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张英群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近几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激烈的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确立“抢抓机遇,膨胀总量,巧借外力,跨越发展”的战略,转变财源建设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培植外向型财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101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5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3%、30%、62%和8%。
一、深化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蓬莱市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至90年代中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国有(集体)企业隐含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据1996年开展的一次调查显示,市属110家企业,仅有9家盈利,其余全部亏损,不少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激活企业经营机制,从1997年起,蓬莱市立足实际,全面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国有(集体)资本“有进有退”的原则,以产权出让为核心,因企制宜、一企一策,采取多种形式整体推进企业改制。重点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股份制改造,主要是通过先售后股的形式,把那些具有较大规模、净资产一般在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企业,先向...
近几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激烈的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确立“抢抓机遇,膨胀总量,巧借外力,跨越发展”的战略,转变财源建设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培植外向型财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101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5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3%、30%、62%和8%。
一、深化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蓬莱市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至90年代中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国有(集体)企业隐含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据1996年开展的一次调查显示,市属110家企业,仅有9家盈利,其余全部亏损,不少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激活企业经营机制,从1997年起,蓬莱市立足实际,全面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国有(集体)资本“有进有退”的原则,以产权出让为核心,因企制宜、一企一策,采取多种形式整体推进企业改制。重点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股份制改造,主要是通过先售后股的形式,把那些具有较大规模、净资产一般在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企业,先向某个发起人出售,然后由其吸收他人股份,组建股份制企业。二是整体出售,就是对那些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微亏中小企业,面向社会,整体出售给个人,让私人资本直接参与改制,实现产权一次买断,债权债务一次划转,改革一步到位。三是租赁经营,就是对那些严重资不抵债、暂时无法出售的企业,通过银企联手,在不逃废银行债务的前提下,先搞租赁经营,待时机成熟后再出让。在企业改制中,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财政部门向国有企业派驻了财务总监,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控,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国有资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到1998年底,市、乡、村三级企业改制面达到97%,其中涉及产权的改制企业占80%以上。改制给蓬莱企业带来巨大活力,不仅活化了10.5亿元的存量资产,而且促使民营经济实现了高起点发展,全市70多家停产1年以上的企业重新启动,改制后60%的企业第二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01年,全市改制企业新增投入6亿多元,相当于改制前的5倍;全员劳动生产率比改制前提高了40个百分点;税收增长了26%。
二、借助外力,广泛开展招商引资
县域生产力状况和蓬莱企业“老、小、低、差”的格局,决定了单靠县域内生产要素的配置、重组难以培育出大的经济增长点。为此,蓬莱市认真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形成了发展的共识:就是放宽视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借助外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培植外向型财源。
1、面向国内挂靠联合,依托大公司、大集团和生产要素,培育骨干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早在1996年,蓬莱就在全市提出,要大力开展挂靠联合,挂靠项目只要“有利于增加税收、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就要大胆地引入。蓬莱酿酒厂曾是蓬莱的龙头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营陷入困境,为促使企业尽快走出低谷,该市大胆决策,挂靠安徽古井集团,由其控股经营。古井集团的进入,不仅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而且带来古井的技术、市场品牌和管理模式,第二年,在山东白酒业整体下滑的形势下,不仅规避了市场风险,而且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实现了140%和40%的增长速度,企业呈现产销两旺势头。几年来,蓬莱先后挂靠了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北京水产、济南小鸭、安徽古井、青岛啤酒、北大高科等3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和著名大企业,共吸纳国内市外资金26亿元,活化存量资产8亿多元。
