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以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依托城市、发展农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指导方针,增强财政投入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培育新兴高效农业,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0年和2001年,市财政投入支农资金分别为22033万元和23411万元,较上年增长12%和6.5%,累计安排农业结构调整专项扶持资金和名、特、优、新项目资金6650万元。财政资金的投入,有效地巩固和提升了粮、烟、畜、菜、花、果等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了“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产品,农民收入逐年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81元,比上年增长4.4%。

一、严格项目筛选,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财政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考察筛选项目,使好的项目真正能得到扶持和发展。在项目的申报上,始终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即县(市)区财政、农业部门按照各自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初选,并联合上报市财政和农业部门。市级对项目的审定,除坚持“三高”(项目标准高、起点高、效益高)以外,还坚持了五个优先的原则:一是优先安排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二是优先安排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项目;三是优先安排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四是优先安排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项目;五是优先安排能为群众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项目。近三年来,经过各级和各有关部门的考察论证、反复筛选,在“八五”建立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九五”形成粮、烟、菜、畜、花、果六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一批新的产业脱颖而出。2001年,全市扶持龙头企业50户,扶持优势企业37个,如牛奶一体化系列生产,蔬菜和鲜切花外销,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储运等;扶持名、特、优、新项目12个。如呈贡斗南的花卉,官渡双龙的大白菜,西山团结的苹果,富民款庄的茭瓜,安宁八街的浅水藕,宜良龙华的团葱,寻甸六哨的洋芋,禄劝团街的撒坝火腿,东川小江的西瓜等。特别是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昆明雪兰牛奶有限公司生产的纯鲜牛奶、昆明晨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六个蔬菜品种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昆明华曦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土鸡、土鸡蛋,昆明高上高香肠厂的安全猪肉获得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我市肉、奶、蛋、禽、菜、果及粮食制品等七大类上百个优质品牌农产品已进入昆明诺玛特、沃尔玛、红联、好又多、万鑫等大型超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规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和“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认识,从1998年起,各级财政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2000年至2001年,市级财政共筹措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名、特、优、新项目专项资金共6800万元,扶持8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76户龙头企业。通过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生产经营规模、市场占有份额都在不断扩大。在市县两级财政的支持下,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加工马铃薯的生产规模由原来的2万吨提高到5万吨;禄劝万亩优质芸豆出口基地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出效益的良好局面;寻甸2001年芸豆种植面积扩大到4.5万亩,出口创汇近300万美元;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在昆明市牛奶公司的基础上,联合9家法人股东,成立了拥有8个奶牛场、2个饲料厂、2个乳制品厂、600多个销售网点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8500万元。呈贡县的昆明晨农绿色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市、县两级财政的扶持,定单农户由2000年的3万户发展到2001年的4.1万户,外销蔬菜近2万吨。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近年来,市级财政在支出压力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坚持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全市水利化程度达到了74%。呈贡县财政仅2001年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天然林保护、农村造林、林木保护等支出就近1500万元,全县水利化程度达到86%,森林覆盖率达到43%,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其次,支持设施农业建设。2000年至2001年,市级财政增加投资,加上县(市)区配套资金的落实,使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0万亩,仅呈贡县就超过了4万亩,为实现农业工厂化生产,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投入。2001年,呈贡县财政对农产品网络和硬件设施以及市场改造的投入达61万元,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市场规模上台阶,设施上档次,而且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的集散功能。目前,呈贡斗南花卉批发市场每天批发的鲜花达250至300万枝,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定为“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龙城蔬菜批发市场每天批发的蔬菜达到80至100万千克,成为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淡季蔬菜的主要来源地。其新建的500平方米气调库是目前云南省仅有的三家气调库之一,大大延长并提高了产品保鲜期限和质量。截至2001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00多个,对各类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第四,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市级财政在支农支出中安排专款,重点用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优势产品产业开发及优良品种引进、繁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等,共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多个,使农业产业化建立在高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为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素质,推进科技进步,呈贡县财政2001年投入资金26万元,专门用于科技培训、推广,同时通过聘请日本、荷兰等国家及省、市科研院校的专家前来举办“绿证”培训,选送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骨干到科研院校深造,组织乡镇干部到上海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有效提高了全县管理人员及农民的素质,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