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赵晓光 (作者单位: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大]
[中]
[小]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财政业务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技术设施,而且不断催生着新的管理方式。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财政业务管理架构,是“金财工程”成功的关键。根据本人在财政部信息中心多年来参加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体会,并吸取某些“金字”工程的经验教训,从技术层面上考虑,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搞好“金财工程”的建设。
一、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统一技术标准
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体系框架是任何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金财工程”最重要的框架是财政业务应用系统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技术的一体化设计。要统一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制定统一的代码、编码体系,统一规范系统软件平台(OS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开发工具),统一规范财政信息标准、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接口。在统一设计的前提下,各个应用功能模块可以分别开发,并应具有可拆卸性和可扩展性,确保各模块之间的兼容和衔接。
二、重新整合、开发财政业务应用软件
目前,财政部开发的业务应用软件已有20来个,但基本上是一项业务应用,开发一套软件,上一套软件应用,配置一套硬件设备,这样下去势必造成数据平台不统一,应用软件不兼容,一套机器只能...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财政业务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技术设施,而且不断催生着新的管理方式。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财政业务管理架构,是“金财工程”成功的关键。根据本人在财政部信息中心多年来参加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体会,并吸取某些“金字”工程的经验教训,从技术层面上考虑,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搞好“金财工程”的建设。
一、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统一技术标准
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体系框架是任何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金财工程”最重要的框架是财政业务应用系统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技术的一体化设计。要统一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制定统一的代码、编码体系,统一规范系统软件平台(OS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开发工具),统一规范财政信息标准、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接口。在统一设计的前提下,各个应用功能模块可以分别开发,并应具有可拆卸性和可扩展性,确保各模块之间的兼容和衔接。
二、重新整合、开发财政业务应用软件
目前,财政部开发的业务应用软件已有20来个,但基本上是一项业务应用,开发一套软件,上一套软件应用,配置一套硬件设备,这样下去势必造成数据平台不统一,应用软件不兼容,一套机器只能运行一个软件的局面。因此,要在“金财工程”的总体框架下,由财政部信息中心组织对全国财政业务应用软件进行一次重新的整合和开发。在没有新软件替代之前,现有单项软件可以照常使用,但要在理顺各部门的职责后,由各业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业务需求,财政部信息中心进行技术方面的总体设计和技术支持,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全国财政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应遵循以下规范:
1.采用全国统一的预算编码标准,建立预算代码数据库和数据字典。
2.形成财政业务应用软件的内核模块、标准接口,保证未来发展的弹性。
3.全国预算管理的部门预算软件可以在标准接口之上采用Client/Server的体系结构。国库集中支付软件可以在标准接口之上采用主机/终端方式的体系结构。
4.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如UNIX操作系统。
5.应用软件的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可选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Sybase、Oracle、Informix等,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财政部组织全国统一选型。
6.软件开发工具可选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如Visual Ba—sic、Visual C++或Power Build等,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由财政部组织全国统一选型。
7.为了保证应用软件的质量、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必须根据国家关于软件工程的开发规范和标准,编写完整的软件开发文档和技术手册、用户安装使用手册。
8.全国主要财政业务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推广,采取集中开发、部分省(市)试点、全国推广的模式。
三、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GFMIS系统是连接所有财政管理业务,对其产生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及各种信息分析工具的核心系统。要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应遵循的原则,一是规范财政信息标准,使信息一次录入,各方共享;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三是要制定信息使用制度,规定什么样的机构、人员能够共享哪一类信息,该保密的要保密,可以共享的决不能把它束之高阁。从横向上看,各业务部门间的有关信息要共享,一个部门不同层次人员有关信息要共享,财政与其他部委要共享有关信息。从纵向看,上级和下级要共享有关信息。从而使各项财政管理工作由事后反映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决策层利用宏观经济预测系统、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经济预测、财政决策、宏观经济监控调控等活动的实时、高效。
