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邹加怡
[大]
[中]
[小]
摘要: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多边、双边财经对话与合作机制成为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已经成为推动多边、双边财经机制发展的重要的建设性力量。本文以生动的笔触,翔实记述了这一历史进程,特此推荐阅览。
近年来,中国以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去年,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塑造起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的更加光彩熠熠的形象。与此相应,国际财经合作领域也荡拂着一股清新昂扬、和煦融畅、大气磅礴的中国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也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参与国际财经合作,在支持我国改革与发展、配合我国整体外交、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争取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多边、双边财经合作日益成为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性参与多边对话合作
姑苏九月,风和日丽。2001年9月8日,第八届APEC财长会在中国苏州隆...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多边、双边财经对话与合作机制成为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已经成为推动多边、双边财经机制发展的重要的建设性力量。本文以生动的笔触,翔实记述了这一历史进程,特此推荐阅览。
近年来,中国以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去年,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塑造起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的更加光彩熠熠的形象。与此相应,国际财经合作领域也荡拂着一股清新昂扬、和煦融畅、大气磅礴的中国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也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参与国际财经合作,在支持我国改革与发展、配合我国整体外交、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争取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多边、双边财经合作日益成为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性参与多边对话合作
姑苏九月,风和日丽。2001年9月8日,第八届APEC财长会在中国苏州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作为2001年APEC系列会议的东道国,首次主办APEC财长会议,作为会议的主席国,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大国独有的风采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为APEC财长会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我国参与多边财经对话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国的主持下,这次会议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APEC财长会论坛中的声音。中国政府在广泛征求各成员体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共享繁荣”作为本届财长会的主题,这不仅与APEC领导人会的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紧密呼应,而且包涵了平衡的议程,“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反映了本地区经济体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共享繁荣”则突出地表达了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会议的联合声明也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和要求: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框架改革的重要性;表示将加强APEC成员间的合作,缩小成员经济体之间和各经济体内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本地区经济持续、公平增长;强调向贫困和弱势群体提供技术援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在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下,会议第一次将发展援助问题写入了联合声明。
在中国的引导下,会议对当时的全球经济形势作出了清醒客观的评估,既充分认识到了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风险,又表达了团结合作、采取行动、共同克服困难的决心,向外界传递了积极的信息,增强了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制止经济下滑,恢复增长的信心。
在中国的推动下,会议通过了财长会中期战略目标,明确了将为增长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实行良好的治理、推进区域合作、加强能力建设等作为财长会在今后3—5年中的主要任务。
作为对APEC的具体贡献,中国向会议提出了一项新倡议——“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该项目旨在响应本地区能力建设方面的迫切需求,开展在金融和经济发展领域的研讨、学术研究和人员培训,为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贡献。该倡议得到了APEC成员体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成为财长会向领导人会提交的一项重要成果。江泽民主席于2001年10月出席上海APEC首脑会期间亲自为该项目的启动揭了幕。
主办第八届APEC财长会只是中国参与多边财经对话与合作机制的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多边财经机制成为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途径。这些多边机制为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提供了通过对话寻求共识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矛盾、防范危机、维护国际经济体系稳定的作用,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表达自己的主张、争取自身利益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东盟加中日韩(10+3)财长会、二十国集团(G20)、亚欧财长会议、马尼拉框架等多边财经机制,并在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表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已成为推动多边对话与合作的建设性力量。
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002年3月21日,墨西哥蒙特雷国际会议中心,出席联合国国际发展筹资大会的各国代表们倾听着来自中国的声音。财政部长项怀诚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代表,在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应当为全世界所有国家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应当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合理、有序地流动,应当实现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为此,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向发展中国家全面充分地开放市场,促进资金、技术、智力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鼓励劳动力的跨国界有序流动,实现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必须保障所有国家对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的广泛参与,实现全球治理结构的民主化。
项怀诚部长的发言概括了多年来中国政府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认识与主张。毋庸讳言,21世纪之初,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经济秩序,但也必须看到,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迅速成长,正在改变着国际财经外交的格局。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从经济总量和发展潜力上看,已成为国际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亚洲金融危机的迅速扩散,以致波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则从反面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的重大影响。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指向,更是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
顺应这一要求,中国在不同层面的国际财经合作中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中国努力推动G20的工作,在国际金融框架改革、全球化的影响等重大问题的讨论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重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在制定和执行国际标准、准则的问题上倡导广泛参与、自愿执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国际标准和准则应平衡地反映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共同利益。另外,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IBRD)、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机构制订国际标准、准则的过程中为维护我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做了大量的工作。
推动区域合作
区域化与全球化并行,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合作的典范,而东亚则一直被认为是区域合作的“落后地区”。然而,举世瞩目的“清迈倡议”则令国际社会对东亚刮目相看。
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10+3”(东盟加中、日、韩)财长会上正式形成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清迈倡议”。核心内容是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三国之间签订货币互换条约,当一个国家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可以用本国货币在另外一个国家换硬通货来取得流动性的资金支持,补充现有的以IMF为中心的国际多边资金援助机制,增强抗击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此前,东盟各成员国内部已有类似的货币互换协议,但金额太小。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雄厚的中日韩加入后,其意义便大不寻常。近两年来,“清迈倡议”的执行进展顺利。东盟国家原有的货币互换机制已经扩大到东盟所有成员,资金规模扩大到10亿美元。中日韩之间以及中日韩与东盟国家之间也签署了多笔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还有一些互换协议正在谈判之中。
