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各乡镇政府为把经济发展起来,以借贷、担保和拖欠款项等形式筹集资金,结果形成了大量债务。1999年末,全市乡镇负债面达95%,负债总额229859万元,乡均负债504万元,最高的乡镇近2000万元。沉重的乡镇债务使原本“吃紧”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运转十分艰难;大量债务不能按时偿还,干群关系紧张。面对乡镇经济发展和债务负担的严峻形势,各级党委、政府把化解乡镇债务工作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感,把乡镇消赤减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县、乡层层建立了减债保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分年消减目标,把消赤减债工作纳入乡镇干部的年度目标考核和个人政绩考核,把经济上的奖惩、职务上的升降与化解旧债、杜绝新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偿债工作初步取得成效。2001年末,全市乡镇负债总额为194773万元,比1999年末减少35086万元,下降16%。
——增收还债。全市上下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劳务输出和小城镇建设“五篇文章”,夯实经济基础,培植新兴财源和替代财源,以增加收入来偿还债务。同时,强化税收征管,完善征管体制,消除税收死角,杜绝跑冒滴漏。各地加大了教育附加费的清收力度,所收金额全部用于偿还“普九”欠债。在提留统筹上,各地加大催收力度,确保用统筹提留优先偿债,全市乡镇调剂收取的提留统筹资金有4190万元用于偿债。
——节支还债。全市各乡镇全面推进综合财政预算改革,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大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尽最大可能从综合财力结余中安排资金偿还债务。乡镇严禁购买小汽车,严格控制公费租车;控制使用移动电话,对公费购买的一律折价卖给个人,并对办公通讯费用实行定额管理;严格控制乡镇招待费,上级检查工作一律按每人10元的标准到机关食堂就餐;严格控制公费订阅报刊数量;村社一律取消招待费和电话费等,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偿还欠债。全市各乡镇全年通过节约支出,挤出资金3994万元用于偿还债务。如营山县小桥镇通过厉行节约,水电费由过去每月2000多元降至每月400多元,电话费从过去每月1000多元降至每月不足300元,年节约非工资性支出30多万元。

——收欠减债。对应当清收的政府债权,各地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集中清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回收。两年内,全市乡镇共收回各种欠款16534万元,全部用于偿还乡镇政府债务。全市因不按时还欠而被停职的干部有350人,因严重违纪受党纪政纪处分的28人,因触犯刑律被判刑的17人。全市共有200多名县乡干部归还各种欠款1100多万元。
——划转债务。市县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逐乡逐笔对债务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核实和归并。根据形成原因及金额大小,按“谁受益、谁负担,谁负债、谁偿还”的原则,依法重新明确债务主体,划转和归并了一些债务,剥离和化解了不属于政府的债务8470万元。特别是以政府或集体经济组织名义直接或担保为企业借(贷)款形成的债务,企业在正常运营的,经与债权人协商,履行相关手续后,原则上一律划转给企业自行偿还。
——折卖减债。不少乡镇采取变卖资产和拍卖部分公共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及拍卖小汽车、手机和抵押物资的方式,落实资金,及时偿还债务。对实在无力还债、资不抵债的企业,通过法定程序申请破产,重组运行,尽可能盘活存量资产用于偿还债务。同时大力推行乡镇住房制度改革,集中资金用于偿债。全市部分乡镇通过上述措施共变现资产14360万元用于偿还债务。如西充县和顺庆区将乡镇的42辆小汽车全部拍卖,变现收入312万元用于偿债;嘉陵区大同乡将原属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小汽车、营业用房、宿舍等对外公开拍卖,变现15.2万元用于偿债。
——精兵减债。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撤区并乡”工作,对乡镇内设机构进行精简、合并,对乡镇临时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坚决清退,对“七站八所”实行定员定岗,对事业人员逐步与财政脱钩。同时,严格控制新增人员,合理分流富余人员。全市481个乡镇已清退临时人员1万多名,减少各种费用支出4086万元。
面对乡镇政府债务的复杂成因,我们感到,在化解乡镇旧债的同时,如果不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新债的发生,乡镇消赤减债工作很可能会陷入还了旧债、又添新债的尴尬局面。为此,我们在努力化解乡镇债务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新债的措施。
——量入为出。按照“一保吃饭,二保建设”和“突出重点,分清缓急”的原则,坚持量力而行,一律停建和缓建无财力保证的项目,严禁强行向农民摊派。各地需计委立项的项目,必须先由财政对其资金来源进行审查,确有资金保证又无欠债的,方可批准立项和下达计划。两年内,全市共停建和缓建各类项目407个,压缩项目资金18100万元。各地对群众迫切要求建设的项目,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节约开支。营山县把原规划的水泥路改为柏油路和泥结碎石路,节省开支1000多万元。
——开展干部离任专项审计。进一步完善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实行债务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债务的变动情况要列为乡镇和部门领导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对债务形成或损失无法说清,债权无法落实的,不得离任,所造成的损失由决策者按比例承担。
——实行新增债务由县政府审批的制度。凡乡镇和县级部门的新建、维修、购置和兴办公益事业等需举债来进行以及举新债还旧债的,必须实行报批制度,由县财政初审后报县政府审批。凡未经批准而产生的新增债务,按照“谁决策谁负责,集体决策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原则严肃处理。
——实行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各级各部门凡需承办开展的建设项目,必须事前将资金组成、建设规模及方案报经县政府批准,否则,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计划报批手续。
——建立达标升级项目审定制度。凡要求各级各部门达标升级的项目必须在事前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未经批准,不得要求乡镇和部门开展达标升级活动,更不得要求各级各部门解决工作经费或奖励资金。
——规范担保、抵押行为。县级部门、乡镇政府不得直接办企业,不得为企业借(贷)款提供担保和抵押。因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由部门或乡镇提供担保和抵押的,必须报县政府批准。
——切实控制非生产性负债。各乡镇均应建立乡镇机关食堂,各部门应严格遵守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严格控制接待、会议等非生产性的支出。

——加强债务日常监督检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债务专项检查,督促部门和乡镇、村级落实还债计划和严格控制新增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