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孙圣平 朱显彬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财政局、江都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财政支农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近年来,江苏省江都市财政部门积极调整财政支农思路,充分运用财政支农政策措施,落实支农资金征收责任,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较好地发挥了财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保障、引导、调控、监管作用,提升了全市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增添了活力和后劲。2002年,全市共投入财政支农资金5386.2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3337.2万元,征收农业发展基金877万元,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172万元,引导1.66亿元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0.2亿元、农业增加值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18元,达到4200元,使全市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第56位。
一、发挥财政保障功能,突出农业投入重点
2002年,江都市支农资金预算安排增幅高于财政总预算增幅1个百分点,实际支农支出高于财政总支出增幅2.4个百分点。并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全面调整支农资金投向,由竞争性领域逐步向公益性领域过渡,重点投入到农业科技示范园、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招商引资所涉及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每年投入约600万元用于高...
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财政支农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近年来,江苏省江都市财政部门积极调整财政支农思路,充分运用财政支农政策措施,落实支农资金征收责任,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较好地发挥了财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保障、引导、调控、监管作用,提升了全市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增添了活力和后劲。2002年,全市共投入财政支农资金5386.2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3337.2万元,征收农业发展基金877万元,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172万元,引导1.66亿元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0.2亿元、农业增加值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18元,达到4200元,使全市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第56位。
一、发挥财政保障功能,突出农业投入重点
2002年,江都市支农资金预算安排增幅高于财政总预算增幅1个百分点,实际支农支出高于财政总支出增幅2.4个百分点。并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全面调整支农资金投向,由竞争性领域逐步向公益性领域过渡,重点投入到农业科技示范园、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招商引资所涉及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每年投入约600万元用于高沙土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每亩田用水成本下降24元。注重对特色农业的投入,通过向优质猕猴桃项目投入80万元,改善项目区道路,为猕猴桃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该项目实施后,亩平增收约1万元。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区是江苏省、扬州市财政直接扶持的16个支农示范基地之一,也是该市财政支农的重点项目。从2001年10月份规划建设园区起,市财政就给予了全力支持,按照水通、路通、电通、园区土地平整的“三通一平”要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40万元,完善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园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园区内的花木公司当年生产的郁金香、百合花等特色鲜花被销售一空,取得效益50万元。园区内的农民从原先阻止开发到后来欢迎和希望开发,原因就是与过去种田相比,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园区农民除了可以正常取得每亩250元的土地租金以外,还有园区建设、园区项目和园区生产经营中的打工收入,这项收入2002年就达到19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建和在建的2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
二、发挥资金导向功能,促进民间资金投向农业
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过程中,注重发挥支农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用有限的资金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贴息等形式撬动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军农业,收效十分明显。一是直接补助引导投资。为启动奶业发展,市财政投入100万元,专门设立奶业发展专项补助基金,农民每购买一头奶牛,市财政补助1000元。以此为引导,短短两年时间内,全市累计吸引3670万元民间资金进入奶业,发展奶牛1386头,兴办奶牛场16个、牛奶收购站1个、牛奶加工企业2个,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2000万元。近几年,为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市财政拿出1400万元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农民每购买一台联合收割机,市财政直接补助10000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目前,已引导农民投入资金2亿多元,购置联合收割机3200多台,其中高性能收割机500多台,总量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去年夏秋两季,江都市组织1910台联合收割机、11000名农机机手,成立84个跨区作业队,奔赴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13个省(市)、80多个县(市)开展跨区作业,作业总收入达4990万元。