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本刊记者 ★石化龙★
[大]
[中]
[小]
摘要:
谚曰:“云南本是温和乡,冷热不同在两江。”丽江在人们的观念中曾是极寒极边的荒凉之地,在一些外国人眼中,更是一个“被遗忘的王国”。可如今,这个“被遗忘的王国”因妙棋一着,全方位开发旅游业而异军突起,全盘皆活,被云南旅游界称为“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据国际旅游界权威机构排序分析,丽江已跻身于“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城市”之中。
困惑中走出的“妙棋”
丽江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四个县,总人口110万。其中纳西、彝、傈僳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长期以农业为主,1990年以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57%,工业和第三产业非常少,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财政自给率低,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没有找到适合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富民兴丽的问题上,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进行了深...
谚曰:“云南本是温和乡,冷热不同在两江。”丽江在人们的观念中曾是极寒极边的荒凉之地,在一些外国人眼中,更是一个“被遗忘的王国”。可如今,这个“被遗忘的王国”因妙棋一着,全方位开发旅游业而异军突起,全盘皆活,被云南旅游界称为“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据国际旅游界权威机构排序分析,丽江已跻身于“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城市”之中。
困惑中走出的“妙棋”
丽江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四个县,总人口110万。其中纳西、彝、傈僳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长期以农业为主,1990年以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57%,工业和第三产业非常少,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财政自给率低,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没有找到适合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富民兴丽的问题上,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长时期的探索。直到80年代中期,国务院公布丽江为乙类开放地区后,一些海内外游客相继来丽观光,丽江才从中受到启发,想到了自己丰富的旅游资源。
丽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确实值得称道。如果你要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人居环境,就应到我国首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丽江古城;你要看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高山雪域冰川,就应到玉龙雪山。丽江处处是景,引人入胜,有古朴秀雅、纤尘未染、晶莹透亮的泸沽湖景区;有以丰富的高山植被、丹霞地貌和冰蚀湖群构成的老君山黎明景区;有景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金沙江沿江风景带;还有被誉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的摩梭母系风情和活着的古老象形文字东巴文化和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长期以来,这些资源沉睡于高山深谷,未得开发利用,致使丽江“富饶”和“贫穷”并存。
丽江旅游业始于1985年丽江的对外开放。当时没有一家正规的旅游企业,全区接待的海外游客廖廖无几,直到1991年,全年接待海外游客也不过5679人,外汇收入仅3万美元。1992年省政府批准玉龙雪山为省级旅游开发区,1994年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规划会在丽江召开,给丽江带来了转机。丽江政府和人民也随之放开了眼界,决定把开发旅游业作为关键的一着棋,当着搞活丽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为此,丽江以基础设施奠基,加快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泸沽湖被批准为省级旅游开发区、丽江机场通航,丽江旅游业步入了快车道,1994—1995年,海内外游客由21.7万人次增加到了8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8100万元增加到了3.26亿元。在此后的几年中,丽江抓住了1996年“2·3”大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昆明世博会等重大机遇,不断壮大旅游业规模,取得了显著成效。“九五”期间,海内外游客及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平均递增27.84%和30.6%。200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2.7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2.69亿元,其中外汇收入3038万美元。今年上半年的前两个旅游黄金周继续火爆,春节黄金周接待海内外游客13.55万人次,同比增长44.54%,旅游综合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28.69%;“五一”黄金周接待海内外游客14.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44%,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5.56%。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昔日深藏在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的边陲小镇正日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度较高的重要旅游地区,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窗口,也是云南省外资投入和关注度最大的地区。1992年以来,先后访问过丽江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已近20人,到丽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已达30多人次。
正的水网,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财政支持的功效
在丽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财政部门主动出击,做好服务工作,本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增一方税收”的原则,从资金、政策、体制等方面全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功效。
