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核心。公共财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财政部门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结合河南实际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稳定发展的观点,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努力建立稳固、平衡和有较强保障能力的地方财政。一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财政发展的基础。要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必要的公共服务,努力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稳定增长。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经济杠杆,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支持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清理和取消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减税让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注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核心。公共财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财政部门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结合河南实际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稳定发展的观点,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努力建立稳固、平衡和有较强保障能力的地方财政。一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财政发展的基础。要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必要的公共服务,努力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稳定增长。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经济杠杆,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支持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清理和取消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减税让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注册会计师等中介行业执业质量,营造诚信环境;规范政府收费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企业经营环境。随着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并完善财政对政权建设、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和环境保护等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服务设施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保持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和收支平衡,这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保障。坚持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防止盲目追求高速度,避免收入大起大落。坚持量力而行,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优先保证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
其次,要坚持改革创新的观点,坚定不移推进财政改革,努力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目前,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财政管理制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有新的突破。一是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河南省公共财政改革。省市两级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省本级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对基本建设、科技三项费用等重大专项支出,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年终结转项目,除有明确规定或中央下达较晚当年无法完成支出的项目外,纳入年度预算的专项支出,原则上不结转下年使用,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当年发挥效益。三是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实行采购代理机构与行政部门彻底脱钩。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使之逐步达到财政支出的20—30%。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正和透明,真正实现“阳光”采购。四是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将计划、经贸、人事、财政等30个行政部门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纳入预算,缴入国库,实行收支脱钩管理。县乡两级全面建立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财务和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管理。五是按照财政部“五统一”的要求,全面启动“金财工程”,逐步建成覆盖全省各级财政和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网络,建立新的财政管理技术平台,实现财政管理手段的根本性改变。
第三,要坚持为民理财的观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民理财是财政部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各级财政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培育、做大收入“蛋糕”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下大力气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发展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保障能力。当前尤其要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确保公教人员工资发放。进一步强化工资发放责任制,完善工资专户,全面实行财政统发、银行代发。省市要加大对困难县乡转移支付和现金调度的力度,为工资发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资金保证。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再就业补助经费列入本级预算,足额安排,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及时兑现。三是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利益。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配套措施,巩固改革成果,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长期稳定。改革粮食风险基金使用办法,实行部分补贴直接给农民,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认真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核编、危房改造和必要公用经费保证等工作,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