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本刊评论员

11月5—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豪迈宣示了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信心,彰显了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底气和定力,传递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稳定动力源的信念。
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亦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在此背景下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
“中国本刊评论员

11月5—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豪迈宣示了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信心,彰显了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底气和定力,传递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稳定动力源的信念。
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亦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在此背景下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6.5%,符合预期目标。全年粮食产量可望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虽然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一些领域风险挑战增大。但总体看,这些都是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我国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成效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合作加快推进,我国具有保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重大举措,彰显了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更传递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信念。他指出,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他强调,各国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只要我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