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敖汉旗人民政府
[大]
[中]
[小]
摘要: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地貌类型由南到北依次为浅山丘陵、黄土丘陵、浅沙坨沼。据史料记载,400年前的敖汉是一派“沙柳浩瀚,柠条遍野,山深鹿鸣,黑林生风”的自然景观,植被十分丰茂。建国初期,全旗植被仍然较好,到处可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由于人口剧增,“以粮为纲”政策的实施,滥垦滥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和沙化速度明显加快。七十年代末,全旗有林面积只有125万亩,仅占总面积的10%。南部水蚀区,水土流失面积达96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7.3%,北部沙区,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259万亩,沙地平均每年以7万亩速度递增,相当于一年吞噬一个中等乡镇的耕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干旱,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1972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232万亩,但粮食总产仅0.49亿公斤,平均亩产不足25公斤,当年吃国家返销粮0.5亿公斤,人均收入不足50元。
1978年,敖汉旗被划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内,敖汉人民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生态建设大决战,林业生产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末,全旗现有林面积达502万...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地貌类型由南到北依次为浅山丘陵、黄土丘陵、浅沙坨沼。据史料记载,400年前的敖汉是一派“沙柳浩瀚,柠条遍野,山深鹿鸣,黑林生风”的自然景观,植被十分丰茂。建国初期,全旗植被仍然较好,到处可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由于人口剧增,“以粮为纲”政策的实施,滥垦滥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和沙化速度明显加快。七十年代末,全旗有林面积只有125万亩,仅占总面积的10%。南部水蚀区,水土流失面积达96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7.3%,北部沙区,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259万亩,沙地平均每年以7万亩速度递增,相当于一年吞噬一个中等乡镇的耕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干旱,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1972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232万亩,但粮食总产仅0.49亿公斤,平均亩产不足25公斤,当年吃国家返销粮0.5亿公斤,人均收入不足50元。
1978年,敖汉旗被划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内,敖汉人民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生态建设大决战,林业生产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末,全旗现有林面积达5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3%,是1978年前的4倍。森林覆被率由八十年代前不足10%增加到现在的36.5%。
(一)明确责任 常抓不懈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敖汉旗几届领导班子一任接一任,坚持统一思想,将林业当作立旗之本、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几十年如一日,常抓不懈。1979年和1982年,旗委、旗政府作出了大力植树种草和防沙治沙的决定。1989年,旗人大通过了《七年实现全旗基本绿化的规划》,第一次把造林绿化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把林业建设作为考核旗、乡、村三级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将造林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来。1998年旗委、旗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利用五年时间,再增加造林合格面积100万亩。决定对生态建设实施一票否决,进一步加大了对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的领导力度。与此同时,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坚持“五不变”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一年三次大会战(即春季造林、造林整地、秋插黄柳等)不变。二是县处级领导包乡镇办绿化点抓生态建设的做法不变,增强了领导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协调力度,保证了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是科局级单位下派工作队协助乡镇抓重点工作不变,协助乡镇领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四是“三查”制度(即坚持督查、拉练评比检查、核查制度)和奖惩措施不变。五是生态建设作为重点考核指标不变。强化领导干部生态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这些成功的做法,有力地保证了生态建设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攻坚竞难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敖汉旗每年都确定一批重点乡镇,由旗五大班子领导和林业局牵头组织踏勘论证。实行农牧林水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提前搞好地块、林种、林草、权属、资金“五落实”;实行领导力量、时间、技术、种苗、物资“五集中”。一年大干,二年续建,三年扫尾,搞一批成功一批,巩固一批。在长期的生态建设中,我们总结摸索出了推磨转圈,以工换工,齐工找价的“联乡联村会战”方法,就是以乡为单位,统一规划,联合全乡各行政村,最大范围地开发劳动力资源进行规模治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加快绿化治理进度,减轻个别村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如期绿化达标的压力,探索出了联乡联村会战,连山连沙连川治理新的造林绿化攻坚模式。从1997年开始,在组织造林前整地大会战和秋插黄柳治沙大会战过程中,80%以上的乡镇都采取了这种方法,集中力量重点攻坚,规模空前,声势浩大。会战高峰期,全旗日出动人数达17万余人,日出动各种车辆达1.3万余辆。