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预算编制范围上有新突破。教育经费预算不仅实行部门预算,而且实行完整的综合预算。各高校和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收入不仅包括财政补助收入,而且必须包括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除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外,还包括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支出、自筹基建支出等,此外大宗仪器设备购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这些都增加了年度预算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2、预算编制层次上有新突破。按照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人员经费按照定额标准编制到二级单位,专项经费细化到项目、分解到高校和单位,在预算之初就避免二次分配问题,增强了预算的预见性和到位率,使各高校和二级单位在预算年度开始,就能够统筹安排预算内外的资金,尤其是专项经费,避免了“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
3、预算编制程序上有新突破。教育部门预算不仅采取了“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而且在参考学校近三年的财政拨款、预算追加、经费执行等情况的基础上,将经费预算细化到二级单位,经综合平衡提出草案,经省人代会审查批准后予以下达执行。这样,不仅增强了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而且也体现了预算编审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4、预算编制方法上有新突破。对各单位预算编制的方...
1、预算编制范围上有新突破。教育经费预算不仅实行部门预算,而且实行完整的综合预算。各高校和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收入不仅包括财政补助收入,而且必须包括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除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外,还包括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支出、自筹基建支出等,此外大宗仪器设备购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这些都增加了年度预算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2、预算编制层次上有新突破。按照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人员经费按照定额标准编制到二级单位,专项经费细化到项目、分解到高校和单位,在预算之初就避免二次分配问题,增强了预算的预见性和到位率,使各高校和二级单位在预算年度开始,就能够统筹安排预算内外的资金,尤其是专项经费,避免了“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
3、预算编制程序上有新突破。教育部门预算不仅采取了“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而且在参考学校近三年的财政拨款、预算追加、经费执行等情况的基础上,将经费预算细化到二级单位,经综合平衡提出草案,经省人代会审查批准后予以下达执行。这样,不仅增强了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而且也体现了预算编审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4、预算编制方法上有新突破。对各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基本统一,按照财政的定额标准算账,可以略作调整,但财政批复预算后,二级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必须是“一本账”。在具体方法上,按照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细化了各高校的编制结构,实行分类供给,增强了人员经费安排的科学性。
5、预算编制管理上有新突破。明确将预算安排与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后勤改革、学校编制等相结合,强化了预算的宏观管理意识,同时初步建立了各高校基础资料信息库,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了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