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助推黑龙江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袁蓓|赫天涵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数字化赋能外贸转型已经成为推进外贸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外贸数字化转型,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工作。2022年,黑龙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历史新高,达到2651.5亿元,较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列居全国第五。
数字化助推外贸保持快速增长
一是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持续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工作部署,聚焦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发展,强化数字化载体支撑,相继制定出台《黑龙江省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黑龙江省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落实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通知》等,这些政策着重于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化方式扩大外贸规模,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予以补贴支持。如,对年进出口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跨境电商企业,每100万元奖励1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的企业,所属地方政府给予入驻平台费和宣传推广费不超过50%补贴;给予省级海外仓一次性100万元奖励。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为激发外贸主体发展活力,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做好跨周期调节,推进黑龙江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由商务、海关、税务、外汇、财政、金融等部门联合建立黑龙江省贸易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省政府办公厅分管副秘书长和省商务厅厅长担任召集人,各地方政府分管副市长为主要成员,并由省商务厅承担联席工作会议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细化职责分工,既加大对数字化转型政策的研究,也能进一步提高数字信息共享水平,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统筹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项措施的实施进度。
三是多点发力打造数字化电商发展集群。抢抓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机遇,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设了国内首个省级服务平台——黑龙江省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免费面向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实现通关数据报送全流程线上化便利化,标志着全省跨境电商产业数字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黑龙江省商务厅在全省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支持培育省级直播电商共享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带动全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四是构建错位发展布局。立足于省内各地市的原有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禀赋,坚持打造特色突出、融合互动、协作发展、特色鲜明的新型错位发展布局。在确定各地市未来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力争加快形成以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引擎、以中国北方跨境电商物流中心为枢纽园区、以哈尔滨空港跨境电商物流园为物流承载区、以哈尔滨新经济产业园为创新新区、以哈尔滨自贸片区为综合试验园区、以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对韩合作承载区、以其他县市开发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为支撑的“6+N”错位发展布局。各园区结合当地特色优势,帮助小米、海尔、创维、海信等百余家一线品牌出海,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
当前外贸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字+”政策门槛过高,“数字化”供给支持力度有限。在目前黑龙江已经出台的有关数字赋能的政策中,部分优惠政策设置的条件使许多中小外贸企业无法享受相关政策。尤其是需要政策支持的、刚刚起步并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往往无法满足补贴条件,影响了“数字+”政策的效果。
二是“数字化”外贸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发挥不够显著。加速产业数字化的关键是持续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进一步释放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起步早、发展好的优质外贸企业进行数字化提升有较好的基础条,应从政策引导等多方面,优先支持这些企业数字化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效应,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中小外贸企业。
三是数字化复合型外贸人才紧缺。随着外贸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人才需求缺口持续放大,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外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创新性高端人才的需求,而目前这方面创新性高端人才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外贸人才需求。
数字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全力优化外贸货物和服务“数字化”供给侧。一是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积极实施从出口到加工战略。减少中间投入,引入更多数字化先进技术,注重数字平台建设,推动整体制造业数字化建设,不断改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品牌,改变传统加工贸易低效现状。二是实现外贸产业之间的数字化互通互融。利用现有集群优势,依托数字化提升融合度,将黑龙江省优势的农产品、木材、畜牧业等产业与外贸产品结合,通过电商网络等渠道,加大信息互通,使初级产品得到深加工后再出口,有效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商品附加价值。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积极宣传数字化转型的优势,解读数字技术研发补贴的相关政策及落地措施,鼓励本土外贸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四是进一步改进外贸配套设施及服务。外贸数字化转型不能单靠外贸产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物流、电商等其他行业的配套设施建设及服务的优化,要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加快配套的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位于黑龙江东宁的国家级木耳批发市场。刘永恒 摄
树立“数字化”外贸企业典型,优化外贸主力供应商。一是鼓励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并购重组拓展产业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区域专业化的数字化高端产业集群,引导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远东试验区等重点发展试验区,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高端化发展。二是鼓励中小外贸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技术创新,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和独创性产品,形成出口特色商品、服务和竞争优势。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进出口交易会,搭建网上展会平台,引导扩大市场份额。三是由实力雄厚的企业牵头,加强原材料采购、商品生产、出口、支持服务等价值链的线上合作,整体推进外贸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注重培养复合型数字外贸人才。一方面建立外贸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外贸重点领域人才数字化培养基地,推动企业与高校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精心培育产业链各环节紧缺人才,加强支持院校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留住省内高层次人才,引进省外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数字教育平台,打造龙江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立一支精通外语、专业能力强、精通信息技术的外向型人才团队,使之精准对接国际市场。
【本文为黑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课题(2022B13);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JB1423258)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