“清迈倡议”是东亚区域合作走出的实质性的第一步,它使世界为之震动。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资金机制本身,更在于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东亚各经济体超越历史、经济、政治障碍寻求共同利益的远见与能力,展示了亚洲联合自强的发展方向。
中国对于推动“清迈倡议”发挥了关键作用。“10+3”副财长机制是胡锦涛副主席1998年12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二次“10+3”领导人会议上倡议的,这一倡议得到了各方的热烈响应。不久,“10+3”财长会机制成立,为形成“清迈倡议”奠定了基础。“清迈倡议”在酝酿过程中曾遇到域外国家的阻力和域内国家的疑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我财长在出席清迈“10+3”财长会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鼓励相关国家排除干扰、打消顾虑、坚定信心,最终促成了“清迈倡议”的出台。中国推动区域合作的努力远不止于“清迈倡议”,还积极参与了亚行牵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中亚合作机制”,并与东盟就在10年内建成“10+1”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协议。
区域合作是国际经济多极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补充,同时,它又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争取公平分享全球化利益的一种途径。中国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主张区域合作与全球多边合作互为补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的努力将推动区域合作朝着开放、互利的正确方向迈进。
增进互信互谅
国际财经合作直接地反映国与国之间共同的经济利益,因而能够配合一国整体外交战略,在增进双边和多边的相互信任和谅解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这方面,有许多生动的事例。
第八届财长会开幕的当天下午,苏州盘门景区四瑞堂里高朋满座,来自APEC二十一个经济体的财长们在这里举行小范围会议,围绕全球化的影响等问题各抒己见。一位来自东南亚某国的财长赞扬了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婉转地对中国的迅速发展是否会对周边国家形成竞争表示疑虑。对此,项怀诚部长表示: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竞争是正常现象。但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更多的是合作。中国的市场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将给周边国家带来更多共同发展的机会。项部长的说明真诚务实,起到了增信释疑的作用。
根据美方的要求,第14次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简称“中美联委会”)定于2001年9月11日在北京举行。尽管这一时间就在苏州APEC财长会闭幕的第二天,给中方的准备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出于对美方的理解,中方克服困难,使此次会议得以如期召开。会议涉及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多边开发银行改革、金融犯罪和金融市场等多个重要议题,两国政府多个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高级官员参加了对话,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结束时,美国财长奥尼尔对中方的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因时间问题给中方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对此,项怀诚部长幽默作答:“是您给了我们一次展示中国人效率的机会”。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方主人于9月11日下午把美国财长奥尼尔一行送上专机之后,北京时间当晚即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是中方的谅解精神使这次会议先于恐怖事件召开,未受干扰。这可以说是巧合,但中国人的诚意与效率带来的成果,却不能用“侥幸”二字来解释。本次对话又正值两国关系因中美撞机事件再次陷入低潮之后,会议的成功举行为中美两国元首在10月的APEC会议上正式会晤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推动了中美双边关系的改善。
2001年9月,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问题使中日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日本财长盐川正一郎出席了第八届APEC财长会。有感于会议的成功和中国的热情好客,盐川财长在会议的留言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友谊不变”。应当说,他的留言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我国还和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印度等重要发展中国家开展了机制化或准机制化的双边财金对话,积极开展了亚欧之间的多边财金对话,广交朋友,有效地推动了我双边和多边对外关系的发展。
倡导自主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如此,世界亦如此”。在蒙特雷国际发展筹资大会上,项怀诚部长用小平同志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发展的深刻认识和坚定承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不同层面的国际财经合作中也无不贯穿着“发展”这一牵动着亿万人心的主题。
中国关心世界发展事业,对于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与理念。在蒙特雷会议上,中国代表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不稳定的根源,并提出了关于全球发展合作的三点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保障平等发展;建立全球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源的力度;加强发展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自主掌握改革进程的权利。在发展援助与发展中国家自身努力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政府强调,各国人民自己的努力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援助是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努力的必要支持和补充。发展援助不是恩赐,而是矫正经济全球化收益分配不均的必需手段。中国呼吁发达国家尽快达到官方发展援助占国民生产总值0.7%的联合国既定目标;主张发达国家履行发展援助义务应成为国际标准与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多边开发机构强化其全球资金转移职能。中国在发展问题上的主张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共鸣与支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把坚持自主发展与利用国际资源、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创造了成功的典范。20年来,中国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获世界银行承诺贷款341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承诺贷款113亿美元,项目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涉及农林水、交通、能源、城建、环保、教育、卫生、工业、金融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部门。与世行、亚行的合作为我经济建设提供了长期资金,促进了扶贫和国民经济瓶颈部门的发展,为我改革开放提供了国际经验,支持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培养了各个领域的管理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与世行、亚行合作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项目为人们所熟知。例如:首次在中国引进国际竞争性招标、被称为“鲁布革冲击”的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启发了我们对市场经济最初认识的“巴山轮会议”;成功采用国际上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京津唐高速公路;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的南浦大桥、洋浦大桥等等。
中国自身的发展努力丰富了国际发展经验,成为对世界发展事业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所有这些,使得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肯定中国的发展经验。在蒙特雷会议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赞扬,美国总统布什也在大会发言中肯定了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发展的成功经验。尽管中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但中国人民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体现了自主与开放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为之自豪。
(作者为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
背景资料
▲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目前已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加拿大、中国、智利、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首次APEC财长会于1993年在美国夏威夷举行。
▲ 东盟加中日韩(10+3)财长会自1999年首次举行以来已历经4届。第5届10+3财长会将于2002年5月在上海举行。
▲ 20国集团(G20)成立于1999年9月,成员国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英国和美国。成员国的GDP总和占全球的88%,人口总和占全球的66%。
▲ 亚欧财长会议开始于1997年9月,成员国包括亚洲10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文莱、新加坡、越南、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15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瑞典)。
▲ 马尼拉框架成立于1997年11月,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中国、中国香港特区、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美国,以及相关国际金融组织,工作重点是地区经济金融形势监控,因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首次会议而得名。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