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财政部农业司扶贫处
[大]
[中]
[小]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政府组织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5858万人减少到1710万人。沂蒙山区、井冈山区、大别山区、闽西南地区等革命老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历史上“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地区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贫困状况大为缓解。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中,共为农村贫困地区修建基本农田9915万亩,解决了7725万多人和8398万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到2000年底,贫困地区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5.5%、89%、69%、67.7%。三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执行期间,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4%,年均增长7.5%;工业增加值增长99.3%,年均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近一倍,年均增长12.9%;粮食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政府组织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5858万人减少到1710万人。沂蒙山区、井冈山区、大别山区、闽西南地区等革命老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历史上“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地区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贫困状况大为缓解。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中,共为农村贫困地区修建基本农田9915万亩,解决了7725万多人和8398万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到2000年底,贫困地区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5.5%、89%、69%、67.7%。三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执行期间,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4%,年均增长7.5%;工业增加值增长99.3%,年均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近一倍,年均增长12.9%;粮食产量增长12.3%,年均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48元增加到1337元,年均增长12.8%。在目前全世界贫困问题依然严重的情况下,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一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扶贫开发方针和政策,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的要求,大力筹措扶贫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努力探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新路子,对扶贫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稳定增加财政扶贫投入,确保了扶贫开发的基本需要。从1980年起,根据扶贫开发政策的要求和扶贫开发的实际需要,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股票售表资金、科技扶贫资金等扶贫专项资金,每年都予以递增。到200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大关。据统计,1980—2001年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共安排扶贫资金844亿元。大规模的扶贫投入为扶贫开发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财力保障。二是强化监管,规范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开展财政扶贫工作以来,财政部门一直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首要任务,按照“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要求,在资金分配、拨付、支付、监督等管理环节进行了建章建制。先后按照资金种类制定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2000年,财政部针对扶贫资金多头管理、违纪违规现象严重等情况,在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计委制定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范畴与外延,统一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针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挤占、挪用、延缓下拨等问题,财政部于1999年、2001年两次组织对部分省(市、区)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违纪违规现象进行了纠正和严肃处理。检查范围的扩大和监督处理力度的加大,对宣传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思想,以及规范管理、科学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三是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心,探索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的新机制。根据扶贫资金的特点,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方法。为了保证资金及时到位、规范资金管理,9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云南等省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引入了报账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财政部及时总结了这些省成功的做法,于2001年印发了《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在全国进行了推广。为了探索贫困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新途径,1999年,财政部农业司会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河北等13个省(区、市)25个县(旗)进行了财政支持科技扶贫试点。为了加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工作,青海省对财政扶贫重点项目的资金与项目进行公示,实现了政务公开,使项目管理单位、资金管理部门、工程实施单位都受到了广泛的监督,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安全。2002年财政部选择了云南的寻甸县、湖北的丹江口市、甘肃的清水县、陕西的吴旗县和四川的马边县作为“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的试点,探索扶贫开发与西部开发、西部生态建设相结合,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使用相结合的模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协调进行,摸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面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做好新阶段的财政扶贫工作,关键是要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进一步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
首先,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一是合理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克服收支矛盾突出的困难,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重点支出内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状况和扶贫开发需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二是通过对扶贫贷款予以贴息,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三是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特别是民间企业到贫困地区进行投资开发,在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注重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和便利条件。四是加强东西合作,通过给予项目优先权等方式,鼓励发达地区企业到贫困地区进行开发投资。
其次,要紧紧围绕扶贫开发对象,合理调整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结构。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要求,要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同时,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总体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同时不同的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和特征。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按照统一规划,针对贫困地区的不同类型和各种不同致贫因素,在扶持方式、扶持政策和扶持对象划分上,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工作方针。对于尚未脱贫或仍在温饱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继续实行以到村到户为对象、以发展种养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的扶持方式,资金安排上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对于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仍不稳定的贫困人口,实行以到村到户和适当范围的区域为扶持对象,以调整种养结构,发展设施饲养业和改善农田水利、县乡道路交通、通信设施为重点的扶贫开发,资金安排上主要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温饱有余但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贫困地区人口,要以区域发展为扶持对象,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走特色产业化发展道路,培植能够立足当地资源和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加工企业;资金安排上实行以信贷资金为主和各种资金共同参与的合作制或股份制,并享受国家给予贫困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
第三,进一步把扶贫开发与西部开发、西部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西部地区是贫困人口、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出台了若干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建设等为重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为这一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建设的契机,用足用好各项开发政策,把各种扶贫政策与各项开发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贫困地区的发展与西部区域发展同步。一是结合西部开发中进行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县乡村道路的建设。二是利用西部开发中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生态扶贫。三是运用西部开发中科教技先行的政策,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减少素质贫困对这一地区发展的制约。四是抓住人们对西部开发广泛关注的时机,合理开发和利用西部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大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有效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
第四,要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研究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方法。一是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形势和扶贫资金管理的特点,从资金运行全过程构建一个分层次、各有侧重,政策规范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便于监督和评价的资金管理体系。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制定《国家扶贫资金管理总则》,着重规范部门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和合作,明确扶贫资金的来源、使用方向和管理要求等。第二层次是制定单项管理办法,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扶贫项目管理办法》等。第三层次是有关部门或地方据此再制定出具体的管理细则,如《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等。二是完善资金分配因素法,逐步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资金分配机制。三是积极推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方式,改进扶贫项目组织形式,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程度。逐步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和科技扶贫等管理办法。五是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完善,扶贫资金的支出使用管理也要逐步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对于扶贫项目中涉及大宗或一定数量规模的物资设备由政府按招投标方式进行集中采购,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六是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产出监测为中心,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监测检查机制。把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对财政扶贫资金的运行实行全程监控。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机构、审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并积极引入社会团体、新闻媒体、贫困群体的监督。七是管理手段的创新。即着手研究开发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信息系统,通过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从根本上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住资金流向,实现资金投入与需求相结合,将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与贫困状况监测、扶贫开发规划、扶贫资金报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为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必要条件。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