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湖北省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方面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评审范围不断拓展,2001年全省共开展财政性投资评审项目742个,审定投资31.94亿元,审减资金2.35亿元,平均审减率为8.88%;评审程序不断规范,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规程。湖北省的实践证明,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强化三种观念”:
第一,要切实强化大局观念。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投资管理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有力的措施。因此,从评审工作范围上讲,财政投资评审不应仅限于基本建设投资支出的评审,而要立足于“大财政”的高度,除履行财政部确定的六个职责范围的评审职能外,还应积极配合财政改革,对其它专项资金支出进行有效的评审检查,监督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实现为整个财政工作特别是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工作服务的目标。从评审工作的最终目的看,要增强“大效益”的意识,而不应只强调单个项目的审减额。一个建设项目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还包括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项目从局部看经济效益可能不理想,但从全局看经济效益巨大;有些项目直接经济效益可能不佳,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财政投资评审过程中强化大局意识,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节约多少财政资金上,而是要站在政治全局、经济全局的高度,对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评价。不仅评价其直接成本和直接效益,而且评价其间接成本和间接效益;不仅评价其显性成本和显性效益,而且评价其隐性成本和隐性效益;不仅评价其当前成本和当前效益,而且评价其长期成本和长期效益。要在全面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评估项目的综合效益,将能省的钱尽量节约,该用的钱坚决用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职能作用,真正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第二,要切实强化服务观念。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就其实质而言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从财政内部讲,财政投资评审作为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必须主动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于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其专业技术优势,为财政投资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建设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的评审和对专项资金进行检查,为财政部门加强监管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财政外部讲,要通过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审和监督,为建设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投资效益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总之,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必须树立“以服务求有为,以服务求有位”的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把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衡量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重要标准。
第三,要切实强化创新观念。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作为财政支出管理技术创新的产物,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起点较低、评审方法不统一、职能到位缓慢、制度滞后、投资评审机制不顺、管理薄弱、经费短缺、从事评审工作的专门人才缺乏、社会认识不足等问题。因此,在进一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过程中,必须在评审程序、评审方法、评审技术和技巧、评审人才的培养以及评审范围的拓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努力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开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新局面。
当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投资评审机制,拓展财政投资评审空间。要配合财政中心工作,积极探讨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中,如何将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为财政支出改革保驾护航。
2.加强机构建设,为投资评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一是要按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职能,尽快健全市、县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逐步形成规范化的财政投资评审网络。二是投资评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既懂工程技术,又懂项目管理、财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通过引进、培训、考试、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发展壮大投资评审专业队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3.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的有关制度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努力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构建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平台。
4.加大内部管理力度,规范工作程序。要切实加强机构内部的规范化管理,从内部职责的划分、岗位责任的确定、工作流程、管理运作等方面,制订规范化规章制度,以利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大宣传力度,求得社会共识。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介绍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宣传财政投资评审成效,交流财政投资评审经验,让全社会都了解、关心、支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为财政投资评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为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