我旗北部沙区敖润苏莫苏木(即乡)、康家营子乡、长胜镇、新窝铺乡等乡镇组织联村会战秋插黄柳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推进,展现了敖汉人民“众志成诚缚沙龙”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三)制订政繁,取信于民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我们制订并落实了“谁造谁有,一次到户,过期不补,限期治理,长期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等一系列林业优惠政策。1995年以前将造林权属一次规划到位,并在1—3年内完成造林。实行苗木半价收费、补物不补钱的政策,加大了国家投资利用率。1996年以来实行了以奖代补、以奖代投办法,按造林合格面积进行奖励,优质工程重奖,一般造林适当奖励。制订了宜林地使用政策,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限期绿化的原则,绿化宜林荒山。实行“林粮兼作,以耕代抚”和“谁地谁种,谁种谁收益”的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加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党全民齐心协力搞生态建设的好局面。
(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建设质量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旗总结摸索出以大犁开沟为基础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坚持不混交不造林。因地制宜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客湿土造林技术、营养袋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并应用了ABT生根粉、保水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在沙地治理过程中,探索应用了“大、小网格”、“两行一带”、“沙地樟子松”、“植物再生沙障”等治理模式。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坚持采取乔、灌、草相结合,带、网、片相结合,造、封、飞(播)相结合,农、牧、林、水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了建设效益。
(五)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效益
过去我旗造林绿化工作中只注重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效益,栽植的树木大部分成了“小老树”,亩蓄积平均不足0.2立方米,经济效益低下。“三北”三期工程以后,我旗加快了调整林业结构步伐。近几年来,在北部沙地营造速生丰产林2.5万亩,总价值6000多万元。为提高经济效益,沙区乡镇大力营造了山杏、大扁杏等果树经济林,并在沙区进行了区域性的农业综合开发,大搞林农结合、林牧结合、发展林粮间作、果粮间作,建设复合型混农林业。现在,沙区的十二个乡镇,已有保灌面积19.8万亩,占全旗的60%多,有六个乡镇被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在沙区开发稻田4.9万亩,占全旗的61%;小麦达到3.5万亩,占全旗的51%。沙区里有20多个村依靠人工牧草推进了绵羊的舍饲和半舍饲,不仅使牧场得到休养生息,也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实现了“林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
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把林业引向市场,我旗重点抓了木材深加工和山杏、沙棘利用等主要项目。1992年建立了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的杏仁乳厂;1994年利用沙棘叶成功地研制出了沙刺茶,建成了天源茶厂,大量生产沙棘养生茶和沙棘油等产品;利用沙棘果酿制成的Vc皇后饮料,投放市场后,备受消费者青睐;1997年建成投产的中密度纤维板厂,解决了“小老树”更新利用和小径材销售等问题。
(六)防治并重,依法治林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工作上,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草原法》,坚持“一分造,九分管”的造营林方针,为此,旗人代会专门作出了《关于禁止开荒保护森林草原的决议》,使造林绿化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治理的轨道。旗里设置了林业公安、林政资源管理、森防站、防火等机构,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各乡镇都成立了护林护草大队,每个村都有护草人员,全旗共有专兼职护林护草员3500多人。每年春、冬季都召开护林护草防火工作大会,旗人大、政协还组成督察组到各乡镇检查工程管护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终有检查,奖惩分明,落到实处。严格控制采伐限额,实行林木更新保证金制度。林业公安坚持开展严打斗争,发现毁林案件,坚决查处,决不姑息,保护建设成果。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全旗179.2万亩沙地已基本上得到了治理,44.4万亩的流沙得以固定,100万亩农田、150万亩草牧场实现了林网化,443万亩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全旗已初步形成了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起到了巨大的保农促牧宜林作用,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区域小气候有了明显改善,九十年代与六七十年代相比年均降水量增加19mm,无霜期延长5天,平均风速降低0.52米/秒。土壤侵蚀模数由5000—8000吨/年·平方公里下降到2200—2500吨/年·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的良性循环。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1978年到2000年的22年间,全旗造林保存面积为408万亩,平均每年保存20万亩,人均有林9亩。全旗活立木蓄积568.9万立方米,人均9立方米,林木总价值2400元。以杏仁、沙棘果叶、林木为原材料的饮料厂、茶厂、中密度板厂等林产品加工业随之兴起,逐步成为龙头企业。在绿色屏障的保护之下,从1991年开始,敖汉旗农业连续9年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由六十年代的0.5亿公斤稳定增加到5亿多公斤,跻身内蒙古产粮五强县市之列。1999年全旗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521元。
——社会效益显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践,使敖汉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建设领导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支科研队伍,形成了一套先进的造林技术,培育了一种宝贵的精神,塑造了一种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