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1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职能作用、统筹资金保障、锐意推进改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对标看齐抓落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等宏大场景,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的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全区社会保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趋势性把握,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善作善成的坚定决心,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全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景图”。
二...
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职能作用、统筹资金保障、锐意推进改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对标看齐抓落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等宏大场景,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的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全区社会保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趋势性把握,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善作善成的坚定决心,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全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景图”。
二是服务大局显担当。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全区发展大局,将发展所需、人民所盼与财政所能有机结合,找准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的定位,打出加大支出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支出质效“组合拳”,兜牢民生底线,打牢发展基础。2012—2023年,全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累计超1.4万亿元。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区脱贫攻坚大局,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衔接,脱贫攻坚期内共筹措资金160亿元实施健康扶贫,筹措资金83亿元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给予补助,筹措资金433亿元对困难群众给予救助补助,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及时出台就业帮扶、社会保险、医疗健康等政策措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大力度促进就业增收。落实就业优先战略,2012—2023年,全区财政就业支出从12亿元增加到30亿元,年均增长8.69%。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2.93万人,农民工总量从1165万人增加到1323万人。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2012年的37614元增加到2022年的94766元。发挥社会保障的经济运行“减震器”、“稳定器”作用,实施社会保险“降、缓、返、补”一揽子政策,累计减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238亿元,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149亿元,有力助推全区经济稳增长,有力促进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是全方位增进健康福祉。支持实施健康广西行动,2012—2023年,全区财政卫生健康支出从253亿元增加到714亿元,年均增长9.9%。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2012—2022年,全区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从4.47张、1.91人、2.36人大幅提高到6.77张、2.75人、3.82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从0.97人大幅提高到3.08人。2012—2021年,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75.11岁提高到78.3岁。2012—2022年,全区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6.51/10万人、5.65‰、7.89‰大幅下降到9.68/10万人、2.63‰、4.0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6.98%大幅提高到23.15%。
三是稳步骤提高待遇水平。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调整,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2012—2023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从539亿元增长到2330亿元、年均增长14.23%,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从58元提高到168元,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发放标准从700元提高到1750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78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15元提高到520元。2019—2023年,全区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2021—2023年,全区残疾人免费基本康复服务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率和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十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78万个,连续五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制发优待证83万张,175个景区提供首道门票减免优惠。
四是高标准打造人才高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锚定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人才高地目标,支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加大对人才小高地、博士后“两站”、创新实践基地、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等引才聚才平台的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实施“技能广西行动”,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2012—2023年,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从123万人增加到320.19万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从12.7万人增加到38.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从324.87万人增加到820.7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从48.79万人增加到181.37万人。
来源:视觉中国
一是以改革激活发展新引擎。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事业发展最需要、工作推进最困难、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项,深化深层次改革攻坚,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资金基金管理改革提质增效。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形成权责清晰、依法规范、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明确就业补助、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项目事权和责任划分,制定养老保险分担机制。完善“财政牵头、部门配合、沟通协商、共同推进”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机制,从2013年起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同步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蹄疾步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自治区级统收统支,积极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较早建立自治区统筹险种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基金统筹级次提升后制度可持续发展。2012—2023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99万人增加到343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4987万人增加到51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243万人增加到54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312万人增加到636万人。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发力。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救助制度以及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创新采取“按户施保”与“按人施保”相结合做法,推行居住地申办低保、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乡镇、社会救助无纸化审批、“党建+社会救助”等改革。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府投入机制,构建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出台全区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强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率先整省区推进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和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药品和耗材常态化集中采购机制,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二是以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创新出台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精准满足实体经济企业用工、人才、技能等需求,助推全区经济企稳回升。支持创新开展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在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不降低医疗护理员收入的前提下,扩大医疗护理员供给,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支持构建地中海贫血防治“广西模式”,针对地中海贫血高发特点,实施五项地贫防控免费技术服务,防止重症地贫儿出生。2023年起将全区距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城乡居民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全部纳入政府代缴范围,不再区分农村和城镇户籍,支持巩固边防、稳定边疆。
三是以开放提升发展新能级。坚持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行业优势和广西独特区位优势,加强与东盟共挽,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重点支持举办首届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合作与开发论坛暨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连续举办四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开展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卫生专场交流活动,开展赴东南亚和非洲的援外医疗合作,高水平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发试验区、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提升广西乃至中国社会保障领域要素全球配置能力和服务能级,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大湾区相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建设,支持深化粤桂劳务协作,与云南省等12个省份签订珠江流域用工联盟暨省际劳务协作框架协议,与广东省等8个省份签订人社服务跨省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省、湖南省高质量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全区各族群众享受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加便捷的人社服务、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
责任编辑 梁冬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