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李峰: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奋力谱写山东财政改革发展新篇章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峰
来源: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2/12/12

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奋力谱写山东财政改革发展新篇章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峰



党的二十大诠释了我们党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非凡成就和制胜法宝,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道路,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财政部门将在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中自觉寻标定位,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财政力量。








更加坚定自觉地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财政部门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做具体服务和保障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财政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始终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更好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等立场观点方法,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财政工作。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自觉把财政工作放到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加大对重大战略、重要任务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力度,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更加坚定自觉地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到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财政部门必须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更好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器”作用。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实施财政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现代财税政策机制,用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普惠性调节手段,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好发挥财政体制的“风向标”作用。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力分配、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转移支付等政策设计,更加注重激励约束,形成“发展质量越高、得到实惠越多”的鲜明导向。更好发挥财政杠杆的“放大器”作用。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和市场化理念,灵活运用市场化政策工具,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更加坚定自觉地把“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财政部门将抓住用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全力支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政策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用好排污权交易等政策工具,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支持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动矿山修复治理,服务保障矿产勘查开发转型升级,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支持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健全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财政政策措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







更加坚定自觉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财政部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保持民生投入“优先级”。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健全多元化的民生投入保障体系,鼓励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增加民生领域投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筑牢基本民生“压舱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资金保障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支出,办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卫生、住房等民生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合理划分省与市县的民生支出分担比例,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注重民生保障“可及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更好地统筹需求和可能,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探索实施民生支出政策备案制度,确保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







更加坚定自觉地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到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十年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也是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财政部门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完善基层“三保”财力保障、审查监控、库款调度、发展激励、责任追究、应急处置“六项机制”,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坚决兜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债务“借、用、管、还”闭环管理,有序化解存量政府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守住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社会稳定等“一排底线”。







更加坚定自觉地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财政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和财政业务工作融合推进,用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业务工作,用业务工作成效展示和体现党建工作成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驰而不息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纠治“四风”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持续加大反腐败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