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环巢湖周围具有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因此巢湖市将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产业重点加以培育,打造了一批重要的园区和基地。该市以湖之韵休闲精品园、鼎基农业精品园为依托,以烔炀出口草莓基地、黄麓葡萄等农业精品园为支撑,重点打造果园、菜园、花园、苗园、林园、庄园、耕园、乐园8个休闲载体。另外,在中庙姥山岛、三将军故居等景区景点的带动下,推进一批农业精品园建设,游人可以在“园”中坐观800里巢湖水面风光。银屏山千年野生牡丹成为巢湖南边旅游农业线主要依托,借助此影响力,带动巢湖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家乐建设,推进山地度假园区的发展。同时,在不断追求发展休闲农业组织规模化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创新养殖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收益的长远性。此外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围绕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产品特产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等环节,正尝试着走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农村”发展之路。
农村居住环境这一硬件是巢湖生态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巢湖地方政府在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是大部分村庄土地资源使用比较粗放,荒芜田地多。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荒芜田地随处可见,废弃的土地杂草丛生。粮田里盖房的现象也不鲜见,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农村先修路,新路修好后,原有的旧路弃而不用,因为复垦费用太大这些土地利用率几乎为零。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各项管理很难有序推进。虽然2008—2018年这10年间巢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但其数量和质量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仍有村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村也大量存在,大部分村庄道路不够宽且缺乏给排水设施,卫生医疗、幼儿教育、文化活动等设施短缺或质量不高,呈现出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三是人居环境不佳,脏、乱、差状况亟待改变。以家庭为单元的低效率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村居住分散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大而乱,农村地区环境随之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是农村建筑普遍缺乏人文内涵,没有地方特色。村民容易将传统的元素与落后划等号,对地域文化存在认识偏差,很多村民推倒了原本有地方特色的老式建筑,建起了西式别墅洋房。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周期短而且任务量大,设计师很少会深入到村落去仔细研究,更不会花时间去提炼村落特色,往往更多的是照搬照抄,所有村几乎共用一套图,即使不是一模一样也大同小异。
为进一步推动环巢湖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应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注重规划,加大投入,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一是重点规划,将原有村落整合编组为新型农村社区。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规划在保持自然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提前规划村庄建设用地,以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同时节约出来的土地可用作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村子的主要出入口设村委会大院;广场、卫生室等设置在村庄入口及村中心,设置健身园、休闲苑等,兼以绿化,形成社区公共活动核心空间,便于村民休闲、医疗等。生产及其他用地如养殖场、企业与社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对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除此基本设计构架之外还要对农村社区景观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把农村社区的绿化和整个农村绿化点线结合起来。
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口大、欠账多,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运营,可以采用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等,保障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理与运营的高效性。
三是农村建筑要体现建筑的内涵和当地风土人情,打造人文建筑和生态建筑。充分发掘农村的资源优势,在维护生态环境,自然特色和人文景观,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的前提下进行与环境相适宜的建筑设计与建设。从当地村落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主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规划设计新农村:第一,保护型建设。有些村落有历史价值、形态相对完整,可以坚持维持如旧的原则,通过局部维修、对周围环境整治等办法,既可以保护村落文化,也兼顾到村民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以更新继替的方式进行有机更新,在保持村落总体风貌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保持村落活力,达到和谐共存。第二,拆建型建设。有些村落的街巷空间、空间走向等聚落骨架依然完整,但很多建筑保留不完整,有的几乎不存在了,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原有村落进行深入研究,对原本破碎的肌理进行“缝合”,从而保持村落整体风貌,延续传统文脉。第三,新建型建设。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整体规划需要,另选择富余土地对村落进行全新建设。因为受到限制因素影响比较少,村庄的规划与设计具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但是,这种创新自由度需要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兼顾生态环境因素,采用新型建筑设计手法及建造工艺技术,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民居设计之中,建设出更符合现代村民意愿的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农村。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环巢湖休闲农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SK2018A0494)校级课题环巢湖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定位研究(XWZ-20150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