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雍忠诚 江西省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区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为改变革命老区落后面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自力更生,积极开展反贫困斗争。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江西省财政扶贫取得了显著成绩,至2001年底,全省18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成建制越过温饱线,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从“八七”计划初期的450万人减少到89.5万人,减少了360.5万,脱贫率达80%,《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任务基本完成。
——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财政状况有所好转。至2001年底,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从386.4元提高到1189元,增加了207.7%;国定贫困县人均财力由98元提高到139元,提高了41.8%,人均财政支出由123元提高到387元,提高了214.6%。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截至2001年底,全省利用扶贫资金共修建小水电站284座,装机总量97112千瓦,基本解决了3261个村的用电困难,使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92%;修建小水库582座,修建饮水工程1859处,较好地解决了244万人、19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区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为改变革命老区落后面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自力更生,积极开展反贫困斗争。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江西省财政扶贫取得了显著成绩,至2001年底,全省18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成建制越过温饱线,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从“八七”计划初期的450万人减少到89.5万人,减少了360.5万,脱贫率达80%,《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任务基本完成。
——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财政状况有所好转。至2001年底,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从386.4元提高到1189元,增加了207.7%;国定贫困县人均财力由98元提高到139元,提高了41.8%,人均财政支出由123元提高到387元,提高了214.6%。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截至2001年底,全省利用扶贫资金共修建小水电站284座,装机总量97112千瓦,基本解决了3261个村的用电困难,使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92%;修建小水库582座,修建饮水工程1859处,较好地解决了244万人、19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修建乡村公路42631公里,全省行政村通车率达97%;修建贫困乡村卫生院164所,改建贫困地区中小学校521所,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就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扶贫支柱产业初具规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通过利用扶贫资金的扶持,已逐步建成果茶、蚕桑、畜禽、水产、矿产、林业化工和经济作物等7大扶贫支柱产业。至2001年底,已建成果茶基地248.1万亩,蚕桑基地14.2万亩,用材林、经济林、毛竹林基地852.1万亩。这些扶贫支柱产业覆盖了857万农村人口,贫困户每年人均可获益359元。
——贫困农户文化素质、科技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的8年中,全省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9531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达124.2万人次,大多数贫困家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利用扶贫资金资助贫困户子女5.77万人次参加农函大学习,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基层的实用技术人才。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和推广活动,增强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社会稳定,治安良好,人民群众奋发进取的意识和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显著增强。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保证了财政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制订财政扶贫总规划。江西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不尽快解决老区人民的贫困问题,愧对九泉之下的英烈,不尽快缩短老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也会伤害老区人民的感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决心尽最大的努力解决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也深感责任重大,积极参与制订了《江西省扶贫攻坚7年规划纲要(1994—2000年)》,把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结合起来,提出了“加大投入、加强引导、注重实效、促进发展”的扶贫思路,把到二十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实现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作为奋斗目标。
2.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更好的指导全省扶贫工作。为了切实抓好财政扶贫工作,在做好财政本职工作的同时,江西省财政厅从1993年开始选择了奉新县黄溪乡、上饶县郑坊乡和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作为试点乡、村。通过具体帮扶,为全省的财政扶贫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一是精心组织,认真筹划,上下共同关心对口帮扶工作。财政厅党组将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及时部署,并选派工作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的同志常年驻乡。自开展帮扶以来,全厅共有411人次到这三个点开展帮扶工作,并先后捐赠了1600多册科技书籍,以及电脑、彩电等电教设备。二是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帮助群众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根据当地资源情况,我们在这三个乡分别扶持建立了综合养殖水库、大米加工厂、机砖厂、石灰厂以及笋竹两用林和袋装香菇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立足当地资源,有特色、有市场、能切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项目。根据农村特点,项目的经营管理采取私人承包、股份制、租赁制的办法。三是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增强乡村党政组织的战斗力。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加强了试点乡、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强化农民思想教育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扶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个试点乡都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459元提高到1880元,增长309.6%,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三乡平均财政收入由帮扶前的23万元提高到45万元,增长率达到96%,人民群众基本摆脱贫困。