2、面向国外招商引资,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和大商社到蓬莱投资,兴建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立足蓬莱实际,突出区域招商和产业招商两个重要手段。在区域招商上,根据国际国内产业梯次转移的特点,选择外资企业比较密集、国外驻华机构相对集中、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的京津、广深、上海、厦门等区域,作为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境外主要瞄准韩国、日本、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每个重点区域,都由一名市委副书记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班子,小批量、多批次开展招商活动。在产业招商上,突出旅游、酒类及饮料食品、医药化工和石油化工、木材加工、通讯建材等优势产业,每个产业由一名副市长负责,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产业研究和招商。全市规划了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西城临港工业区和大季家、大辛店、刘家沟工业园组成的“三区三园”,支撑起全市经济布局的框架。围绕全市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工作中心,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方面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硬环境;另一方面,以加强行政收费管理为重点,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增强对资本的吸引力。2000年,蓬莱成功引进了东南亚“木材大王”黄双安投资6000万美元,在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兴建亚洲最大的木材综合加工企业,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额30亿元,利税1亿元。依托木材产业优势,又引进了投资1500万美元的维尔夫板材、1200万美元的木塑及5个单体投资在500万美元的木材加工项目,建立了2000亩的木材工业园,使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成为蓬莱经济的支柱产业。几年来,蓬莱先后引进了近百家国外大公司落户蓬莱,其中投资过千万美元的19家。
三、发挥优势,培植壮大特色产业
蓬莱立足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坚持开放带动,积极培育大的龙头企业,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1、借旅游优势生财。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水城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水军基地,明朝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抗击倭寇。“一阁一城一名人”加上一个“八仙”的传说,是蓬莱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专家论证,蓬莱找准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就是大打旅游品牌,开发地方宝库。一方面,坚持挖掘内涵与扩大外延并举,加快景区建设。1997年以来,先后投资6亿多元,开发景点20多处,高标准建设了海滨观光大道、文化广场和八仙雕塑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景区面积由0.8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2001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68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8亿多元。另一方面,坚持城市推销与旅游促销相结合,以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文化内涵为目的,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每年旅游促销投入都在800万元左右。从2000年开始,蓬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有关部委联合,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迅速提高了蓬莱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目前,蓬莱成功引进了滨海仙境园、国际会议中心、世界葡萄观光园等5个单体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旅游度假项目。
2、借港口优势发展。近几年,蓬莱牢固树立“以港兴市”的思路,加快港口建设,积极扩大港口区位优势,先后建成4个万吨级泊位、4个50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蓬莱新港和栾家口港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并配套建设了海关及查验机构,现已开通至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依托两港规划建设了西城临港工业区和外向型经济开发区,集中发展海洋食品、木材、化工、原油转运加工、建材等港口工业。依托港口优势,与青岛广源发集团洽谈石油化工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3万吨油码头和储油罐项目以及大型炼油厂和沥青加工厂,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38亿元,利税2.5亿元。
3、借资源优势引资。蓬莱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黄金年产量15万两,黄金工业多年来一直是蓬莱市经济发展的支柱,针对黄金行业的发展走势,蓬莱市制定了开采与加工并举,重点发展以黄金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业,开发高科技新材料的发展战略。2001的APEC投资博览会期间,与台湾、韩国、香港等地企业签订了3560万美元的黄金加工项目。其中蓬莱黄金集团与香港大业珠宝集团开发铂金、黄金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年实现销售收入4.2万元,利税3780万元。围绕发展黄金加工业,蓬莱市在已有黄金地表工业园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个占地800亩的黄金新园,重点发展新材料为主的加工项目。
蓬莱石灰石和火山灰资源丰富,拥有水泥生产线38条,年生产能力达300多万吨,过去由于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了蓬莱旅游城市的形象。为提升这一传统产业,蓬莱市依托资源优势,引进了菲律宾康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独资9000万美元建设回转窑水泥项目。首期工程三年内建成年产150万吨的新型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7000万元。
蓬莱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质葡萄产区,为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从1999年开始,蓬莱提出以建设“名酒城”为目标,广泛吸纳国内外酿酒企业。目前,全市已形成年产白酒2万吨、葡萄酒4万吨、啤酒13万吨、饮料2万吨的生产能力,全部达产后,可创利税3亿元。
蓬莱海岸线长达86公里,全市水产品总量达37万吨。立足水产品优势,争取北京水产品总公司上市资金,在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兴建占地460亩的海洋食品工业园,吸纳投资2.5亿元,项目全部按欧盟标准建设,年加工能力1.5万吨,产品50%外销,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亿元,利税5000万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