——投入资金,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启动旅游业的发展。早在1991年10月,丽江地区财政局就树立了超前的发展观念,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了15万元开始对玉龙雪山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详细的评估论证,同时参与编制了《玉龙雪山开发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也是丽江第一份关于旅游区前期发展的规划报告。接着又投入了30万元出版发行了第一本《丽江风光》画册,为宣传丽江和让世界了解丽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玉龙雪山和泸沽湖被列为省级旅游开发区后,财政部门向省财政承借旅游发展资金1600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些前期启动资金的投入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地方财政除安排了1.5亿余元外,还利用世行贷款9347万元,向省财政承借周转金3570万元,国债补助资金1000万元,扩大内需借款650万元等,全部用于景区水电路、机场和程控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兴的基础设施,为丽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通道,构筑了交流的桥梁。
——多方筹资,支持旅游景点品位提升。在丽江大地震后,随即投资2240万元对古城极富特色的民房进行原貌原址恢复;拆除改造与古城价值相背离的东大街新建筑,增加了绿化面积,重现了“山、水、城”一体的视觉景观;安排1190万元,利用世行贷款6092万元,完成了古城排污系统、绿化和卫生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使丽江古城申报世界遗产顺利成功。共投入资金4745万元,其中世行贷款2210万元,国内配套资金1150万元,向商业银行贷款1300万元,地方财政安排85万元,对明代土司官邸木府进行了恢复重建。财政部门在该项目上严格的资金管理还受到了世行官员的高度评价。安排800万元财政周转金支持旅游企业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给震后的丽江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各族人民战胜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斗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过恢复重修后的丽江古城做到了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双赢”。游人如织的小巷,依然纤纤绕绕,曲径通幽;黛瓦白墙的深深庭院,依然炊烟袅袅,茶浓酒香。
——制定政策,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地委、行署有关文件精神,财政部门对旅游企业实行了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由地方财政按实际征税额安排扶持资金的优惠政策。仅中外合资云杉坪索道公司一家就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了1000多万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使企业有能力进行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后续开发,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另外,玉龙雪山索道公司用财政安排的资金完成了3万5千伏输电线路、柏油路、排水排污等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玉龙雪山风景区于1999年被省政府评为“云南省优秀旅游景区”,2001年1月进入我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行列。引进深圳一家公司投资800多万元推出了大型精品文艺节目《丽水金沙》,不但每年可减少地方财政事业费支出100多万元,还丰富了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引进香港某公司投资2400万美元建设玉龙雪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昔日荒凉的甘海子如今被俱乐部的草坪、人工湖、树木等点缀得别有情趣。
全盘皆活的态势
近10年来,丽江旅游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以古城为品牌的丽江旅游,目前已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等7项高规格荣誉。培养和聚集了一支包括英、日、德、法、朝鲜等语种在内2000多人的导游和1万多人的业务人员队伍,以及近3万人的从业大军,解决了近8万人的就业问题。拥有旅游涉外酒店79家,标准床位2万余个,各类旅行社39家,旅游汽车公司6家。同时形成了一大批民族文化娱乐企业,定点购物商店,餐饮业等群体。为推进旅游行业自律,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行业自律性组织——丽江宾馆酒店协会,2001年又组建了滇西北旅游集团公司,以30家旅行社为主体,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质量、统一对外宣传,避免了旅游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杜绝了签单造成的拖欠。到2001年底,旅游企业原3000多万元的“三角债务”降到了800多万元。星级酒店营业收入增加8000多万元,国家税收增加400多万元,游客对宾馆(酒店)的投诉比上年下降72.3%。2002年7月,丽江旅游管理结算中心试运行,所有旅行社、宾馆和景区景点109个单位全部纳入网络管理信息化平台,首次在国内实现了旅游团队网上操作运行和统一结算,实现了消费结算的非货币化,把丽江旅游管理推向信息化和网络化。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90年代初的“一三二”排序变成了“三一二”排序,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1.9%,提高到了45.8%,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9%,旅游业已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各行业快步发展,因结构调整和天然林禁伐带来的困难得到缓解,许多下岗职工有了再就业的新路。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丽江县黄山乡以开展民俗旅游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变和提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该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搞旅游接待,推出的“吃纳西农家饭、住纳西农家院、做纳西农家活、享纳西农家乐”等项目,成为丽江旅游的新亮点。看田园风光,享农家之乐,执杆垂钓,摘瓜采果,牵牛赶马,耕地割麦,强烈地吸引着游客。目前,旅游家庭接待户由最初的10户,发展到69户,日接待5000人以上。赶上旅游旺季,一般农户每月最低收入也有2000元,最高的在4000元左右。旅游部门也按照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帮助开发农家乐客源,农民高兴地说,“乡村民俗旅游是一项富民工程”。
旅游业的发展,使世界变小了,离丽江更近了。涌入的人流,碰撞的观念和信息,加上旅游业特殊的带动和关联作用,加快改变了丽江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他们更加关心旅游、爱护基础环境和生态,自觉地促进旅游经济建设发展。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