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雅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勇
四川省雅安市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靶向发力,不断探索,深化改革,切实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为打赢雅安三年跨千亿收官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2020—2022年,在四川省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中雅安市连续三年被评为一等次,2022年被评为市(州)第一名。
锚定目标,谋篇布局,嵌入政府治理全过程
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承载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厚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管理中重要一环,其健全发展对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的主动出击、谋篇布局。
以绩效管理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雅安财政通过绩效管理,强化结果导向、成本效益、责任约束,将“花钱”和“办事”相结合,将着力点从财政收支扩展到财政资源配置和项目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推动政府效能提升。
以绩效管理助推雅安高质量发展。雅安财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这个总任务,锚定“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总定位,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意识,以绩效管理助推项目管理提质增效,形成了以绩效促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的良性循环。2022年雅安市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7亿元,同口径增长19.72%,同口径增速居全省第1名。通过绩效管理,把有限的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雅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以绩效管理助推全市经济总量“跨千亿”。为实现全市经济总量“跨千亿”的目标,雅安市规划了“做强工业、旅游业‘双引擎’,夯实城市、交通‘双支撑’,构建一北、一南‘双平台’,兜牢民生、安全‘双底线’”的实现路径。雅安财政锚定目标,一是以“绩效”抓项目,突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管理。实施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再根据绩效管理成效积极向上争取,形成良性循环。2022年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55.07亿元,同口径增长31.6%;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6.5亿元,增长50.28%,增速创历史新高。二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取消不必要支出,统筹更多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年预算按16%、1.26%的比例分别压减市级部门公用经费、“三公”经费,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再次按不低于25%、55%的比例进行压减。三是将资金分配与绩效结果挂钩,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推行事后奖补方式,明确奖补条件、程序、标准等,鼓励各县(区)干事创业,特别是在更新改造、项目引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主动作为。
上下贯通,纵横融合,打造绩效管理体系支撑
雅安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为“一个中心”,推进方案+实施方案为“两个路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工作制度为“三个落脚点”,形成了18个配套制度,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管理基础、结果运用、管理责任、考核监督五个方面提出深化改革的要求,纵横融合打造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支撑。
一是上下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推进改革各项任务;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听取审查市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牵头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安排,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程;各部门共同推进,市委目标绩效办对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考核,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和审计、财政协同配合,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二是纵横融合发力。横向上,将预算绩效管理从一般公共预算拓展到“四本预算”,并把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到预算管理全过程。纵向上,市财政局发挥“头雁”作用,积极把预算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广到县(区),将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打通绩效管理的上下关节,带动全市预算绩效管理迈上新台阶。近年来,雅安市所辖8个县(区)均先后获得省级预算绩效考核优秀、良好等次,其中:天全县两次获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扩权县全省第1名;石棉县、荥经县分别获得绩效评价结果扩权县全省第1名和第2名。
三是拓宽人才队伍。多渠道分层次加强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专题会议、干训计划和政策解读等方式,增强各市级部门、县(区)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意识。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通过制定人才库管理办法、第三方机构工作质量跟踪办法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人才支撑力量,提升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
三管齐下,突出重点,助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坚持将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三管齐下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事前精准把关,优化资源配置。对新增专项预算项目和新增300万元(含)以上的部门预算项目和延续执行三年以上的重点专项预算项目等进行事前评估。预算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设立和预算安排的必备依据,强化预算编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2022年形成自评报告543份,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组织对61个重点项目开展了事前绩效评估。全市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探索出“三级审核+两道整改+一对一辅导”的“3+2+1”绩效目标审核模式,提高绩效目标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事中监控纠偏,强化预算执行。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部门自行监控和财政重点监控。财政重点监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选取预算执行进度较慢、资金量较大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开展线下重点监控。2022年,全市纳入绩效监控的部门(单位)614个。通过绩效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规范资金使用,保障预算执行进度,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
三是事后评价问效,提升资金效益。实施绩效评价部门自评、财政抽评、财政重点评价的“三段式评价”模式。2022年,对全市146个政策、项目支出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7.38亿元;对全市73个部门开展整体支出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健全绩效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将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作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吕怡慧
公 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要求,我单位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举报电话为010-83138953,010-88227019。
拟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吕怡慧、陆安平。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