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远县是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农业县。自2000年被定为全国第二批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示范县以来,安远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启动引导作用,在项目区内,以果瓜菌药猪五大优势产业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真抓实干,使濂江、凤山、车头三个项目区1万多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2—3门农村实用致富技术,97%的农户摆脱了贫困。在示范乡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得到不断壮大。去年,安远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全国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质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该县“三百山”脐橙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列为首批准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一、科学定位,因地制宜选准项目
我们在启动财政支持科技扶贫工作之初,就根据安远的实际情况,将科技扶贫定位为:以点带面,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特色产业,截断返贫路子,促进农民增收。选择了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资源较为丰富、辐射作用较强的濂江、凤山、车头三个乡镇作为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区。为合理安排好项目,我局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到示范乡镇的田间地头、山场果园,详细了解、分析农民贫困的原因,征求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安远地处山区,气候温和、山地土层深厚以及农民的传统习惯,选择了以果瓜菌药猪五大优势产业为扶贫载体,以实施科技扶贫为动力,对项目和资金作了配套安排:安排了提高贫困户劳力素质培训项目26个,资金111.4万元;引进推广良种良法项目20个,资金124.5万元;创办基地项目28个,资金121.9万元;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项目11个,资金90.1万元。由于安排得当,集聚、吸引了人力财力发展扶贫产业,解决了农民脱贫的资金难题,为扶贫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奠定了好基础。
二、拓宽视野,大力引进良种良法
面对农特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的新形势,要提高果瓜菌药猪五大扶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眼睛向外,拓宽视野,引进良种良法。在实施科技扶贫的工作中,我局积极支持各产业部门为示范乡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县果业局从国内外引进28个橘类品种,经试验对比选定了9个可推行品种;引进了清华绿悦生物有机肥等8种生物肥料、农药;大力推广果实套袋、天敌防治病虫害等12项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县食用菌中心从福建、上海引进阿魏蘑、杏鲍菇、姬松茸等8个市场走俏的新品种,引进反季节大棚覆土地栽、以草代木等5项栽培技术。县瓜薯中心从日本、台湾等地引进38个西甜瓜品种;引进合理密植、科学整枝等13项栽培技术。县畜牧站引进良种公猪、改良安远猪种和低成本养殖模式等新技术。县药材办引进了适宜安远种植的黄姜、水半夏等中药材品种。良种良法的引进,为成功实施科技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活机制,加大科技推广的辐射力度
为推广普及实用新技术,县财政局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千方百计提高示范乡镇贫困农民科技素质。在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示范乡镇先后选送了8批共60多人,到中国柑桔研究所、华中农大、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校培训学习;先后聘请了32名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前来安远,举办培训班60期,参训农民1.9万人次;还组织了600人次参观果业大户的示范基地,请产业大户到产业规划区作动员报告85场。先后印发宣传资料7万份,技术教材1.5万册,制作技术光盘200盒。财政局还建议县里改革了原有农技人员管理体制,公开向社会招聘各类农业技术人员,并实行“人跟产业走,编制跟人走,经费跟编走”的模式,确保产业基地有技术、有经费。同时,积极鼓励产业部门和示范乡镇的机关干部走出机关,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领办示范基地,引进外商创办果品、食用菌生产加工等涉农龙头企业。引导这些示范基地和涉农企业,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咨询和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和各类农业实用新技术,用自身技术优势、先进设备和销售网络反哺农业。两年来,在示范乡镇五大扶贫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创办了产业示范基地86个,创办食用菌、西甜瓜等涉农龙头企业17家,农产品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到目前为止,全县优质无公害果业面积25.5万亩,药材15万亩,食用菌达1200万袋,西甜瓜7.5万亩。今年年初至今,全县优质农产品外销额达576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9%。
四、完善服务,为科技扶贫“护航”
针对农民在培训后对新技术还不能熟练应用,生产中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难题的情况,安远县财政局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各产业组织“科技扶贫摩托队”,进行巡回指导,产业中心设有免费技术咨询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发展产业的技术保障问题。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我们以财政扶持资金为后盾,引导各产业主管部门对农产品实行了保护价敞开收购措施。如食用菌中心投资720万元建了一个库容760立方米的保鲜库,引进福建经销商订单收购安远的反季节覆土地栽香菇。积极支持各相关产业主管局牵头成立由农户自愿参加的各类产业协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联系销路。为完善协会服务功能,提高其威信,在协会建立初期,我们有意识地让协会承担了一部分扶贫项目。如提供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县果业协会推广脐橙套袋技术,从运作情况看,既有较高项目效益,也加强了协会理事同会员的联系,使理事会更好地为果农服务。2001年县果业协会推广肥料农药新品种8个,帮助果农销售产品3万吨,使农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各协会还成功地沟通了物资供应、产品销售与生产三家的关系。
五、强化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示范工作启动之初,县财政局就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科技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立项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财政和有关部门汇审签署意见后报领导小组批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资金定向使用,实行先预拨启动经费,然后按工程进度“报账”的方式,保证专款专用。财政局经常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项目区内,对新法新种改进试验、传授培训、基地示范、完善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督促检查。还先后8次组织示范乡镇的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科技使用、安排资金的方式方法。同时强调财经纪律,要求基层财务人员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转借、挪用扶贫资金的事情发生。实施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示范工作两年来,由于加强了监管,巧用了财政扶持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仅示范乡镇就启动社会资金2亿元以上。如车头镇魏屋精品果园,只安排了10万元用于解决果园规划区内的水电路三通,农户便采取转借、邀股、招商合伙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踊跃上山整条带、建工区,这块连片4000余亩的果园实际投资总额不少于1000万元,超出了扶持资金的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