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佟宝君
[大]
[中]
[小]
摘要:
江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突出强调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指出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选贤任能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个要求很重要,也很有针对性。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只有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反腐倡廉的重大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中,危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它往往导致政治腐败,王朝覆灭。例如汉灵帝时,朝廷公开张榜卖官,那些花费巨资而得来的官吏,上任后便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财,以致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使东汉王朝崩溃。宋徽宗时,卖官盛行,官吏骤增,官俸猛涨,成为百姓的沉重负担,加剧了政治腐败,金兵乘机攻灭北宋,徽、钦二帝和宗室、百官等成为“阶下囚”,史称“靖康耻”。清朝道光皇帝屡开捐纳,捐纳得官之人,毫无廉耻,一旦补缺,贪盗搜刮,如狼似虎...
江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突出强调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指出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选贤任能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个要求很重要,也很有针对性。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只有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反腐倡廉的重大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中,危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它往往导致政治腐败,王朝覆灭。例如汉灵帝时,朝廷公开张榜卖官,那些花费巨资而得来的官吏,上任后便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财,以致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使东汉王朝崩溃。宋徽宗时,卖官盛行,官吏骤增,官俸猛涨,成为百姓的沉重负担,加剧了政治腐败,金兵乘机攻灭北宋,徽、钦二帝和宗室、百官等成为“阶下囚”,史称“靖康耻”。清朝道光皇帝屡开捐纳,捐纳得官之人,毫无廉耻,一旦补缺,贪盗搜刮,如狼似虎。清王朝的吏治腐败从此更加愈演愈烈,江河日下。
近年来,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种种影响,一些消极的甚至腐朽的东西逐渐滋生起来,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但党员干部中的违纪违法、腐化堕落案件仍时有发生。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1年,全国给予党、政纪处分的干部839998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20013人,地(厅)级领导干部2461人,省部级领导干部74人(不含军队),在这些案件中,大部分是行贿受贿、贪污等各类腐败问题。其涉案人数之多,犯罪数额之大,敛财手段之卑劣,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之高,令人触目惊心。从财政系统看,近几年,也有一批财政厅、局长纷纷落马,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违法违纪案件和苗头还在暴露。
当前,抓党的作风建设,抓廉政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抓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也就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切入点。我们要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通过进一步完善选贤任能机制,建立和健全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机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为做好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奠定组织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经济中消极因素和社会上一些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和侵蚀。如果自己不警惕、不防范,就会发生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要正确处理做人与做官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孟子曾经提出,人要有“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魏征曾说道:“骄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江总书记常以文天祥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勉励干部。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以事业为重。做人一世,为官一时。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要格外重视个人品德修养,格外珍惜党和人民所给予的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多办实事,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事业融进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之中,做一个人民称颂的好干部。
二要正确处理奉献与回报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怎样对待名利、地位和荣誉,陈毅同志曾说过:“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愧作。”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以此来不断勉励和鞭策自己。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只要我们经常想一想,有多少先烈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老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奉献,有多少自身条件并不比我们差的同学和朋友,水平并不比我们低,但他们长期在基层,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为党工作,还有什么名利不可以舍弃的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以说,那些出了问题的干部,大都是先从生活作风上被打开缺口的。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不法之徒,也总是从干部生活作风上下手,利用金钱、美色、物质诱惑等手段,来腐蚀拉拢党员干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同他们个人生活不检点、道德操守不佳、人格力量不强有相当关系。我们党八十年来历久弥坚,一靠手中掌握着真理的力量,二靠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党员干部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可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个别财政干部所犯错误的沉痛教训,是他们用自己的政治生命为我们写成的警示材料,应当成为我们明断得失的一面镜子。