以全市农业人口计算,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60元。跨区作业量、作业收入、转移劳动力总数、农民增收额均列全国各县(市)之首,受到了农业部等国家六部委的联合表彰。二是以奖代补进行引导。2002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未来林业发展趋势,适时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新造成片林10.7万亩,林业覆盖率突破20%”的战略目标。为了确保目标实现,该市采取了以奖代补形式,对成片造林在规定时间栽种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按每亩20元给予奖励,大大加快了造林进度。目前5万亩树木已栽植结束,同时也吸引农民个人投入约600万元。三是对龙头企业贴息进行引导。扬州金宝来米业有限公司是市骨干龙头企业,为促其尽快壮大,近几年,市财政每年都要投入40万元进行贴息,支持其发展。金宝来米业有限公司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新上色选机、筛选机等,使大米质量跃上了新台阶。目前所产的杂交米全部出口日本,拉动了周围6个镇近万农户增收。据统计,由于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示范作用,2002年累计有1.25亿元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发展50万元以上项目65个,有力地加速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发挥政策调控能力,着力培育特色农业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创新思维灵活运用现行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因此,在财政支农工作中,除了有重点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农业加速发展外,还注意运用财政职能,利用政策杠杆的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将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部门及时把握时机,将特产税改征为农业税,虽然市财政减少了近200万元的收入,但从长远意义上讲,避免了重复征税,减轻了农特产品的税负,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逐步形成了花木、罗氏沼虾、咸草头、苦瓜等特色农业。二是对镇财政体制适当倾斜,考虑到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的特殊性,将原来特产税市留成部分全部下放给乡镇,有利于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对园区的土地租金实行优惠政策。为了加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开发,对进入园区承包土地的投资者,其土地租金三年内由财政补助,为吸引“三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仅万亩花木园区就吸引了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台湾盈昭公司、香港建得有限公司等10多个单位进园租地近5000亩,总投资近5000万元,其中外资达170万美元。园区的开发,全面提升了该市花木产品档次,并幅射带动10万亩的土地开发,形成江都花木的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去年5月份,山东泰成投资有限公司有意在该市花荡镇投资发展花木,市里决定同样以补贴年租金的优惠政策为引导,成功吸引了2200万元资金进入花木业。目前,该公司又与华南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租地780亩,投资3000万元发展以牡丹、芍药为主的特色花卉业。外来资金进入花卉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该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增添了活力。
四、发挥财政监管功能,提高资金支出效益
为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近年来,市财政部门着重做了四个方面探索和尝试。一是建立了支农“项目库”和项目申报制度。从2001年以来,市财政局会同市直农口部门,选择一批标准高、起点高、效益高的项目,聘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门班子,建立了“财政支农项目库”。目前,项目库内已存有60多个项目论证材料,仅去年就向上申报项目25个,有22个项目获得批准。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项目3个、农业园区项目8个、其他项目7个,争取项目资金1298万元。二是实施了项目跟踪问效制度。从项目立项开始,市财政局就派专人进行实地考察,杜绝虚报项目、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现象发生。项目批准后,抓紧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款项下达后,严格按合同内容实施。项目结束后,组织专人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方面确保项目资金能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在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如2002年在对市级科技示范园的跟踪管理过程中,发现某乡镇银杏科技示范园前期工作不力、市场前景不明的现实,就与有关部门联系,联合向上级反映情况,将项目调整到千亩牡丹园区,成为该市花木产业的一大亮点。三是落实了财务基础管理制度。新的财政报账制出台后,市财政局就组织财政干部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报账制”业务,分期分批地对项目单位管理人员和会计进行业务培训,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制度和操作规范。例如,为了保证专款专用,把牢报账关,实行“集体会审制”,即在市领导召开的月度农发工作例会上,由市财政局报账会计将原始凭证分类归总,填出支出汇总表报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会审签字,然后列作支出。对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中介机构审查制”,主要就财务基础工作进行审查把关。对完工项目实施“决算审计制”,项目完工后由市审计局实施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和纠正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四是推行了项目招投标制度。近年来,对于可通过社会竞争的方式来实施的支农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行招投标办法,实行“阳光作业”。针对农业开发项目规模小、地点分散的特点,市财政局确定财政投入资金2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三年来,共实施招投标总额达364.2万元,节约资金近30万元,节约率达8%左右。既提高了工程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