民手中,进而为农民提供收入的能力相当有限。二是农产品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偏低,造成产品质量差,加之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环节不通畅。农产品市场预测开拓能力差,特别是国内市场销售不畅,国际市场预测手段不强,价格不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三是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处于建设阶段,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整体实力不强,牵动力不够,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四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鉴于此,必须加强优势农产品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组装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益大、资金投入高、回报期限长,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而且不受《农业协议》的制约,属于绿箱政策,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各成员国政府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域。

一是着力兴建农产品产业园区,使农产品生产和管理达到区域性园田式标准,提高产出率,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北省平泉县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具体做到了“围绕龙头建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突出特色强基地”,并采取资金、技术、政策“三位一体”倾斜基地村,同时遵循地区分工的要求,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在最佳区域内,做到自然适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到2002年末,全县20个乡镇250个行政村3万农户栽培各类食用菌
3020万盘(袋),总产量达3万吨,产业链产值经营额达3亿元,农民增收1.7亿元,人均增收1416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平泉县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县”,食用菌生产品种发展到了6大品系30多个品种,建成了滑子菇、香菇、平菇、双孢菇和杏鲍菇等4大生产区域,发展了专业乡镇9个,专业村170个,产品以保鲜、速冻、盐渍、烘干、即食包装、罐头等多种类型常年供应国内外市场。
二是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加粗延长农业产业链,强化带动效益。充分挖掘龙头企业的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潜力,坚持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产品新、重特色、服务优的原则,重视加工型、贸易型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把农民和农产品带进国内外市场。与此同时,加大对优势产区市场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在优势农产品的集中产区,选择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扶持或贴息贷款的办法,连续立项,集中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平泉县已拥有绿源公司、食用菌总公司、润隆公司为主的食用菌龙头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
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组建各类优势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产销衔接、技术服务和协调价格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优势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优势互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目前,平泉县拥有菌农协会10个,经纪人队伍1200多人,切实起到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是加大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扶持力度,在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有重点地建设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的产地批发市场。平泉县于2000年在县城建立了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并于2000年和2002年分别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福建、浙江、山东、河南等十六个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以色列、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客商到会交易洽谈,交易额达2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平泉食用菌产业的知名度,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荷兰等国外市场,国内在北京及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和办事处。
——科技创新,占据优势产业发展的至高点。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科技含量,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由资源型粗放增长到科技型集约增长转变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一是以增加科技含量为目标,围绕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加强农村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自身技术能力,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和渠道。二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符合要求的科研和生产环境,以技术权威机构为依托,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广辟资金渠道,增加农村科技教育投入。四是积极推广“公司+科技+农户”的方式,以公司为龙头,以高科技为手段,精心实施好农业品种、品质、技术等更新工程,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农业转变,使农户的土地、公司的效益、科技的成果共同结合,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财富效应。平泉现有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科技人员500余人,分散在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之中,主要承担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试验示范。县内各食用菌龙头企业还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建立了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食用菌总公司、绿源公司、润隆公司等企业分别依托日本宫泽红菌研究所、上海师大微生物研究所、大连理工学院、浙江庆元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就香菇木段栽培、灵芝加工、液体菌种深层发酵、香菇错季栽培及食用菌超微粉末加工等项目进行研发,并已初步取得实效。
——机制创新,衔接优势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必须把机制作为关键问题对待。科学的机制是产业发展的前提,要完善好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积极探索农户、公司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市场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引导和协调,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市场竞争激烈,不仅生产环节,需要政府推动,而且销售环节更需要政府做市场预测和引导,政府在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都必须给予积极政策,逐步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过渡。平泉县首先是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同时政府引导农民组建经济联合体,接着实行协会式营销,保护价收购,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