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作者:尚大浩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5期
近年来,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得到快速发展,政策性功能作用发挥显著,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为研究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公共财政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动态评估分析政府性融资担保履行准公共性功能作用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最近笔者选取了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六省148家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样本分布情况
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小微企业148家,均为政府性融资担保客户。从区域看,东部地区72家,中部地区76家;从行业看,农林牧渔业1家,制造业101家、建筑业2家,批发与零售业12家、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2家、住宿和餐饮业3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计算机业)9家、科技技术与商务服务业18家;从员工数量看,平均人数83人,最多的296 人,最少的5人;从存续时间看,设立最长的近31年,也有刚设不到2年的;从目标市场看,出口型企业19家,专注国内市场的129家。
(二)经营和财务基本情况
财务方面。2019—2022年,样本企业的总资产余额、流动资产余额、负债余额、有息负债余额逐年减少,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担保贷款余额略有上升,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存货余额波动明显,担保贷款占有息负债的比重逐年增加(详见表1)。
经营方面。2019—2022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利润逐年下降,缴纳的税收、雇佣的员工人数均呈下降趋势(详见表2)。
(三)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方面
2019—2022年,样本企业的户均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规模分别为693.5万元、672.3万元、821.8万元、710.3万元,以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为主。2020—2022年,户均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05%、22.23%和-13.57%(详见表3)。
一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担保的黏性增强。担保贷款的余额波动略有上升,在企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提升较快。2019—2022年,担保贷款占有息负债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0.71%、15.09%、20.34%、22.19%。
二是小微企业对政府性融资担保的需求增加。2020—2022年,样本企业中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保持不变的比例分别为64.81%、53.70%、57.41%,2021年下降较多;样本企业中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增加的比例分别为16.67%、33.33%、35.19%,逐年增加;样本企业中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减少的比例分别为18.52%、12.96%、7.41%,逐年减少。2019—2022年,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8.50%、9.32%、12.25%、11.32%,整体呈上行趋势,反映出近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小微企业景气度整体下行。2020—2022年,小微企业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呈下降趋势,负债率有所上升。一是经营情况方面。样本企业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1.69%、-1.5%和-11.68%,整体呈下降趋势。样本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4.89%、9.02%和-29.32%,下降幅度较大。二是经营效率方面。小微企业的人均创收能力有所增加,样本企业人均营收分别为100.27万元、105.82万元、118.32万元和123.29万元。三是资产运营效率有所减弱,但较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差距缩小。样本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6.49元、88.24元、93.9元和90.74元,整体呈下降趋势。四是负债率略有上升。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81%、47.31%、47.51%、48.61%,整体呈上升趋势,企业杠杆率略有放大。五是小微企业的利润再投资和信心减弱。如果借债扩大再生产,会同时增加资产与负债,并不增加净资产。以利润用于再投资,才会增加净资产。采用利润净资产化率(全年新增净资产/全年利润总额)作为衡量小微企业信心的指标,2020—2022年,样本企业的利润净资产化率分别为-203.45%、 -72.39%、-127.35%,显示小微企业的利润再投资和经营信心减弱。
(二)与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对比来看。一是经营情况方面。2020—2022年,整体上较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差距有所收窄。与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营收增速差距逐渐缩小,差值分别为22.39个百分点、20.4个百分点和14.98个百分点;与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利润增速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差值分别为27.99个百分点、18.58个百分点和22.12个百分点。
二是运营效率方面。样本企业与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分别为17.53万元、14.98万元、23.88万元和22.81万元;样本企业与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差距逐年缩小,差值分别为42.31元、44.76元、40元和33.66元。三是盈利能力方面。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所有减弱,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6.15%、5.9%、6.53%和5.22%,均高于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但差距逐渐缩小,分别高0.9个百分点、0.57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减弱。四是杠杆率方面。2019—2022年,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较同期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分别低11.59个百分点、10.09个百分点、10.09个百分点和9.79个百分点,与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杠杆差距有所缩窄,小微企业扩杠杆步伐加快。
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评估
过去四年,随着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在企业融资规模中占比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在支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增加税收、稳定就业和消费等方面的效能明显提升。
(一)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效能方面。一是2019—2022年,样本小微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分别为1.10、1.05、1.27、1.52,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的小微企业的经营效率上升趋势明显。二是2019—2022年,每百元担保贷款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分别为265.40元、302.16元、328.08元、365.90元,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
2022年,贡献度分别同比增长13.85%、
8.58%、11.53%。三是2019—2022年,每百元担保贷款对利润的贡献度分别为 16.32元、17.82元、21.42元、19.11元,整体呈上行趋势,2022年有所回落。2020—2022年,贡献度同比增长分别为9.19%、20.18%、-10.75%,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在支持企业利润方面的效能整体上升,2022年有所减弱。究其原因,尤其是受疫情反复影响较大的场景相关行业正是政府性融资担保主要分布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等服务业,以及受房地产调整影响最大的建筑业等行业的小微企业经营面临较大 压力。
(二)支持税收的效能方面。一是2019—2022年,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的小微企业的综合税负率分别为3.27%、3.48%、2.91%、2.82%。综合税负率有所下降,除与过去四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小微企业盈利承压有关外,也与国家出台各类支持小微企业的退税减税缓税政策有关。二是2019—2022年,每百元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贡献的综合税收分别约为 8.69元、10.50元、9.54元、10.32元,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支持就业和薪酬的效能方面。一是四年来,每百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支持的就业人数分别为2.65人、2.86人、2.77人和2.97人,支持就业人数的效能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四年来,每百元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支持的员工薪酬分别为16.97元、17.66元、20.20元、20.83元,在支持小微企业就业人员薪酬方面的效能整体呈上升趋势。
政府性融资担保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潜力较大
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的同时,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新特点,需要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发力,加力提效,提振微观市场主体的信心,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投资。据统计,农林牧渔、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五大行业的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小微企业总量的比例超过八成。同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市青年人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1.4%)、批发零售(17.6%)、住宿餐饮(9.2%)、教育(7.1%)、建筑(5.8%)、居民服务(5.5%)等行业,其中低学历青年集中在偏劳动密集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建筑、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政府性融资担保重点支持的领域,现有业务占比超过八成。通过支持这些行业的企业融资与发展,有利于提升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有利于提振消费、稳定经济增长。因此,政府性融资担保在助力经济稳增长、贡献税收、稳定就业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作用也将更加明显。可以定期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方面的评估工作,根据效能发挥情况、小微企业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政策导向等,及时优化业务政策、产品组合,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服务财政政策目标。
(作者单位:国家融资担保基金)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