四、全国网络建设要一体化
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分步进行从中央到地方,纵横均为三级,覆盖全国的高效、可靠、安全的大型信息网络系统的一体化建设。GFMIS系统应采用层次式的树状网络拓扑结构,纵向上由各级财政部门按垂直的上下级模式连接成为广域骨干网;横向上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中心向同级和各预算单位、国库、银行、税收等相关职能部门辐射联接,构建成该级的城域接入网。它的网络通信平台应采用TCP/IP网络协议集,内联成全国财政的INTERNET模式运行。确保信息能在网上畅通。全国网络建设应遵循以下规范:
1.财政部到各省及到中央各部委通信线路统一采用帧中继(Frame Relay)虚拟专线和统一的带宽标准连接。并采用ISDN作为备份线路。各省到各地(市)及县的通信线路由各省(市)财政厅(局)负责确定。
2.财政部到各省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建立过渡的接入网。接入网上的路由器、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由财政部统一配置。
3.财政信息系统的广域网和局域网IP地址由部信息中心根据规划统一分配和管理,各地要严格按此分配方案执行。
4.域名系统采用分级解析方式。
5.网络管理系统采用分级管理方式。网管协议采用SNMP标准。
6.局域网系统是财政信息网络的核心部分,局域网采用TCP/IP协议,拓扑结构为快速以太网结构,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库的应用。
7.局域网的中心交换机可采用带宽为1000兆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或100兆的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支持虚拟交换网划分的IEEE802.3Q标准,支持SNMP网管协议并有良好的网络管理功能。
8.客户端PC机通过带宽为10兆/100兆的交换端口连接到桌面交换机。
9.局域网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星型拓扑结构和标准接口,线缆应使用光纤、五类线或超五类线。
10.局域网的网管软件应符合SNMP标准,并由财政部组织统一选型。
11.各地局域网系统均应配置具有灾难备份、恢复功能的本地和远程实时备份、恢复系统。以确保财政业务数据的万无一失。
12.全国财政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由中央财政邮件系统和地方财政邮件系统构成。电子邮件系统应遵照部信息中心制定的《全国财政电子邮件系统规划纲要》标准统一建设。
13.为了保证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全国统一采用Lotus Domino作为系统平台,采用Lotus Notes交叉验证连接。
14.建造计算机专用机房,用于放置各类计算机系统设备。
15.机房建设必须按照《GB50173—93标准》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的要求设计和建造,并由专业建设部门承建。机房建成后,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五、建设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
GFMIS系统的重要性质使其信息价值倍增,因此它易受到敌对国家、敌对国内外组织、敌对个人犯罪分子和黑客、病毒等的攻击,为了确保信息在存取、处理、和传输过程中保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必须建立从内到外、周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要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安全规划、统一系统安全平台、统一安全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五统一原则,与网络系统同步建设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
2.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电磁辐射控制和防护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局域网系统必须与国际互联网在物理上隔离,以保证网络物理层的安全。
3.为了防止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对信息的窃取和篡改,可采用SVPN加密、IDS监控等安全手段,以保证网络层的安全。
4.采取对用户口令、指纹的识别等手段来识别合法的用户。采用用户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对系统资源的合法使用。采用具有安全机制的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系统软件,加强对使用事件的审计记录的管理,以保证系统层的安全。
5.在应用系统中采取业务信息授权控制、重要数据加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对操作的记录和审计等措施,以保证应用层的安全。
6.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备份功能和制度,对数据备份按相应的密级进行保存和管理。对重要业务信息采用加密存储、抗灾难异地实时备份存储等手段,以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
7.在网络上安装抗病毒,防黑客软件,并定时更新版本,以保证系统和数据不受病毒和黑客的侵害。
8.全国财政系统广域网上应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包括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由财政部牵头,统一选型,以保证全国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们不仅要从技术上、设施上重视安全体系的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组织方面、规章制度方面、日常运行和人员管理方面狠抓落实。必须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人员管理、操作管理、机房管理、设备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密钥的认证和管理等,从而确保财政信息的安全。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