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离正常上班还有一个钟头,庄铭理就坐在了办公室,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位被群众誉为“七点钟局长”的理财人,凭着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带领同志们锐意改革,为晋江财政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临危受命
庄铭理出任晋江市财政局长的第二年,正是亚洲金融危机肆虐、国内经济疲软、财政收入增长最为困难的时候。面对严峻的局势,他沉着冷静,知难而上,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落实财税扶持奖励政策,筹措、吸纳和引导各种资金参与工业园区、港口开发区等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投资环境。通过及时办理出口退税,加快外贸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增加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建立科技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市财政先后拨出1000多万元用于奖励质量创新和驰名商标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联合国家级行业组织在晋江举办全国性、国际性专业展销会,使恒安、七匹狼、浔兴、安踏、凤竹等一批全国驰名商标和骨干企业在困境中脱颖而出,成为财政收入来源的中坚力量。2002年税收已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6.97%。为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财政局与税务部门紧密协作,建立每日收入跟踪分析和旬、月、季的征收目标责任机制,完善收入征管体制改革,确保收入按进度入库。由于实施科学征管,庄铭理任局长以来,年年圆满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平均每年增收一个亿以上,始终名列全省前茅。200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00277万元,首跨20亿元大关,实现了七年(1996—2002)翻两番的目标。
勇立改革潮头
预算外资金曾经为调动单位创收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管理混乱的现象日益严重,甚至成为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根源。庄铭理下决心,从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入手,打响了财政改革攻坚战。在先后组织三次专项清理和周密的调查摸底基础上,出台《晋江市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制度。1998年9月,市财政局联合纪委、监察、审计、人行等部门,开始对市镇两级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清理整顿,清理账户2335个,撤销账户1395个,占59.74%。取消单位多头开设和非财务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市直单位只设一个支出账户,乡镇按资金分别设立7个账户,由财政所统一管理,建立单位银行账户电脑档案,实行户卡管理和审批年检制度。
晋江市财政局从1996年8月起就开始在交警青阳一中队试行罚没收入“罚缴分离”办法,总结经验后在公、检、法等25个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2000年5月出台《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款分离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对执收单位和收费项目实行编码管理,全市市镇两级分别于该年5月1日和8月1日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制度,15个乡镇全部落实统一收费、“一个窗口”服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规范上墙。为方便群众除实行小额收费代收统缴外,市直101个单位236个收费项目实行票款分离,确定35个银行代收点,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核算管理和全程监控。至此,整个预算外资金收入彻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地遏制了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资金和滥发奖金、福利、补贴的行为,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源头上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
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财政统一管理后,庄铭理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带领市财政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统付、政府采购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002年8月1日起全市372个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全额管理,核定收支,超收奖励,超支自负,比例调控,综合平衡”管理办法,分三批全面编制部门预算。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编制、人事部门核准工资、财政核拨经费、银行统一代发”办法,对全市党政机关、全额事业单位18276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由国库集中支付,把10736位低保对象的定期补助金直拨个人账户。成立市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加强财政财务监督,从源头规范单位财务管理,为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并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公车保险统一投保,一年就可节省财政性资金180万元。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初步建立起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两袖清风
作为财政局长,庄铭理深知人民交给他的这个权力的分量。“什么是权力?权力就是义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工作”,这是庄铭理在局干部会上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不出入各种高消费场所,谢绝各种宴请和礼金礼物,从不用公款于个人消费。下乡除按规定在食堂就餐外,基本是在路边小店简单吃个便饭。1998年,在清收财政周转金过程中,他顶住各方压力和一些匿名电话威胁,不管是谁,一律按规定催收,对一些长期拖欠不缴的借款人,则采取法律手段催收,不徇私情。
庄铭理深深体会到要想履行好财政职能,把服务工作做好,就必须主动接受监督,公开办事、廉洁奉公。任职以来,庄铭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理财。他经常主动带领科室负责人向人大、政协汇报工作,虚心听取建议,诚恳接受监督。同时从有关单位、社会各界聘请了27位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赢得了社会对财政工作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在财政系统内部,庄铭理积极推行公开办事制度,提倡阳光作业,将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强了依法理财的透明度。
庄铭理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头,经常到薄弱村、困难群众家中访贫问苦,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晋江经常受到强台风袭击,每次庄铭理都主动请缨出击,组织员工火速奔赴受灾第一线全力抗击风暴,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生活一贯节俭,但对扶贫助困事业却毫不吝啬。他长期捐助江西老区3名失学孤儿就学,带头捐款万余元,援助宁夏固原贫困地区、长江灾区、台湾地震灾区、晋江慈善总会等。在他的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积极为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和希望工程等捐款捐物近10万多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庄铭理先后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被授予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章。他所领导的晋江市财政局先后荣获全国、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