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年,各地财政部门组织了《会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经过检查发现,乡镇教育部门一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损失浪费严重。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违纪单位普遍金额大。去年某市财政部门先后对所属乡镇教育系统内的66个单位进行检查,发现存在财经违纪问题的单位有54个,占被检查单位总数的82%,违纪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与当年该市乡镇可用财力总额相当。
2、违纪手法多种多样。在检查中发现,被检查单位所涉及的违纪问题共有10多个类别,包括私设小金库、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支出不合法票据、乱发津补贴、乱收费、私费公付、逃避财政专户管理、无据收费和白条收费、虚列支出、隐瞒收入、超计划投资基建、不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等。
3、会计基础薄弱。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资格;有的单位违背财务管理基本原则,会计、出纳、现金物资保管一人兼;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业务不规范,包包账、卷卷账,有总账无明细账,有账无凭证,有凭证无经手人或审核人签字等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
乡镇教育部门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财务人员素质低,会计法规知识贫乏。据调查,乡镇...
去年,各地财政部门组织了《会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经过检查发现,乡镇教育部门一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损失浪费严重。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违纪单位普遍金额大。去年某市财政部门先后对所属乡镇教育系统内的66个单位进行检查,发现存在财经违纪问题的单位有54个,占被检查单位总数的82%,违纪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与当年该市乡镇可用财力总额相当。
2、违纪手法多种多样。在检查中发现,被检查单位所涉及的违纪问题共有10多个类别,包括私设小金库、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支出不合法票据、乱发津补贴、乱收费、私费公付、逃避财政专户管理、无据收费和白条收费、虚列支出、隐瞒收入、超计划投资基建、不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等。
3、会计基础薄弱。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资格;有的单位违背财务管理基本原则,会计、出纳、现金物资保管一人兼;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业务不规范,包包账、卷卷账,有总账无明细账,有账无凭证,有凭证无经手人或审核人签字等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
乡镇教育部门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财务人员素质低,会计法规知识贫乏。据调查,乡镇中小学大部分财务会计人员都是兼职,真正具有财会专业知识的少。从事会计工作后,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会业务培训。据了解,不少镇级教育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对《会计法》“只知其名,不知其内容”,对《预算法》、《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等财经法规知之甚少。
2、配套工作未跟上,强化管理难到位。为强化管理,实行源头治腐,在会计管理方面,大部分乡镇实行了“财政专户管理”、“收支两条线”、“零户统管”等一系列会计制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由于相关配套措施未跟上,如票据管理等,影响了会计管理制度改革后的运行效果。
3、财政支撑能力弱,支出需要难保证。以某县为例:2000年全县乡镇可用财力为3928万元,仅乡镇教育部门人员工资一项就需6389.3万元,占可用财力的163%。这种客观存在的镇级财力无法满足镇级教育事业支出的突出矛盾,使得教育部门采取集资、捐资、借资、提高正常收费标准、自制收费收据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收入不入账、账外设账等违法违纪手段逃避财政监管。
4,教育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效益低。学校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教育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据对某县的调查,一个镇平均有1-2所中学,一个行政村平均有1-2所小学,小学1-6年级不足100名学生的学校和教学点占15%,这种规模过小,教学点过于分散的状况,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教育事业费支出负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5、违纪处理偏轻。在查处财务违纪问题时,往往对责任人处理偏轻,使违纪者认为违纪成本低、风险小,难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乡镇教育单位财务违纪问题的长期存在,已严重危及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1、加强财经法纪教育,提高教育系统会计执法人员素质。一是严格执行会计培训教育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会计法律法规培训班,对乡镇教育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进行《会计法》和相关财经法规教育,增强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维法意识,提高自身法律法规素质。二是严格执行会计资格认定制度,坚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的,建议主管部门调整其职务或工作岗位。

2、壮大镇级财政实力,确保教育支出需要。一是通过加强财源建设,夯实镇级财源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镇级财力不足的问题,确保乡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收入质量,做到应收尽收、依法征收。三是完善措施,把部门预算、零户统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等一系列改革落到实处,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
3、调整镇级教育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学校结构。要撤销生源不足的村小和教学点,将闲置的校舍进行拍卖、租赁,从而增加教育经费来源,降低教学成本。二是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压缩行政费用支出。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教育部门行政、教学岗位人员编制,对富余的行政管理和教师人员实行下岗分流,鼓励其自谋职业。三是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控制教育部门的人、车、话、会费和接待费支出,对公用经费实行定项定额管理。
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在票据管理方面,要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票据撤销12小时服务制度和定期上门服务制度。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要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保证用款单位所需资金能够及时划拨到位。在零户统管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为被管理单位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随时反馈资金运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一切收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财政统一供票,银行统一代收,特殊边远地区实行学校代收,财政部门对其定期结算,结算资金存入银行,实行专户管理;对乡镇教师工资推行县级统发制度,建立教师工资专户,解决教师工资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完善乡镇零户统管办法,取消学校在银行自行开设的账户,将财务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支出实行报账制管理,提高教育资金运行质量和财政的监督质量。
5、严管重处违纪行为,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要督导各学校认真落实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学校的各项收费政策、收费项目和标准要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建立违纪收费举报制度,对群众举报的违纪问题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要给予奖励,对违纪者要严肃处理,实行“摘帽子(撤职、降级)、挪位子(调离工作岗位)、拿票子(对直接责任人个人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通过加大违纪者的违纪成本,让违纪者“望而却步”,从而达到源头治理违纪行为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