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赵钰 云南省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编者按:
云南省曾经财力富足,从依靠中央补贴转变为对中央财政净上缴,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其财政对“两烟”依赖过大,一度陷入困境。经过几年来卓有成效地支持结构调整,培植新兴财源,已出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本刊特组织一组文章,资绍他们的做法。
云南是一个边疆多民族省份,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曾经长期入不敷出,靠中央补助维持正常开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立足省情,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以烟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432.6亿元,其中“两烟”(卷烟和烤烟)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24.8%上升到2001年的55.3%,烟草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到“八五”末,云南从一个长期依靠中央补贴的省转变为对中央财政净上缴的省,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但是,由于经济结构和财源结构的单一性,财政对“两烟”的依赖过大,财政增收基础不牢固,缺乏持续增长的后劲。“九五”后期,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制约,烟草产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由“八五”时期的30%下...
编者按:
云南省曾经财力富足,从依靠中央补贴转变为对中央财政净上缴,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其财政对“两烟”依赖过大,一度陷入困境。经过几年来卓有成效地支持结构调整,培植新兴财源,已出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本刊特组织一组文章,资绍他们的做法。
云南是一个边疆多民族省份,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曾经长期入不敷出,靠中央补助维持正常开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立足省情,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以烟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432.6亿元,其中“两烟”(卷烟和烤烟)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24.8%上升到2001年的55.3%,烟草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到“八五”末,云南从一个长期依靠中央补贴的省转变为对中央财政净上缴的省,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但是,由于经济结构和财源结构的单一性,财政对“两烟”的依赖过大,财政增收基础不牢固,缺乏持续增长的后劲。“九五”后期,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制约,烟草产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由“八五”时期的30%下降至8.7%。其中,1999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只有2.6%,降到全国各省(区、市)的后几位。如何培植新兴优势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云南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大财源”的观念,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巩固提高烟草产业的同时,加快培植旅游、生物资源开发、矿产业、电力等群体产业的发展,壮大财源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新兴的特色产业正在崛起,特别是旅游、电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势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财源基础逐步巩固,全省财政收入在连续几年低速增长后已经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一、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为了培植和做大做强旅游业,各级财政部门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重点在基础设施、旅游宣传促销、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一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状况,制约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改善旅游环境,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软硬环境建设投入。“九五”期间,全省预算内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245亿元,使云南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云南已拥有10个民用机场,国内外航线124条,公路通车里程达16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近千公里,铁路运营里程2000多公里,定点旅游饭店1040家,云南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条件显著提高,旅游接待设施日趋完善,基本解决了制约云南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加快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树立云南的旅游品牌。建立促进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改善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和接待条件,培育了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等重点旅游景区和世博园、石林、民族村、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点,带动了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云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三是大力支持旅游促销工作。多渠道筹措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支持旅游主管部门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和促销。同时,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筹集资金成功举办了世博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旅游商品交易会等大型节庆、会展活动,向海内外拓展旅游市场,使云南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已超过4500万人次。四是大力支持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云南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广,为规划和开发好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财政拨款支持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增强了旅游产业开发的统一性和有序性。五是大力支持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大力支持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办旅游的积极性。如丽江地区制定了旅游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由地方财政按实际征税额安排扶持资金的优惠政策,从而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和外资一起办旅游的热潮。
云南旅游业经过10多年来的重点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服务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带动了经济结构调整。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256亿元,占全省GDP的12.5%;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出口创汇收入的28.8%;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七五”末期的27.9%提高到“九五”末期的34.7%。同时,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减缓了云南近几年在机构改革、天然林禁伐、森工企业职工转行等方面的压力。到2001年底,云南旅游业的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已达170万人。目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随着经济结构单一性矛盾的日益显现,生物资源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了政府的重视,财政部门坚持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开发生物资源,探索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九五”期间,云南省把生物资源开发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点加以扶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省政府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建议,制定了培育和建设支柱产业的若干对策措施,把以花卉、药材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云南财政积极发挥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加大对产业链长、能带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扶持力度。“九五”期间,省级财政投入资金大力扶持花卉、生物制药、无公害蔬菜、葡萄酒、薯类、香料等产业发展。2000年至2001年,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建立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资金,重点用于生物资源开发项目贷款贴息、新品种开发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补助,初步建立了以企业投资为主导,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补助为辅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投资体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一大批生物资源开发企业及其由此带动发展起来的特色经济,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些新兴产业无论是市场前景,还是税收增长趋势,都具有相当的潜力,将逐步成为继烟草产业之后云南财政收入增长新的支撑点。2001年,以天然药物为重点的现代医药、花卉及绿色园艺、绿色食品及保健品、生物化工等新兴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以花卉产业为龙头的特色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25%,在全国花卉产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花卉产业已发展成为云南农业经济和生物资源创新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约8.9万亩,其中鲜切花、鲜切叶片4.8万亩,观赏植物和绿化苗木4.1万亩,鲜切花产量18亿枝左右,花卉产业总产值29.4亿元。鲜切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50%,全省花卉总产量的80%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10%出口到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目前全省共有各类花卉企业200多家,从事花卉生产的花农13000多户,花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生产观念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呈贡县花卉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斗南花卉市场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鲜切花批发市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1823元提高到2001年的3446元。
三、加快电力产业发展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据统计,云南拥有的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9078.66亿千瓦时,占全国总量的15.3%,水利资源为发展电力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长期以来,水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城乡居民用电紧张,工业用电得不到充分保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云南加快电力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省委、省政府决定把电力工业培植成支柱产业,加快电力工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部门在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同时,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力量支持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建设。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共完成电力投资165亿元,新增装机133.6万千瓦,被列为云南省西部大开发启动项目的小湾电站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投资6.1亿元,电力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0年,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759.4万千瓦,发电量完成317.4亿千瓦时,电力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2亿元,占全省GDP的3.7%,对GDP的贡献率为4.9%;实现利税34.2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9%。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电力供应紧张状况,使云南告别了电力短缺的时代,既满足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还向广东输送了数额可观的电能,同时还带动了旅游业、生物资源开发、矿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既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充足的电力供应提供了大量清洁、方便的能源,减少了烧煤、烧柴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大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的继续推进,云南最具优势的水利资源优势开始向经济优势转化,电力产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必将促进云南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云南财政立足资源优势,使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了优化,经济总量在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2001年全省GDP跨过了2000亿元的台阶。财政收入在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受限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0年和2001年,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较上年递增4.7%和5.8%。充分体现了支持结构调整,培植新兴产业的成效。在新的发展时期,财政部门将与时俱进,继续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财政实力,为边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