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反对提高生活水平,也不是要求领导干部都去做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我们反对的是挥霍公款,损公肥私,假公济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只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改善。这是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党为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必须的。我们既然选择并投身了这个党,选择并投身了财政工作,就应该自觉地正确对待和处理名利,真正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做一个堂堂正正、上不愧国家、下不愧民众的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
三要正确处理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财政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财权,要做到“位高岂敢忘忧国,权重不移公仆心”。正确认识并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对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政府公务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自觉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努力成为一个有高尚追求的人,成为人民群众爱戴的财政干部,这是每一位财政干部所应有的基本志向。如果把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牟取私利的手段,就必然导致私欲膨胀,那是很危险的。“舟必漏而后水入焉,土必湿而后苔生焉”。对于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心有所图之时,就是防线瓦解之日。河北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孟占表、云南省财政厅原副厅长魏晓雄、沈阳市财政局原局长李经芳、宜昌市财政局原局长胡庆洋、秦皇岛市财政局原局长姬向午等违法犯罪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应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一世清名。
三、强化监督管理意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我们在编写《财苑警示录》的过程中,对39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这些典型案例令人痛心和惋惜,财政干部违法犯罪的教训是十分惨痛的:失掉自己,从财政干部到身陷囹圄,葬送掉了大好前程,堕入罪恶的深渊;失掉家庭,由于本人的堕落,导致家庭幸福的破灭,给家人带来永远也无法抹掉的痛苦和阴影;自绝于党和人民,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哺育培养,败坏了财政干部的形象。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思想霉变是内因,也是主因,而监督不到位、软弱乏力则是重要的外因。现在,监督乏力,且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监督是雾里看花,形有实无。上级领导对下属进行严格监督负有重要责任和义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往往对下级疏于监督。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对下级不是以个人品德和工作绩效论优劣,而是搞亲亲疏疏、拉拉扯扯,放弃监督;有的领导干部感情用事,借口“没有功劳有苦劳”,对部下迁就袒护,不去监督;有的领导怕得罪下级而丢选票,只要事不关己则不闻不问,回避监督;有的领导与下级同属“一张网”,利害相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不敢监督;也有一些领导忙于事务,且以“用人不疑”为由放松监督。
2.同级监督是缩手缩脚,软弱无力。目前,同级干部或同一个领导班子成员间的监督,由于受庸俗关系学的影响,顾忌重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同级监督变成泡影。
3.下级监督是纸上谈兵,名存实亡。一些缺乏民主自律意识的人担任领导后,自恃高人一等,骄横跋扈,将管辖范围当成自己的家天下,对敢于监督或提不同意见的同志,视为“眼中钉”。下级“寄人篱下”、利益攸关,遂生依附心态,把领导看成是自己升降进退的决定因素,事事附和随从,为了取悦上级而放弃原则甚至同流合污。还有的下级存有种种顾虑或畏惧心理,怕监督上级招致非议和打击报复,明知不对,只好少说为佳,或避而远之洁身自好。
4.群众监督是水中望月,徒有虚名。普通群众对本单位的重大决策缺乏参与了解,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业务活动、社交往来和家庭状况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故意将一些本应公开的公务活动和重大事项神秘化、隐蔽化,该报告的不报告,该公开的不公开,群众想监督却无从下手。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利害得失,只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权力的监督意识明显减弱。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加强监督,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建立“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机制”。“不想腐败”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使人“不想腐败”;“不能腐败”就是要进行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堵塞漏洞,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使人“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就是要严肃执法执纪,使人“不敢腐败”。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主要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真正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好干部的入口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严把干部入口关,强化、深化、细化干部提拔任用的考察工作,防止考察流于形式,走过场。近年来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有很多都是由于考察流于形式,本来有问题而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也熟视无睹而照样提拔使用。胡长清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二是切实解决对干部的监督问题,使监督不流于形式。我们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规范行为,严于律己,经常反思自我、解剖自我、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但自律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效的。加强干部廉洁自律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监督绝不能成为只说在嘴上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党组织对党员和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的实践中去。
三是纪检部门要加强对干部考察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对落实干部考察任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流于形式。
(作者为监察部驻财政部监察局局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