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安溪县在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的直接对口帮扶下,在泉州市直部门和南安市的结对帮扶下,进一步加强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协作,建立了区域间的资金资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山海协作与招商引资兴办企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生力量。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7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7548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51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15.2%和5%。
对口帮扶助推经济发展
在安溪县进行山海协作工作中,省直部门和泉州市有关部门对安溪县在资金、技术和项目方面进行了对口帮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大对安溪县挂钩对口帮扶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省财政厅在2001年扶持各项资金161万元,用于感德镇潘田村移民搬迁“造福工程”、老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茶都建设以及扶贫开发等。这些资金已全部下拨到项目单位,正在发挥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省农科院对安溪县实行科技扶持,组织该院的技术骨干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安溪县实际,拟出《安溪县农业产业化规划》;又提出了安溪县“十五”期间、2010年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与重点项目,政策与措施等等。为建立新型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扶持山海协作项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安溪县精心筛选出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山海协作项目及时上报,省委农办、省财政厅分三批扶持了中国茶都、馨隆茶厂、尚达工艺等7个项目,为项目获取银行贷款1750万元,贴息资金105万元。安溪县通过以项目为纽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了茶叶农产品深度加工和系列开发、市场开拓、竹藤工艺制作、各类服装制衣及扩大销售网络,解决了一部分贫困地区剩余劳力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发挥了较好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这7个贴息项目自2001年以来完成新增总产值4500万元,新增税利462万元,安排就业人员近2000人。
泉州市直部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山海协作和帮扶活动。一是市直部门的对口帮扶:2001年市直挂钩部门7次深入挂钩村现场办公,承诺兑现资金736万元,其中市级535.9万元,县配套200.1万元,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种、养业等项目75个,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南安市与安溪县结对帮扶。在1999年扶持6个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种养加工项目的基础上,2000年4月份南安市主要领导到安溪县进行现场办公,签订果品加工、茶叶、水泥销售等3个山海协作项目。2001年11月又召开了南安——安溪第五次山海协作联席会议,双方签订了南安市与安溪茶叶批发市场小包装厂项目和6个乡镇对口帮扶协作项目。另外还签订了南安市蓬华镇与安溪县感德镇茶叶良种栽培管理、制作加工、销售合作项目,南安市溪美与安溪县三元水泥有限公司销售水泥5000吨项目。项目签订后,又着手落实了南安扶持县级20万元、乡镇级30万元的扶持资金。三是丰泽区与安溪县结对帮扶。丰泽区丰泽、泉秀街道办事处分别挂钩安溪县福田、白濑两个乡镇对口帮扶,扶持新建绿色茶园、小学危房建设、有线电视等项目资金3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已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招商引资渠道畅通
安溪县在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的同时,主动利用省市有关山海协作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使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做好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到省内外、县内外考察,掌握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向,对符合安溪县发展的产业和企业,邀请对方到安溪县考察,建立工贸联营和技术协作关系,拓宽产品销售市场。重点做好旅外安溪乡亲重点人物、大财团、尤其是二、三代侨(台)裔的联络工作,努力开拓以侨引侨、以企引企的渠道。通过在各城市设立的“安溪经济发展促进会”,争取安溪县在外地的企业家、经济能人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招商引入企业12家,投资总额19138.8万元,其中引进资金13361万元。这些举措发挥效益后,年产值预计可达23102万元,创利税7782.5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外引内联工作,全方位引进沿海的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实现资源互补、互惠互利。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贸洽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抓好厦门9·7投洽会、泉州9·7商交会、广州交易会,推出了一批招商项目;二是精心组织珠江三角洲招商活动,加大对珠江三角洲台港澳企业的招商力度,以联络推介的方式,大力宣传安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和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和资源优势,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1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在县内落户;三是充分利用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的有利时机,招请客商到县内考察、洽谈。经过多方的努力,达成意向协议投资项目42个,协议投资总额18.9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5亿美元,签订茶叶购销订货合同65个,合同订货额2.5亿元人民币。尤其是有效地促进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签订了协议。如美国海发投资公司与三安公司合资创办“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人民币25亿元,首期投资人民币2.4亿元;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确定在我县投资5条生产线,首期投资250万美元创办食品项目;香港吴为民先生与安溪双安水电开发公司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合资建设城东水闸桥电站。以上三个重大项目均已动工建设。
思想转变机制灵活
安溪县委、县政府在山海协作工作中积极转变思想,创新机制,努力从被动的接受帮扶转向主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上来。
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把沿海开放开发观念和灵活的机制引到山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山海协作会精神,抓住省、市推进山海联动有利时机,把山海协作作为推进安溪新一轮创业的重点工作来抓,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引进沿海的资金、技术、产业到山区来,接受经济的辐射,加快与沿海对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三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山海协作,大力发展建材、冶金铸造和日用、工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生产企业,以及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快山区由资源优势转为商品优势的步伐。
二是抓好山海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推动协作项目上新水平。充分发挥安溪县的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山海协作工作机制,加强指导,抓好山海协作规划编制、项目储备、项目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山海协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山海协作上新水平。鼓励沿海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向山区转移,与山区资源、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进食用菌、油柿、龙眼加工龙头企业,以及生态观光旅游的合作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利用矿产等资源招商,寻找水泥、高岭土、瓷上选矿、石灰石开采销售、石材开发、竹藤开发等项目的合作;利用中国安溪茶叶市场招商,加强产销结合的全面合作。以项目为纽带,促进产业化经营,实现共同发展,使山海协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
三是营造良好的协作环境,制定新措施,推动山海协作向纵深发展。加大山区基础设施投入,特别要重点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同时,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营造高效优质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