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财政科研工作
2018年,在财政部党组正确领导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在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再创佳绩,服务中央决策和财政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智库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提升。
一、以政治建设统领智库建设
一是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党组织。把政治学习列为固定议程,各支部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党组织。二是探索党建与科研工作的融合路径。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任务、方针、政策确定科研选题。专题组织开展《财政与党的执政能力研究》等课题研究。三是注重加强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作用,通过思想教育、学习党史党章等多种形式上党课,组织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党日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四是注重开展党建活动的宣传。营造学习党纪党规的氛围。全年编印《党建活动简报》33期,向《财政部党的建设简报》《政工信息》《纪检论坛》投稿共9篇。向财政部机关党委报送2017年度“三优”论文77篇、调查报告19篇,其中37篇论文和19篇调查报告获奖。
二、全面推进高端智库建设,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深入,重点调研活动稳步推进。一是组织重大课题研究。...
财政科研工作
2018年,在财政部党组正确领导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在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再创佳绩,服务中央决策和财政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智库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提升。
一、以政治建设统领智库建设
一是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党组织。把政治学习列为固定议程,各支部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党组织。二是探索党建与科研工作的融合路径。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任务、方针、政策确定科研选题。专题组织开展《财政与党的执政能力研究》等课题研究。三是注重加强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作用,通过思想教育、学习党史党章等多种形式上党课,组织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党日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四是注重开展党建活动的宣传。营造学习党纪党规的氛围。全年编印《党建活动简报》33期,向《财政部党的建设简报》《政工信息》《纪检论坛》投稿共9篇。向财政部机关党委报送2017年度“三优”论文77篇、调查报告19篇,其中37篇论文和19篇调查报告获奖。
二、全面推进高端智库建设,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深入,重点调研活动稳步推进。一是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下达了13项
国家财政工作概况
年度研究任务,均已完成并上报成果。二是开展“百企”调研活动。中宣部组织开展的“百企”调研活动,财科院承担了“三一重工”等5家企业的调研。调研结束后,中宣部择优57篇报告,出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丛书《改革开放与中国企业发展》,财科院上报的“三一重工、中国林业、格力电器”三篇报告入选;中央媒体重点宣传33家企业,中国林业、三一重工入选。三是报送智库研究成果。向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报送《财政智库专报》30期,其中《科研“松绑”政策执行到位尚需补短板》被《国家高端智库报告》采用,另有3期被部分采用。
(二)智库品牌建设不断巩固,品牌效应日渐增强。一是出版智库丛书和智库报告。组织出版《降成本:2018年的调查与分析》等3本智库丛书和《世界主要国家财政运行报告(2018)》等3本智库系列报告。二是出版多部专著。《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8)》《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公共风险论》等专著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反响。三是举办新知大讲堂。组织“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等为主题的3期“新知大讲堂”。新知大讲堂自推出以来,高端交流品牌效应凸显,有效扩大了财科院学术交流的社会影响力。四是举办大型学术活动。与世界银行合作举办“全球经济展望和经济风险形势”研讨会,举办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8学术论坛、第三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等17场大型学术活动,其中《降成本:2018年的调查与分析》等智库成果发布后,多家中央主流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三)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智库宣传工作。一是刊物影响力再上新台阶。《财政研究》《财政科学》分别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新刊入库期刊”。积极探索和创新刊网融合的新方式,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二是主动发声引导舆情。就全国“两会”、中美经贸摩擦、改革开放40年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通过主流媒体主动发声,正向引导社会舆论。三是畅通和发展新媒体平台。构建新媒体传播平台,形成了由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8个微信公众号组成的新媒体平台矩阵,宣传财科院专家观点,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四)智库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财科院在综合影响力智库排名中位列第18位,比上年上升4位,多项指标排名均提升。在《清华大学智库大数据(2017)》中,财科院在“中国智库大数据指数评级”中被评为A+,在全部101家党政部门智库中位列第6。
三、拓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一)“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共派出11个学术交流出访团组(个人),分赴印度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DRC-NITI)对话会、芬兰国际财政学会(IIPF)第74届年会、格鲁吉亚和意大利等进行交流访问,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选派5名研究人员赴国外知名大学访学交流,拓展研究人员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国际智库在协助政府推行政策主张的话语模式和
主要方法。
(二)“请进来”,开展智库交流。组织接待世界银行、日本驻华大使馆、韩国财政部等29次国际、国外机构及专家来院访问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多家机构表示期待与财科院进行深度合作。
(三)开展多项跨国研究。与世界银行就“中国财税改革热点问题”“2011—2020年中国减贫战略下的公共支出”等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中国财经改革经验》项目和两项课题研究。与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合作举办主题为“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的第三届中日财政智库研讨会(2018)。与韩国发展研究院联合进行课题研究。
(四)拓展智库平台。一是应邀加入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该联盟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联合财科院等18家宏观经济研究领域重要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更好地承担新时代高端智库建设的责任和使命。二是加入美国研究智库联盟。该联盟由国际财经中心联合财科院等18家机构共同发起,拟加强对美综合研究,为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和改善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设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北京税务博物馆设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实践样本。
四、更加注重科研针对性,服务决策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对接相关部门,服务高层决策。一是参与国家治理。刘尚希院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委聘请的特约监察员,认真履职,服务国家决策,参与国家治理。多位专家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室等国家决策部门的报告会、研讨会,为财税体制改革和发展咨政建言。二是参加国务院大督查。选派6名专家参加国务院大督查,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和有关部门一致好评。4名同志被评为优秀督查队员,部分专家参与撰写的督查专刊获得了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专门致信表示感谢。三是积极建言献策。接受并报送国办、中办等有关决策部门约稿14篇,8篇报告被采用。财科院研究成果3篇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5篇获部领导批示,3篇获其他省部级领导批示,40余篇研究报告被各类内参采用。四是承担课题评估任务。组织评审财政部交办的部机关课题评审95项,其中财政部委托课题33项,部省共建课题62项。五是开展智力扶贫。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定点扶贫工作的整体部署,派出专家赴湖南平江县和云南永胜县开展“扶智扶贫”。
(二)聚焦宏观、战略、前沿问题,推进重点课题研究。一是院内课题。开展13项计划课题、5项招标课题、4项中青年招标课题和6项全国财政科研协作课题研究。二是委托课题。立项横向委托课题30项,接续课题结题12项。参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重大课题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三是社科、自科基金课题。报送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相关任务5项。四是编发内刊。印发《研究报告》50期、《财政研究简报》34期、《科研专报》8期、《外国财经动态》8期、《财
科金融论坛》4期、《社会保障动态资料》5期。
(三)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增强服务决策的时效性。组织第3次“降成本”调研。调研采取线上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1+5+1”模式,对企业成本情况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考察和分析。多项调研成果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决策部门采用,并获财政部领导肯定性批示。“降成本”课题组成果荣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国策奖”,入选中国智库索引(STTI)2018年度精品成果。组织第4次“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调研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专题,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选择代表性省份进行实地调研,成果发布后社会反响热烈。
五、以提高质量为目标,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一)主动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升级课程体系规划,加强教材建设,完善导师遴选机制,丰富教学方法,举办财经大讲堂等等方面。
(二)多措并举推动招生改革。一是招收推免生。通过举办第一届“财科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选拔出了35名推免生,生源全部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二是博士招生实行考核制。通过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生。三是大幅降低在职博士比例。从2019年起大幅降低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
(三)围绕研究生教育4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召开研究生教育40周年座谈会,回顾财科院研究生教育走过的光辉岁月,听取各方对办好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制作了《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纪念画册》,回顾历史,激励来者。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供稿,闫晓茗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