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实现历史性转移,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财政资金投入保障、优化政策供给,统筹推进“三农”领域重点任务,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粮食安全方面的支出作为重点优先予以保障,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加快补齐大豆油料等供给短板,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加强农业防灾救灾和水利救灾保障,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接续做好巩固衔接投入保障工作,支持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聚焦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突出产业振兴,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各级财政部门要支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各级财政部门要支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挖掘经营增收和务工增收潜力;支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支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刚刚破题,更为艰巨繁重的任务还在后面,决不能松劲歇脚,更不能换频道。各级财政部门要坚定信心、铆足干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大的财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