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锻造模范机关走好第一方阵
青岛市财政局
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财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统领,聚焦“一个带头、三个表率”,打造“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机关党建取得新成效,财政工作更加积极有为。
突出“讲政治”,以“观大势”锚定财政发展坐标
高质量创建模范机关,核心在于提高政治站位,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大势中展现作为,持续提高“政治三力”。
提高政治判断力。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不断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切实做到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扛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确保财政收入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二季度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 7.1%,比全省高 0.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税收增幅和税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决胜上半年”的攻坚目标。
提高政治领悟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财政工作的逻辑起点,深刻认识“财政绝不是只管收支的钱袋子,而是调节经济的大杠杆”。打好政策“组合拳”,截至目前,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 430亿元以上,惠及百万市场主体;推出稳中求进、助企纾困等 180多条财税新政;统筹资金确保“人才强青”计划落实。
提高政治执行力。将强化政治机关意识与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两个维护”深度融入财税政策制定、预算收支安排等各方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落实资金 10.08亿元用于保障医疗救治能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全市全员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财力投资和专项债 60亿元支持建设方舱医院、隔离场所等公共卫生项目。民生事项任务清单,对行动方案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监督,推进“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推动财政干部集中精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
建立重大工作任务“一把手”督办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建立局主要领导督办“清单”,通过台账式管理、滚动式销号的方式对全局重点工作进行常态化督促落实。2021年列账重点任务 159项,有效推动落实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内控建设分类管理、财政“放管服”改革等重点任务。2021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财政收入实现从特区成立之初不足 1亿元到超过 1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全年新增减税降费 734亿元。推出 32项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政府采购指标在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均名列前茅。释放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红利,惠及 15.6万市场主体。
建立重大支出项目通报机制。将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年度重点任务、民生重点工作、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等 4大类 461个项目纳入督办清单,动态跟踪、定期通报预算执行和项目支出情况,跟踪协调解决支出瓶颈问题。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 4570.2亿元,增长 9.4%。突出“守纪律”,以“转作风”为财政工作保驾护航高质量创建模范机关,靶向是营造生态和强化作风。打好三场硬仗,全面推进业务大会商、作风大改进、能力大提升,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作风能力提升硬仗。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三阶段十大行动 27项措施,以作风转变促能力提升,以能力提升促事业发展。推行“三出三进”工作法(出机关、出办公室、出文件堆,进区市、进部门、进现场),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延展“大调研”为“大会商”“大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惠民政策落实。统筹资金支持重点民生实事,1—6月,民生支出 639.7亿元,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社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推动财力下沉,截至 6月底,下达区市转移支付 228.9亿元,基层“三保”得到有效保障。
思想力建设硬仗。搭建晨读学习提升平台,支部书记每天领学时政要闻,及时把握大政方针和全市重点工作,紧密围绕省、市党代会精神,积极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切实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建立城市更新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运用“财政投资+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机制,对南京路拓宽、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高架、官路水库等 20多个大项目,逐一落实资金筹措方案;统筹设立 30亿元过桥资金,破解征迁难题。
党性锤炼硬仗。打造党建、廉政、法治、文化“四大阵地”和廉政宣传月、党建宣传月、法治宣传月“三个主题月”,开展常态化、场景式党性教育,党建工作的感召力、影响力、穿透力和示范引领效应不断增强,被市委宣传部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确立为“市直机关党建示范点”“党建统领示范观摩点”。突出“负责任”,以“勇担当”践行抓党建就是抓全局高质量创建模范机关,关键靠党建,重点在落实。制定“财政党建统领 23条”,工程化、项目化推进 48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市财政局作为唯一市直机关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
以机制强党建。重构党建责任制,局党组聚焦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创新建立“大党建”“大业务”“大综合”“大督查”四大机制,以“大党建”为统领,每一项机制由一名局领导、一个专班来抓,形成党建业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以融合活党建。印发《“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实施方案》,紧扣“六优化六提升”,立足财政职能职责,设定 6项重点任务 30项具体措施,打破处室界限,协同协作、集中攻坚。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以考核促党建。实行党支部学习计划、党建计划、廉政建设计划及业务工作思路“四计划合一”挂图作战,以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方式提报 134项重点工作,把党建统领落实到财政工作全领域、全过程。调整优化综合考核体系,党建业务同考核,实现各项工作创先争优、走在前列。党建 6项指标连续两年均获得“好”等次。突出“有效率”,以“促发展”让财政效能加倍释放高质量创建模范机关,取决于干部素质。大力锻造“实干家”财政干部队伍,将实践实干实绩导向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通过“亮绩”“赛绩”,推动各项工作“当龙头、得一等、争第一、多拿奖”。2021年,青岛市财政局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以干成事论英雄。新增债券 516亿元,据财政部通报,青岛市 2021年债券使用进度居全国 36省市第一,2022年 1—5月,专项债券支出进度仍位居全国首位;争取中央清洁取暖、公立医院试点等专项资金 160亿元,推动空港综合保税区落地。
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针对市级财政统筹调控偏弱的问题,按照“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原则,适当调整市与区市财政体制,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高市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
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举办“评估答辩会”,29个党支部结合业务职能,围绕“问题是什么、措施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开展“赛马式”答辩,确定全局性年度攻坚目标任务和制度创新计划 60余项,目前已形成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有金融资本监管、金融 10条、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等 1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责任编辑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