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五一”旅游黄金周,对湖南湘西自治州旅游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转折和起点:该州凤凰县接待旅游者12.8万人次,旅游业提供的收入达2900多万元,第一次跃居湘西州各县市榜首,笔者认为,原预计在5年之内达到的赴凤凰年旅游人次过百万的目标,有可能提前在2003年甚至2002年实现。

凤凰县是一个集人文景观、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多种类的旅游景区。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色居民建筑120栋、石板古街道20多条以及保存完整的古县城址黄丝桥古城(建于唐代)。特别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南方长城在凤凰境内一段的确认,更使凤凰的旅游景点画龙点晴、锦上添花。凤凰毗邻地市多,交通上的“两点一线”大通道即将形成,即南有贵州铜仁机场(离凤凰仅28公里),北有张家界机场,两个空港之间已计划用高等级公路贯通,新凤凰火车站也拟争取升格为停靠特快的市级站。随着上述交通骨架的建成,在湘西凤凰这一带,将形成一个南进(从铜仁机场或新凤凰火车站进来)北出(在游览了凤凰、吉首德夯、永顺猛洞河、芙蓉镇及张家界后,从张家界机场或火车站离开)或北进南出的交通新格局、旅游新热线。
由于中国南方长城保留较为完整的一段在凤凰的确认,使“凤凰”一鸣惊人,一时间,游客蜂涌而至,旅游热潮瞬间形成,使凤凰人又惊又喜,一些潜在的矛盾也随即凸现出来。概括起来,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景点与周围环境不够协调(如周长仅686米的黄丝桥古城,城内即建有100多户民居),景点的附属设施不够配套(如南方长城、黄丝桥等主要景点,至今还没有像样的卫生间和停车场),景点的整体美感不够统一(存在脏、乱、差现象),景点的管理水平不够标准,开发与财力的矛盾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尽早实现凤凰年旅游人次过百万,必须抓紧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治景区,完善设施。按照弘扬历史文化、恢复古城风貌,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凤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实行“五个结合”,即上下结合——地方与上级各负其责;大小结合——大的要着眼于整个湘西州的生态、环保、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小的侧重于凤凰古城区的整治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远近结合——远的是3至5年的整治保护计划,近的是今年年底前的整治内容和步骤;城乡结合——既对县城规划区内进行综合整治,又考虑重点乡镇;虚实结合——既整治卫生、环境、抢救恢复景点、文物,又制定古城整治保护规划、条例、法规和文化建设,全面构架和开展生态、交通、违章违法建筑、安全、文物等五个方面的整治。通过整治和恢复性的建设,充分挖掘凤凰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湘西乃至中国西南文化旅游区中一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与民族风情的历史古城景区。
(二)扩大宣传,搞好服务。把对凤凰的旅游宣传促销列入湘西州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全民促销旅游的良好风气。在这方面,一是精心设计凤凰旅游的主体形象,提升“凤凰”二字的无形资产;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运用传统的、现代的手段促销;三是在参加对外经贸活动、招商引资等活动中进行促销;四是加强与张家界、铜仁、怀化、宜昌、桂林等周边旅行社的合作,探索联合兴办以资金为纽带的旅游企业,加大招徕游客的力度;五是利用名人效应促销,可在凤凰创办一所沈从文文学院、一所黄永玉画学院,挂靠吉首大学或其他大学,2002年着力办好沈从文诞辰100周年学术纪念活动。
提高服务质量,搞好高品位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促销的重要基础。在凤凰,各类旅游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且素质不高,这将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要采用旅游专科学历培训、旅游职校职业培训、旅游上岗证书培训、旅游企业自行培训员工及向外公开招聘人才等办法,尽快提高凤凰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各类专业人才达到从业人数的40%以上。通过培训,为游客提供一流的导游、一流的交通和食宿服务,使游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三)突出地方特色,开发旅游商品,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开发旅游商品是发动千家万户办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来凤凰的旅游者人均旅游商品消费仅5元钱左右,而全省是50元,全国是100元。如果搞到全省的水平,一年旅游100万人次,就能增加收入5000万元。凤凰有很多独特的民间工艺和土特产品,如蜡染画、民族织锦、民族服饰、民族银器、地方特色食品、盆景、根雕、石砚等,很受游客欢迎,但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和文化品位,要立足本地的资源和技术,启动内部活力,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的引导,在投资、信贷、税收、材料供应、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构思开发出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旅游商品,以增加群众收入,促进脱贫致富。
(四)转换机制,多方筹资。凤凰旅游区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要承担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其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比如旅游高峰期日均接待1万多人次,而该县的客房仅能接待2000多人,其中上星级的仅200多个床位。据初步统计,凤凰古城急待整治的工程项目有35个,共需投入资金10个亿。面对这么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转换机制,多渠道进行筹措。首先,州县财政要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点旅游开发专款,以体现加大对旅游业投入的引导示范性作用,促成旅游业成为一大财源支柱。同时,可从宾馆饭店、旅游车辆中分别按床位和座位数征收旅游附加费,从旅游门票收入中提取部分旅游开发费,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并专户管理和使用,以壮大政府投入实力。其次,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和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凤凰县城有特色的民居多,可发动改造为家庭旅馆,以缓解游客食宿紧张的矛盾。沱江两岸需要整治的不规范民居多,可采取“统一部置,签订协议,以户整治,先垫后还”的办法,来加速民居整治的步伐。第三,搞好项目申报和招商引资。积极争取旅游国债资金和国家西部开发资金的投入。同时,提供优惠环境吸引外商来投资开发旅游业。对那些独立性强的景点,如黄丝桥古城,更是可以优先考虑招商引资。第四,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凤凰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政府以景点经营权入股,景点所在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州内外老板以资金入股,各方配合,精心运作。
(五)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湘西州要像当年抓张家界那样抓凤凰,凤凰要像当年抓烟厂那样抓旅游。为迎接凤凰年旅游人次过百万的到来,必须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要求,来统筹考虑、建立健全景区科学统一的管理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使景区的管理在较高的层次上一步到位。特别是景区门票的管理,财政一定要早参与,以少走弯路,使旅游业的增收最终体现在财政收入的增长上。
(作者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助理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