3.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扶贫投入。8年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累计投入贫困地区各种扶持资金达123.81亿元。一是中央财政加大对经济困难的江西老区、贫困地区财政扶贫力度。8年来,中央财政补助江西省财政扶贫资金达16.83亿元。二是各级财政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挤出财力增加扶贫投入。省财政按中央规定足额落实配套扶贫资金2.85亿元,市县财政配套2.61亿元,全省财政扶贫资金总量年均增长19.31%,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三是为支持老区、贫困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省财政在各种专项资金的安排上,注意加大对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扶持力度。8年来省财政累计补助老区、贫困地区的财政专款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28.56%。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吸引其他渠道资金投入到老区和贫困地区。8年来,通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贴息1.13亿元,发放扶贫信贷资金30.2亿元,引进社会扶贫项目1281个,吸引社会扶贫资金14.2亿元,社会捐赠资金1.12亿元。如宁都县利用财政贴息扶贫贷款扶持乡镇发展席草生产和加工,将85万元贴息贷款发放给300多户农民种植席草,同时将115万元贴息贷款发放给席草加工厂,两年即回收本利。外地很多厂商见草席产销两旺,纷纷加盟,席草加工厂发展到20多家,投资达800多万元,使该县成为席草加工大县,年加工草席600万条,产值近2000万元,1000多农户因此而脱贫致富。
4.调整财政资金投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一是重点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如波阳县投入扶贫资金128万元,帮助鄱阳湖内孤岛三庙前乡乐安村架设高压电线,解决了这个村300多户一直不通电的问题。二是大力扶持扶贫支柱产业,走产业化扶贫的路子,把贫困户组织到产业开发中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扶贫开发格局。如万载县白水乡大力发展百合产业,吸纳了85%的贫困户参加百合生产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三大百合产地之一,不仅每年人均增收400多元,也为财政创收65万元,占全乡财政收入的43%。三是加大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的力度,积极支持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仅2001年一年,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科技扶贫补助资金就达900万元。例如安远县的无公害精品脐橙繁育推广、遂川县狗牯脑名茶种植等一批有科技含量、能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项目得到扶持。如今安远的无公害精品脐橙栽培技术已为千家万户所掌握,遂川狗牯脑茶叶优良品种已广泛发放给贫困农户,使农民收入水平迅速增长。
5.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确保财政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省财政厅制定了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合理分配资金,调整投入结构,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合理分配资金。全省按照贫困人口数、配套资金落实、资金到位情况三个因素分配资金,增加对使用效益好的地区的投入;二是自2001年开始,对财政扶贫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报账制拨款,减少了资金的在途时间,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也从源头上控制了资金挪用问题。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开展一次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及时督促违规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如2001年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查出余干县扶贫办将扶贫资金30.3万元挪用于培训中心基建。我们要求余干县政府在2002年一季度前如数追回这笔专款,全额转入扶贫资金。余干县政府收到我们的整改通知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将培训大楼拍卖,用于归还被挪用款项。
江西省的财政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遭灾,因灾返贫、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2001年底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还有89.5万人。随着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江西省新世纪的扶贫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今后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扶贫工作,将主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集中资金投入新阶段财政扶贫的主战场。我们在全省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基础上,划分确定了563个重点乡和1200个重点村,作为“十五”期间全省扶贫开发的重点。我们将集中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投向这些贫困乡和贫困村,争取用4年左右的时间解决这些贫困乡村的贫困问题。二是管好用活财政扶贫资金,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开设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报账制管理,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管理方法上,我们将对资金的运行实行全程监控,事前结合扶贫规划,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事中全面推行政府采购,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工程实行招投标制,资金拨付前要根据工程进度审核报账;事后加强跟踪问效,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检查验收合格后,财政部门再拨付预留资金。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机构、审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扶贫资金监督检查中的作用,对违纪违法事件加大处罚力度,严肃财经纪律,使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最佳扶贫效益,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世纪扶贫开发任务。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