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省玉田县粮库是全国商业系统勤俭建库的老先进单位,粮库代表曾几次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1963年3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社论,号召全国学习玉田粮库,先后13次受到国务院、商业部、粮食部、河北省的表彰与奖励。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增收节支,1986年又取得了三个提高、四个降低、五个完成的好成绩。三个提高是利润提高、“四无”质量提高、“双服务”水平提高;四个降低是万斤粮油经营费降低,万斤粮油保管费降低、非商品资金占用降低、粮油损耗率降低;五个完成是合同定购任务提前完成、调运任务提前完成、劳动效率指标完成、饲料销量超额完成、利润超额完成。
他们主要是坚持和发扬了“三种精神”
一、发扬“拣芝麻凑斗”的精神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执行,粮库的经营范围扩大了,业务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没有丢。职工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滴油、一度电、一截铅丝、一条袋线、一片席头、一把旧条帚、一张纸、一个大头针、“十个一”的节约活动已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去年,库内调入800万斤小麦,一位老职工...
我省玉田县粮库是全国商业系统勤俭建库的老先进单位,粮库代表曾几次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1963年3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社论,号召全国学习玉田粮库,先后13次受到国务院、商业部、粮食部、河北省的表彰与奖励。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增收节支,1986年又取得了三个提高、四个降低、五个完成的好成绩。三个提高是利润提高、“四无”质量提高、“双服务”水平提高;四个降低是万斤粮油经营费降低,万斤粮油保管费降低、非商品资金占用降低、粮油损耗率降低;五个完成是合同定购任务提前完成、调运任务提前完成、劳动效率指标完成、饲料销量超额完成、利润超额完成。
他们主要是坚持和发扬了“三种精神”
一、发扬“拣芝麻凑斗”的精神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执行,粮库的经营范围扩大了,业务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没有丢。职工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滴油、一度电、一截铅丝、一条袋线、一片席头、一把旧条帚、一张纸、一个大头针、“十个一”的节约活动已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去年,库内调入800万斤小麦,一位老职工见拆下来的旧袋线可以继续用,就利用休息时间,一根一根地理好,共27斤,价值40多元。职工们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在百亩大的库场上和长达一华里的铁路专用线上,看不到撒落的粮粒。多年来职工们自觉做到能少花的钱就少花,能不花的钱就不花。去年11月份,刚调入粮库的青年职工买了20小瓶浆糊,花了5.2元,会计知道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退了20瓶小的,买了一瓶大的,实际浆糊差不多,却省了四元多钱。去年夏季,建筑公司承包粮库的基建任务,一位青年职工看到散水泥撒了一地,他不顾天气炎热,找来铁锨和袋子,一袋袋灌好,连续十多天,灌水泥200多袋。凡是外单位寄往粮库的信封,他们都经过翻新整理,全部再次使用,从一点一滴做起,避免乱花钱。
二、发扬“自找苦吃”的实干精神
多年来,他们坚持凡是能自己干的全部自己干,从不找人。去年5月份,库内准备因陋就简盖四间厂棚,有的同志主张每间800元把工程包出去,一图省心,二价格也不高。但大多数同志看到建筑公司在库内建筑时剩下的废砖头很多,主张自己动手干。于是他们发动全体职工拣砖头,挖沙子,十天时间,大家七手八脚就把厂棚建成了,结果只花了200元的瓦钱。玉田粮库粮食年经营量一亿多斤,搬倒装卸的任务相当繁重,人员少,工作量大,完全可以临时雇用装卸工。但职工们说:“少不惜力,老不歇心,我们多出身汗,自己动手干,一可培养好作风,二可为国家节约一些钱。”去年9月份出口400万斤玉米,要在三天之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就发动全体职工干部打歼灭战。一位老职工不慎将大脚趾砸坏了,连鞋都穿不进去,领导和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我不能干重的,可以干轻的”,他把鞋前头割了个大窟窿,让大脚趾露在外面,叫同志们扶他到工作岗位,坐在麻袋上边缝包,边指挥,一直坚持到最后。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装卸工人不进库,从没动摇,坚持每天早晨义务劳动一小时,几年来职工已贡献2.4万多个工时,不要一点报酬。
三、发扬“一巧胜百力”的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一味地傻干,要向科学技术要时间、要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单靠过去“一颗红心两只手”,“出大力、流大汗”不适应了,为此他们提出了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业的口号。
1、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目前粮食收购结算面对千家万户,单靠打算盘难以胜任;百万斤的大仓再用老一套爬仓进行测温取样也不适应了。针对这些问题,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抽时间,挤时间,群策群力功难关。去年3月份,科研组的同志,为安装百万斤大仓的电子测温仪,苦干20天,安装了十个仓的电子测温仪。现在保管员坐在屋里,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掌握十个仓的储粮情况,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他们还学会了使用电子计算机,1986年夏秋两季,一台微机承担了近十名结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农民的时间。
2、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搬倒装卸机械化。为配合现代化的粮仓建设,近年来,他们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立足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造机械。他们自行设计制造了三台14米高的大型提升机,解决了立筒仓入粮的难题。还成功地制造了适应百万斤大仓的十米风力插样器,加上原来的输送机、灌包机等,实现了出仓、入仓、灌包、装卸、深仓插样等机械化,做到了成龙配套。过去十个百万斤大仓,化验插样全靠铁探子,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也插不到底,三个人需两天多时间才能完成。使用风力插样器,两个人只用半天就干完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正在一步步取代笨重的体力劳动,但艰苦创业的精神却得到了新的发扬。
3、靠艰苦奋斗的精神,达到保粮科学化。过去他们存粮绝大部分采取笨重的干沙压顶,现在全部采取了塑料薄膜密封的科学保粮方法。近二年来,他们试验成功了机械通风降温法,解决了多年来冬季人工倒仓,劳动强度大,损耗高等难题。他们还进行了控温仓,低温储粮,磷化氢低药量杀虫等试验,保证了粮油储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